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09例,根据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摄片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n=229)组及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n=280)组。DR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DR1亚组(n=172)和DR2亚组(n=57),比较各组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结果 DR组糖尿病病程、SBP、BMI、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及UAER均高于NDR组(P0.05),血清25-OH-VitD及镁水平低于NDR组(P0.05)。DR2组年龄、病程、SBP、HbA1c及UAER水平高于DR1组(P0.05),血清25-OH-VitD水平低于DR1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R与病程、SBP、BMI、HbA1c、GA、LDL-C及UAER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25-OH-VitD及镁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β=0.375,P=0.000)、病程(β=0.049,P=0.000)、血清25-OH-VitD(β=-0.033,P=0.000)、HbA1c(β=0.071,P=0.002)及SBP(β=0.006,P=0.040)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VitD水平降低与DR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真如社区499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06例(21.2%)伴有视网膜病变,127例(25.5%)伴有肾脏病变,其中53例(10.6%)既有DR又有DN。糖尿病病程、HbA1c在NR与D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eGFR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眼底分级、log转换的尿ACR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吸烟、高血压史、及各项标化的生化指标为自变量做直线回归,可见年龄、吸烟、HbA1c、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相关;高血压、HbA1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尿ACR相关。结论: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要早查,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及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03年~2010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876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非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DR)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DPN)组,计算DN、DR、DPN构成比,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DN、DPN的相关因素。结果 (1)DN构成比为34.5%,DR构成比为42.4%,DPN构成比为82.3%。(2)DN与非DN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尿酸(U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DR与非DR两组间仅糖尿病病程、SBP、空腹C肽(FC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DPN与非DPN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N与SBP、HbA1c、FBS、HDL、UA、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22、1.098、1.075、0.501、1.004,1.048,P<0.05或P<0.01);DR与SBP、HbA1c、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17、1.102、1.097,P<0.05或P<0.01);DPN与HbA1c、LDL、糖尿病病程、年龄有关(OR值分别为1.226、1.370、1.041、1.058,P<0.05或P<0.01)。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N、DR、DPN均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有关,控制血糖对防治微血管病变意义重大,综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可以更好的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8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65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n=156)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10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为进一步分析将DR组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个亚组:HbA1c<10%组;HbA1c≥10%组;比较HbA1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HbA1c水平显著升高[(8.83±1.98)%vs(9.3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OR=1.174,95%CI:1.111~1.124;OR=1.234,95%CI:1.021~1.492,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HbA1c≥10%组(n=35)增殖期(PDR)者较HbA1c<10%组(n=74)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压、HbA1c、FPG、Cr、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总患病率为23.9%,其中非增生性DR占20.6%,增生性DR占3.3%; DR患者的病程、HbA1c、Cr、SBP、UACR和FPG均高于单纯DM患者(P<0.05);增生性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非增生性DR患者(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R与糖尿病病程、HbA1c、Cr、SBP、UACR及FPG等的升高有关,病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326例T2DM病人。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NDR组222例(68.10%)、NPDR88例(26.99%)、PDR 16例(4.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E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UAER、D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UAER、DBP、与DR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2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和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OR=1.063,95%CI 1.030~1.096,P=0.000),HbA1c(OR=1.086,95%CI 1.037~1.124,P=0.013),TG(OR=1.152,95%CI 1.046~1.267,P=0.005),LDL-C(OR=1.218,95%CI 1.024~1.610,P=0.028)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预测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病社区普查并完成免散瞳眼底照相的居民,按登记序列号顺序抽取糖耐量正常者499例、糖耐量异常者490例、糖尿病病程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DR检出率为7.21%,病程≥10年组为26.65%(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及HbA1c与D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最高。病程及HbA1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测定250例LDM患者HbA1c、血糖、血压、血脂、UAER等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分为NDR、NPDR及PDR组,比较与DR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病程、血压、UAER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BMI、H,G、TG、TC、L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血压、UAER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20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ER)的测定.记录病程,同时行眼底检查.结果20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伴DR者98例,患病率43.34%.DR组与NDR组病程比较(P<0.01).HbA1c、血β2微球蛋白比较(P<0.01),尿β2微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1).