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和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 MIS)的低血钾的差异的原因及意义。方法 选取发病24h内就诊的67例TIA和228例MIS患者,对血钾值及其他各类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S组和TIA组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肌钙蛋白、CK-MB、pro-BNP、白细胞、血钾、血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血钾(OR: 4.328,95%CI: 1.012~18.504)和颈动脉斑块(OR: 11.372,95%CI: 3.461~37.371)与MIS显著相关;且发病3h内就诊的MIS组患者低血钾发生率(33.3%)明显高于TIA组(0%)(P<0.05)。结论 发病早期,MIS相比TIA发生低血钾的风险更高,考虑发病早期的低血钾有助于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同时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和同时不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各组间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的阳性率比较。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42.05%,无高血压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4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50%,无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33.3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46.5%,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16.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A可能是独立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期轻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筛查发病时间在7 d内的轻型脑梗死(NIHSS评分≤5)及TIA患者,共纳入123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入院后1 d内进行首次评估,14 d后进行二次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明确基于中国人群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人,3种ABCD评分系统预测TIA发作后7 d内发生新发脑梗死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TIA病人于入院48 h内采用ABCD2、ABCD3、ABCD3-Ⅰ3种评分系统,根据评分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根据病人TIA发作后7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新发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TIA病人的3种评分系统评分;记录3种评分的低、中、高危组中TIA后7 d内继发脑梗死病人例数。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新发脑梗死组的3种不同的ABCD系统的评分结果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除ABCD2评分外,随着ABCD3、ABCD3-Ⅰ评分分值的升高,7 d内继发脑梗死率不断增加(P < 0.01);ROC曲线分析发现,3种ABCD评分系统对7 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AUC分别为0.67、0.84和0.91,均大于基准线面积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BCD3-Ⅰ预测7 d内继发脑梗死准确度优于ABCD3,ABCD3优于ABCD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3种ABCD评分方法均能预测TIA后7 d内继发的新发脑梗死,分值越高,7 d内继发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度越高,ABCD3-Ⅰ预测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首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缺血性轻型卒中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分析,评估其认知损害程度及常见的认知损害领域,以便制定早期的认知功能康复计划,减少痴呆的发生。方法纳入起病10天内的首发TIA及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完善MMSE和MoCA评分,把MMSE评分正常者划分为MoCA正常组和MoCA异常者,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损害领域。结果纳入142例患者,MMSE正常者113例,其中MoCA正常组83例,MoCA异常组30例。两组的认知功能比较,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计算、延迟记忆、定向力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言语流畅、抽象思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轻型卒中患者存在多方面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临床上需重视对该类患者的认知筛查,及时了解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以便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护理后,B组的HAMA[(3.5±1.3)分1、HAMD[(3.6±1.5)分]评分优于A组[(6.4±1.8)、(6.5±1.5)分](t=6.852、7.145,P〈0.05),发作频率[(1.7±0.8)次/月1低于A组[(3.2±1.5)次/月1(t=6.589,P〈0.05),发作时间[(5.0±1.5)min]短于A组[(7.2±1.8)min](t=8.145,P〈0.05)。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3.94%)好于A组(78.79%)(χ2=6.471,P〈0.05),患者满意率(100.00%)高于A组(87.88%)(χ2=7.125,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抗房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例高血压合并初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压治疗,治疗周期1年。观察2组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的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略低于对照组(14例,31.1%);治疗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4%),略低于对照组(5例,11.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及ANP水平、减小LAD,有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40例TIA患者颈动脉形态、结构和动力学改变,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例缝康人对照。结果TI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内膜面粗糙,发现斑块25例,占62.5%.而对照组8例,占20%。同时发现TIA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高,血流量下降,提示TIA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作为TIA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nterleukin-6 (IL-6) and cystatin C in ischemic stroke complic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with this disease in order to identify AF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 risk of stroke and need optimal anticoagulant therapy.A total of 103 AF patients, simple (n=75) or complicated by ischemic stroke (n=28), and 112 control subjects were recruited.IL-6 level was detected by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ystatin C and hs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a particle-enhanced immunonephelometric assa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F patients had higher levels of hsCRP (P=0.004), IL-6 (P=0.000), and cystatin C (P=0.000) than control subjects.Plasma hsCRP level was increased in the A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s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with simple AF (P=0.036).The AF patients who had the level of hsCRP exceeding 3.83 mg/L were at a higher risk than those with hsCRP level lower than 3.83 mg/L (P=0.030).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factors, cystatin C remaine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L-6 (r=0.613) and hsCRP (r=0.488).It was concluded that hsCRP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complicating AF and may be a risk factor independent of other risk factors for AF.Elevated cystatin C level is also indicative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AF.