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讨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方案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抗凝方法的不同,对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分组,A组(n=32)术后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抗凝治疗,B组(n=32)术后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方案抗凝治疗,对两组的抗凝效果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PLT、CRP等各项指标测定值上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上述各项指标测定值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的出血事件相比,P0.05,无统计学的意义;但B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较A组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方案进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较二联抗凝理想,并且不会显著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在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身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STEMI患者96例,按是否加用氯吡格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12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以后75 mg/d.临床观察指标为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冠脉内血栓、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结果 氯吡格雷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Ⅲ级血流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脉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再梗死、心源性死亡、总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STEMI能改善梗死血管畅通率,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CG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治疗后1周、4周内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华法林抗凝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心房颤动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l例作为三重组,采取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术后1周,2.5mg/d,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量,阿司匹林术前给予100~300mg,术后75mg/d,氯吡格雷术前3d开始,150mg/d,急诊术前2h 300mg,术后每天均给予75mg/d,连续12个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584例作为二重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采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术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300mg,支架术后100mg/d,氯吡格雷的用法同三重组一致;心房颤动有华法林抗凝指征患者227例作为抗凝组,采取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量为2.5mg/d,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调整药量,比较3组安全性。结果三重组和抗凝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二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重组总出血率18.18%,二重组总出血率4.79%,抗凝组总出血率11.45%,三重组和抗凝组总出血率显著高于二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重组总出血率明显高于二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三重抗栓治疗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戴玫  王伟  蔡琳  刘剑雄  余秀琼 《西部医学》2005,17(3):213-214
目的观察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分别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联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UA患者随机分为A组(肠溶阿司匹林 速碧林),B组(氯吡格雷 速碧林)及C组(肠溶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速碧林),疗程均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A组为80.77%,B组为85.0%,C组为90.48%,C组疗效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3组均发现有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肠溶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速碧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纹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门诊或住院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并且进行H. pylori检测的患者1009例,其中肠溶阿司匹林组478例,氯吡格雷组531例,每组根据H. pylori检测结果再分为H. pylori阴性组和H. pylori阳性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肠溶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H. pylori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H. pylori阴性组(P〈0.05)。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有利于降低肠溶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在破裂动脉瘤的支架辅助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破裂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临床证实行支架置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50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该研究50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功能缺失率为100%,治疗6个月后功能缺失率为2%,治疗前与治疗后功能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药物和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用于破裂动脉瘤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6例住院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并根据病情选用硝酸酯类、β一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调脂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硫酸氯吡格雷片,并持续口服阿司匹林片及硫酸氯吡格雷片6个月.结果 治疗半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7.0%和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无AMI和死亡发生,对照组AMI、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改用西洛他唑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植入DES的患者108例,均为冠状动脉简单病变,其中52例患者既往有阿司匹林不耐受情况,列入研究组,改用西洛他唑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其余56例患者列入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以及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主要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患者植入DES后,改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较少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年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由同一组术者实施非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4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持续应用阿司匹林(至少停用氯吡格雷5d以上)的患者198例(阿司匹林组,组1),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术前第3天的患者5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组2),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5d以上的患者229例(对照组,组3).比较3组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二次开胸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等.结果 3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组2明显高于组1和组3[(827±216) ml与(416±135) ml、(265 ±85)ml,P<0.05)],组1虽然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住院死亡、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CABG术前停用氯吡格雷<5d会增加术后失血量,术前应用阿司匹林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Tan JY  Shi WH  He J  Zhu L  Wang TP  Y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12-815
目的 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且符合入组条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103例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周,并从术后第3天起口服华法令.主要终点事件为支架内闭塞、再狭窄以及临床出血率,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死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病人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1.8%)和0例(0%),18个月的再闭塞率分别是3例(5.4%)和5例(10.6%),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是8例(14.3%)和12例(25.5%,P>0.05).治疗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1.8%vs 19.1%,P<0.01).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2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岁)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PCI术后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6个月,之后观察组继续服用2种药物,而对照组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PCI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及出血情况.结果 2组患者PCI术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PCI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能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强化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点筛选2015年05月至2016年05月因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在本院治疗的66例患者,以不同救治疗法为依据分组,对照组33例,选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33例,选择氯吡格雷治疗,术后对两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出血情况、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出血情况、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之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且观察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法的满意度为90.9%,对照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法的满意度为78.8%,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强化抗凝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还能降低患者出血量及消化系统不良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程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均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及氯吡格雷片持续治疗12个月,随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继续应用两种药物,阿司匹林组仅服用阿司匹林,随访观察6个月,分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程至18个月安全、有效,可减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出血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阿司匹林长期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长期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血管事件在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晚期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效果肯定,患者远期预后好,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后抗凝患者围术期的抗凝方案.方法:选择心脏介入(PCI)术后3~12月患者30例,植入药物支架1~3枚不等,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7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3例接受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均于术前2天停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予以肝素泵入,术后2~3日恢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黄永健 《当代医学》2011,17(26):130-131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首剂300mg,以后75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uiH,2次/d,连用5~7d。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胸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征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应用24~36 h;对照组:67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U,皮下注射3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支架所释放压力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3)vs.11.94%(7/67),χ2=3.908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9/43)vs.17.91%(12/67),χ2=0.0209,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