结论DR与DN均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且DR与DN常同时存在,其病变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对207例Ⅱ型糖尿病患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ER)的测定。记录病程,同时行眼底检查。结果:207例Ⅱ型糖尿病患中伴DR98例,患病率43.34%。DR组与NDR组病程比较(P<0.01)。HbA1c、血β2微球蛋白比较(P<0.01),尿β2微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1)。结论:DR与DN均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具DR与DN常同时存在,其病变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经冠状动脉造影初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1358例连续入院并行冠脉造影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各项生化和炎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吸烟、HDL-C、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 1.032; P=0.011)、性别(OR 1.928; P=0.010)、糖尿病病程(OR 1.066; P=0.012)、HbA1c(OR 1.210; P=0.012)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冠心病的形成与进展可能为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HbA1c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住院治疗的5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有关DR的危险因素。结果 (1)5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28.28%)合并有不同程度DR;(2)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尿微量白蛋血排泄率(UAER)与DR发病有关;(3)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ER和病程为两个独立且具有预报DR作用的变量。结论 众多因素与DR发生有关,其中UAER和病程是两个最重耍的DR危险因素,且UAER具有早期预报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者20例(BDR组)、T2DM无视网膜病变者22例(NDR组).另外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眼底、检测sCD16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BDR组、N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BP、FPG、2hPG、HbA1c、HOMA-IR、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与NDR组相比较:病程、血清SBP、FPG、2hPG、HbA1c、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BMI、DBP、Cr、TC、TG、LDL-C、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T2DM患者79例,根据UAER分为A组,n=30(UAER20ug/min)、B组,n=27(UAER20~200ug/min)、C组,n=22(UAER200ug/min),所有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并测定UAER、AC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收缩压(SBP)。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GFR逐渐下降(P0.01),ACR逐渐升高(P0.05),GFR与UAER、ACR呈显著负相关(P0.01);C组的HbA1c、SBP、Scr、BUN较A组及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GFR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的敏感指标,结合UAER、ACR能更准确更全面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44例T2DM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463例、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226例、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372例及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583例,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和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年龄、LDL-C、TC、病程≥5年的比例、肥胖、高血压病、冠心病(CHD)、脑梗死(CI)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而男性比例、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2)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HLD-C、病程≥5年的比例、高血压病、CHD、CI、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而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3)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5年的比例、LDL-C、高血压病、CHD、CI、DPN、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及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与糖尿病合并颈部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DR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病程、LDL-C、CKD、DPN与糖尿病合并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病变组46例及对照组52例。分析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病程、年龄、SBP、DBP、BMI、HbA1c、TG、TC、LDL-C、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白蛋白(UMA)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的年龄、SBP、LDL-C、UMA、糖尿病病程、性别、TC、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BP、LDL-C、UMA、糖尿病病程、性别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尤其应注意血糖、SBP、LDL-C、UM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微量白蛋白(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大小将126例老年DN患者分为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和m ALB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同时选取63例无DN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并选取63例无糖尿病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HbA1c、CRP及mALB水平,并分析老年DN患者HbA1c、CRP及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糖尿病对照组血清HbA1c、CR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mALB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临床蛋白尿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血清mALB与UAER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HbA1c、CRP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及炎症反应参与了DN患者肾微血管的病变过程,血清HbA1c、CRP及mALB与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disease,LEAD)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0例T2DM患者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检测,按ABI<0.9或ABI>0.9分为LEAD、非LEAD两组。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吸烟史,测量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200名T2DM患者中,合并LEAD52例,占26%。LEAD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比例、患高血压的比例、HbA1c、TC、TG、LDL-C显著比非LEAD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测量是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PAD的简便有效手段,年龄、病程、吸烟、TC、TG、LDL-C、HbA1c、hs-CRP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LEA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