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验,分析A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12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术前明确诊断者9例,其中24h内确诊者仅3例,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诊断度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9~1999年收治的11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0例药物治疗者7例治愈,3例好转。1例手术治疗者痊愈出院。结论:木后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度诊断较困难.治疗药物安全性低,服药时间长,显效慢.所以需要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225-227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少见疾病,诊治棘手。通过回顾我院2014年收治的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的方法及预后,希望为临床诊治起到借鉴意义。经分析我们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诊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重视相关病史询问、及时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早期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合并肠坏死需手术,而又存在取栓困难病例,术中内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但需进一步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4.
谢文涛  査斌山  朱化刚 《安徽医药》2013,17(11):1889-189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连续收集3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及脾切除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首发症状常为腹痛,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MVT的主要手段。11例经超声检查、16例行CT检查,3例经MRI检查确诊。抗凝治疗组16例,好转率81.25%,而非抗凝对症支持治疗14例,好转率仅为57.14%。抗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明显好于非抗凝组,且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有效的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中转手术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通过对14例确诊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结果本组手术11例,其中治愈7例,死亡4例。溶栓治疗3例均痊愈。治愈者对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1例出院4个月后复发,再次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他患者未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常以急腹症就诊,虽误诊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发病初期,肠系膜静脉还没有完全闭塞,可采用溶栓治疗;后期静脉完全闭塞,导致肠坏死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多需手术加溶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AMVT)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对既往手术、非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的回顾性总结。结果3例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预后良好。18例行手术治疗,12例痊愈,6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结论加深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由于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早期影像学检查可对AMVT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通过早期手术可以降低MVT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张奎林  杨萍  丁义 《江西医药》2010,45(6):542-543
目的总结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死亡5例,术后存活7例。结论注意本病的诱发及高发因素,提高警惕性,完善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和术后抗凝药物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MVT)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收治的14例SMVT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4/14)经CT增强扫描、彩色多谱勒确诊.保守治疗有效3例(3/14),11例连同含血栓形成的肠系膜坏死肠段切除,及经SMA注入尿激酶.术后继续溶栓抗凝治疗.痊愈11人,死亡3人.结论 SMVT早期诊断困难,彩色多谱勒及增强CT对诊断敏感,溶栓抗凝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9~1999年收治的11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0例药物治疗者7例治愈,3例好转。1例手术治疗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及诊断较困难,治疗药物安全性低,服药时间长,显效慢,所以需要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14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总结了护士在疾病护理中应充分掌握病情观察,抗凝治疗,饮食和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创伤性膈疝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民天  林永珍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07-1408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例急性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致伤原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术前确诊5例,术中确诊7例,治愈1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把握治疗复合伤的合理时机是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姚金锋  房澍名  王娜  姚冬梅  白文元 《河北医药》2009,31(11):1351-1352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e venous thrombosis,MVT)临床并不少见,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容易误诊,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4-12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24例,对其术前危险因素评估,合理预防与护理,饮食指导,观察下肢静脉血栓早期症状、体征并给予治疗及护理。结果:224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高危因素168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6例,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主要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早期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通过给予抗凝、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功能锻炼,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愈后良好,1例手术治疗。结论:老年人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对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认识,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重视。方法:总结分析19例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19例中8例术前诊断明确,术中确诊9例,术中漏诊1例,误诊1例,死亡1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病人术前应该高度重视,术中应仔细检查。早期诊断、采取合理的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治的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手术治疗15例,介入治疗7例。结果 3例死于中毒性休克,2例死于短肠综合征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7例治愈。结论 对于肠坏死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未坏死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是可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抗凝、溶栓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诊治过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8例,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20例,肠坏死切除术12例,术后短肠综合征3例,死亡2例。24例均能顺利出院,其余均随访3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手术时机难以把握,应提高外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手术治疗,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喜宏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043-10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疔,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16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9月运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6例子宫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率低(18.75%),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10例联合化疗3-6个疗程,4例行放射治疗,2例加用孕激素治疗。2年存活率58.33%,5年存活率28.57%。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子宫肉瘤预后差,需早期诊断,辅助个体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通过早期抗凝治疗0.9%氯化钠250 mL加入尿激酶10万单位静点,每天2次,共1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2周。待患者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华法林2.5 mg,3~6个月,每天1次。结果1例患者因严重肝功能失代偿既不能行手术治疗又无抗凝治疗适应证,最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7例患者因及时行肝素抗凝及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改善,病情恢复。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以腹痛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的体征表现,容易出现误诊误治。通过早期的抗凝,溶栓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肢闭合骨折术前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DVT)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闭合骨折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确诊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骨折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下肢DVT包括髂外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血栓、比目鱼肌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术前并发DVT形成情况:①患者年龄70岁以上23例;②骨折合并其他疾病1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和脑梗死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4例;③多发骨折10例;④下肢骨折后7~14d发生DVT28例。结论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疾病,下肢多发多段骨折。DVT多发生在下肢骨折后7~14d,尽早安排手术治疗比其他预防DVT措施在降低围术期肺栓塞风险中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