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为标准分为两组,每组47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是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对照组患者未发生脑卒中,观察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功能、肝功能的关系。结果f波振幅<1 mm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在心室率的比较中两组患者的指标人数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房内径比较中,内径越大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高;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功能、肝功能的关系比较中,心力衰竭与发生脑卒中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是患者的肝功能与脑卒中状况没有明显关系。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左心房内径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联系,f波振幅较小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而心室率对是否发生脑卒中无影响;肝功能与卒中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糖尿病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s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脉血康组4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脉血康胶囊,均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治疗6个月内TIA发作的症状、时间、次数;治疗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治疗6月后,脉血康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6 6,P<0.05),脉血康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04 5,P<0.05);脉血康组患者的PT、APTT、T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Fib、PAR及hs-CR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38 8,P >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TIA安全有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斯匹林,对照组单用肠溶阿斯匹林。14天时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45.72%、71.43%(P<0.01)。不良反应:两组在脑、消化道出血无差异。牙龈、皮肤黏膜出血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TIA患者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和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治疗的7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疾病史、入院心电图检查、住院期间心电监测确定有无房颤及类型。随访出院结局和3个月预后。将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分别与无房颤组及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对比临床特征及预后。 结果 ①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无房颤的患者相比,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P<0.001),患者严重神经功能受损比例更高(P=0.002)。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均P<0.05)。合并阵发性房颤是出院结局及出院3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190(1.111,4.316)、3.399(1.701,6.791)。②合并阵发性房颤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相比,患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比例更低(P<0.001),住院期间病情明显缓解比例更高(P=0.017)。 结论 合并阵发性房颤相比无房颤患者起病时病情重、伴发疾病更多;相比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仅心脏瓣膜性疾病比例更低;相比于无房颤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及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a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AF.However,very few data are available in regard to patients with prior h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首次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于起病后 4 8小时内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NSE含量 ,选取 5 0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析NSE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头颅CT阳性责任病灶的关系 ,动态观察 1 2个月 ,比较血清NSE增高组与血清NSE正常组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6 0例TIA患者中有 2 4例血清NSE增高 ,TIA患者血清NS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血清NSE增高与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P >0 0 5 ) ,与症状持续时间及头颅CT阳性责任病灶之间的关系密切 (P <0 0 1 )。血清NSE增高组在 1 2个月内的脑梗死发生率较血清NSE正常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血清NSE的检测可作为临床上诊断TIA的筛选指标之一 ,血清NSE增高是TIA患者近期内发展成为脑梗死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 (WDKSP)、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 link、EBSCO-Academic Search Complete、Elsevier-SDOL(Science Direct Online),其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初始至2018年7月1日,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0年7月1日—2018年7月1日。检索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以疗效值和血浆黏度值作为疗效指标计算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系统性评价。结果 20篇文献纳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与单纯阿司匹林和/或基础治疗的疗效[OlR= 4.36(95% CI:3.16,6.00)(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与单纯阿司匹林和/或基础治疗效果[SMD=-0.13(95% CI:-0.22,0.05)(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可能更好地减少发作频率,改善症状,而且不会对血浆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方法选择3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AF组)及心房颤动伴缺血性脑卒中组(AFIS组),择期测定HsCRP、IL-6、TNF-α。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用两周后再次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 AFIS组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AF组患者,AFI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面积的大小有关,治疗后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FIS组患者较AF组患者有更高的炎症水平,其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面积的大小有关,他汀类药物对此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证候要素与短暂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重要提示作用。方法对54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证候要素及既往TIA发作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NIHSS评分比较。结果中风病火证与TIA发作与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1.61);TIA发作者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无TIA发作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既往有TIA发作与无TIA发作者相比,提供大脑前后循环的血流峰值流速明显减低;中风病火证伴既往TIA发作者治疗前后NIHSS分差低于中风病非火证者。结论中风病火热证发病前无TIA发作等类似症状,即无明显征兆而突然起病;既往有TIA发作者,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内,呈高纤维蛋白原状态,提示TIA发作可能激发了缺血保护机制,而缺血性中风发作时,机体存在一定耐受能力;既往无TIA发作者,火证患者居多,且病情恢复较有TIA发作者差。中风病火热证往往起病急骤,发病前往往无TIA或类似征兆出现,而起病后又易向中风病火毒证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老年非瓣膜病房颤(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的261例老年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P=0.0203)、治疗方式(P=0.002)和高血压(P=0.0003)是老年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的高龄NVAF患者应进行正规的抗栓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