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24H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106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患者在监测期间将与病情有关的症状记录在生活日志内。结果:106例冠心病患者检出91例心肌缺血患者,其中有73例患者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现689阵次ST段下移,占总阵次数的76.4%。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发现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可用于预防心血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尽管冠状动脉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电图上ST-T改变和心律失常仍是判断冠心病的有无、病变严重程度、估计预后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由于无临床症状,估计发病情况比较困难,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采用相应检查方法,提高SMI的检出率有重要的预后意义。笔者对186例SMI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测,以探讨动态心电图评价SMI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评价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应用Holter监测20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值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130例占65.0%,伴典型心绞痛12例占6.0%;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126例占63.0%。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检出970阵次占58.3%。结论Holter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种类、发作时间、数量与日常活动的关系、变化规律以及药物的疗效进行详细观察,是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M)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等同症状.部分病人预后差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动态心电图已成为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塞广泛使用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之一.本文对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以探讨冠心病患者SMI的特点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DCG记录96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阵次数、当时有无症状、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作昼夜时间规律及发作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46阵次,有症状发作9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5.8±12)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26.2±14)min/次,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2月无胸闷胸痛动态心电图检测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2例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共检出缺血发作252次,每例发作1~31次,平均6次。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最简单、无创性检测方法之一,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不伴随各种类型的心绞痛症 状.目前已普遍认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的损伤与心绞痛有相同的意义,其可以增加心肌 梗死的机会,引起心律失常或猝死,应引起重视.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未伴随心绞痛 症状,常规心电图很难作出诊断,而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其中不少病例可以作出诊断.现将我院2003-2005年DCG 3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患者并无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其发作隐匿,证实存在心肌缺血的证据,可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无胸闷胸痛患者行常规心电图(EcG)、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采用美国产12导联DMI动态心电分析仪,对每例受试者进行24h连续心电记录,并通过电子计算机专用程序分析处理。结果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被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被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均集中在6:00、12:00时段发作。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更能明确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具有临床诊断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监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近年来已受到临床关注.目前已普遍认为SMI对心脏的损伤与心绞痛有相同的意义,其可以增加心肌梗死的机会,引起心律失常或猝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诊断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心肌缺血的72.0%,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地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及规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以及老年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差别。结果SMI占总心肌缺血的87.5%,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6:00—12:00,占48.0%;男性SMI发作阵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夜间与白昼SMI指标比较,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长,ST段最大位移(STm)下降明显(P<0.05);男性患者TMI较女性延长,STm较女性下降明显(P<0.05)。结论DCG对老年患者SMI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7例患者的DCG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心肌缺血性sT改变并经临床证实者203例,正常者20例,其它心电图改变者674例。150例心肌缺血者中伴有胸闷、胸痛者中63例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结论12导联DCG检测对心肌缺血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它的无创性及日常生活监测功能比有创的冠脉造影和运动试验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 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402例有3884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07例2930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其中60岁以上者发作2135阵次,占SMI的72.87%,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60岁以上者多见,容易引起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危险,在诊治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记录系统,对86例冠心病(CAD)患者连续监测48h,结合生活13志分析诊断。结果:本组86例中发生心肌缺血70例(81.4%),共检出缺血发作412次,每例发作1,30次,平均6次。结论:结果显示心率越快,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下移越明显,这与发病率及总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的广泛应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显著提高。本篇对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行Holter监测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及有关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心电图诊断标准及其意义。方法:对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心肌缺血的发生阵次和分布时间、身心活动、心率的关系。结果:79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255阵,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91阵(74.9%),有症状心肌缺血64阵(25.1%)。57例(72.1%)患者表现为快频率依赖性,22例(19.9%)患者表现为慢频率依赖性。快频率依赖性多发生在6-12点,慢频率依赖性多发生在0-6点。结论:由于老年性无症状缺血心脏病发病隐匿,危害性高,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