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58例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其影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强化,随时间进展呈向心性强化,部分直至完全充填,然后强化逐步减退,表现为快进慢出特征。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意义极大,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CT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32例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均匀和不均匀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周围出现一过性片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呈花环状或分隔状强化,延迟期病灶持续性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增强及DR特点。结果: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厕形孤立肿物,直径1.6-5.5cm,平均2.6cm,12例病灶间同伴晕征,15例病灶周边伴磨玻璃,12例伴空气新月征。27例全部行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比较少见,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 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 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 例2个病灶.CT 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 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 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 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9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缘清楚或模糊,增强表现在门脉期强化,呈病灶边缘部分强化或病灶内结节状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4例见病灶内纤维间隔。结论平扫加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特征性尚不是很强,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肺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金标准)确诊,为所有患者分别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70例患者病理检查病灶共75个,CT增强扫描诊断出病灶70个,诊出率(93.33%),CT平扫诊断出病灶61个,诊出率(81.33%),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出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75处病灶中有6处病灶无显著钙化影,病灶边缘相对光滑,并存在毛刺样改变,有棘突状突起、耳状征象等影像学表现。左肺、右肺病灶分布为38例及32例。结论:相比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瘤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B超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则实行CT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及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试验组38例(95%)诊断符合,2例不能作出定性诊断;CT平扫诊断符合31例(77.5%),实施增强扫描后增加至37例(92.5%),全部检出病例均能作出定性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但与CT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时,均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但CT的特异性更高,临床可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I检查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患者可见小条片状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9例可见小条状低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偏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填充式强化;14例患者行CT平扫表现出均匀高密度,CT血管造影术(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显示病灶轻度颈内动脉血管包绕,病灶内无明显血供血管;4例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实施CT扫描发现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后非钙化区域呈现填充式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颅内海绵窦血管瘤均有其具体的影像学特征,将疾病具体影像学特征与DWI及血管检查相结合,可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子宫平滑肌瘤CT表现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病例的典型和不典型CT表现。结果总计51个子宫肌瘤病灶,黏膜下型12个,壁间型20个,浆膜型19个;CT平扫发现39个病灶,CT增强发现43个病灶。结论通过对典型和不典型子宫平滑肌瘤病例的平扫和增强CT分析,有助于提高对子宫平滑肌瘤CT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子宫平滑肌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47例肝脓肿病例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肝脓肿的CT平扫均呈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低密度病灶,肝脓肿增强可表现为环靶征、簇状征、肝段强化和脓腔内气体CT诊断的特征性征象,本组诊断准确率为80.9%,误诊为肝癌5例,血管瘤4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肝脓肿及减少误诊率,因此可作为肝脓肿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0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肿块结节状41例,36例少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6例平扫呈等离密度肿块影,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肿型19例,19例患者病灶全部为坏死囊变;水肿型有10例。行碘海醇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有强化,其中肿块均匀强化41例,不均匀强化8例,环状及花环样强化11例,10例水肿型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瘤体。结论:脑转移瘤CT诊断的要点为年龄是中老年人,并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病灶大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及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边界清,中心凹凸不平,靠近脑皮质的壁较厚:病灶周围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厦增强扫描。结果:21例患者均为单发,19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位于右肺12例,左肺9例,最大径为1.1cm-6.4cm,有3倒往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所有病例边界清晰,2例出现钙化结节,1例出现空气新月征,1例出现贴边血管征,1例出现肺动脉为主征,2倒出现尾征,增强后大部分病例呈明显异常强化,强化值40Hu~94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时符合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对其诊断价值较高,肺硬化性血管瘤有其特殊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前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2例患者,CT平扫:20例类圆形病灶,直径0.6-2.8cm,其中病灶呈等密度影10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4例;2例未显示病灶。增强CT:22例皮质期均有强化,CT值平均上升10-20HU;皮髓质期强化程度降低19例、变化不明显3例;排泄期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20例,模糊2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利于小肾癌的检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IPL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1例IPL呈单发孤立肿块,CT平扫9例表现为低密度,2例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3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强化,3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1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供血特点,在I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应用,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增强度延迟扫描。结果:60例胆管细胞型肝癌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30例为囊性,30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28例,病灶远侧肝萎缩24倒。增强扫描30倒囊性病变中有2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8例连续环形强化,门静脉期30例均无变化,2例无增强表现。30倒实质性病变在增强2m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胆管细胞型肝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表现,从而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非均匀性低密度灶,可见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和结石。CT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9例,轻度强化15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提高对肝细胞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的特征。结果:7例平扫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静脉期均匀一致强化,延迟期对比剂淡出;2例平扫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时动脉期中等强化,静脉期对比剂淡出,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1例为略低密度病灶内见小灶性出血区,增强时动脉期、静脉期均匀强化,延迟期对比剂无明显淡出。结论:肝细胞腺瘤CT表现无特异性,结合病史及多种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杨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05-106
目的:研究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肝血管瘤13例临床与CT增强扫描资料及B超检(复)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肝血管瘤均有动脉期边缘或中心结节性强化,静脉期及延时3分钟均成进行性等密度充填。结论:肝血管瘤的CT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等密度强化,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