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康复干预对股骨近端肿瘤切除行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及术后有无进行康复训练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坚持系统化的康复护理计划,且患者积极配合。对照组2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锻炼欠佳,量少于医生要求量的50%。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术前康复干预可帮助股骨近端肿瘤切除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术后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康复锻炼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5月,对本院收治的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优良率为91.7%,并能有效提高患者Harris评分(P〈0.01)。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明显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所有入组者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10米步行速度、5次坐立运动耗时,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和弃拐行走时间。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10米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5次坐立运动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拄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弃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方法,研究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臼内壁内移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为实验对象,用螺旋CT做全长连续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功能,在计算机环境中对重建模型进行髋臼内壁内移截骨全髋关节置换的模拟手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olidWorks对重建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化,最后使用SolidWorks软件中的力学分析工具包COSMOS对网格化的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得到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观察术后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术后髋臼压应力分布符合后上象限最大,前下象限最小,前上象限、后下象限居中的趋势。剪切应力分布情况为后上象限剪切应力最大,其他象限无差异。结论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没有改变正常髋臼的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治疗,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片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术中解剖复位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方法将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维重建组40例和X线片组40例。三维重建组于术前、术后行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依据三维重建图像建立骨骼三维几何解剖形态模型,术中力求解剖复位;X线片组术前仅拍摄X线片,术后行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2组术后均行CT三维重建评估手术复位效果,包括股骨横截面面积(CSA)、CSA与同一部位正常截面积之比、股骨颈前倾角(FNAA)、颈干角(NSA)、术后卧床时间、固定稳定性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维重建组术后CSA大于X线片组,CSA与同一部位正常截面积之比、FNAA、NSA较X线片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术后卧床时间较X线片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固定稳定性100%优于X线片组90%,且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再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X线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片相比,术前骨近端CT三维重建有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解剖复位,有利于显著改善复位效果,促进患者尽快下床与恢复,降低远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再移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深圳坪山新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DHS组30例,PFN组30例与THA组4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THA组的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比其他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优良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和PF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行X线透视次数。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X线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患者体质允许、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是首选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骨密度(BMD)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入本院行THA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3例,采用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和术后2年时测定BMD。同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THA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假体周围BMD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BMD在远端ROI3、ROI4、ROI5区明显高于近端ROI1和ROI7区;内侧ROI5、ROI6、ROI7区明显高于外侧ROI1、ROI2、ROI3区,并且非骨水泥固定者BMD水平高于骨水泥固定的BMD水平。术后Harris评分和不同区域的BMD值均称正相关,而以股骨上段外侧ROI1区域的相关系数最高。THA术后疗效优、良、可、差者各自BMD不同,疗效越低,BMD越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会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骨密度下降。骨丢失是导致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6.9%,优于对照组的75.0%(χ^2=4.30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06.3±29.6) min、(171.6±34.1) 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9.7±32.7) min、(329.7±47.2) mL(t =6.459、7.569,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提高,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4.417,P<0.05).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不仅提高手术疗效,而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4~2008年12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7例,其中PnNA组32例.DHS组55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术后优秀率明显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FNA是理想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汤志利  席君  魏秋实 《江西医药》2014,(5):388-390,40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伦磷酸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区域性骨密度(BMD)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40只6.5个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伦磷酸钠A组7mg/(kg·2周)、阿伦磷酸钠B组7mg/(kg·1周)。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变化。治疗12周后,收集左侧股骨检测BMD和力学性能。结果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的总BMD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阿伦磷酸钠A组与B组总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近端BMD,阿伦磷酸钠A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股骨干和股骨远端BMD,阿伦磷酸钠B组高于A组(均为P〈0.05)。模型组的皮质骨厚度、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阿伦磷酸钠A组和B组皮质骨厚度(均为P〈0.05)、最大载荷(均为P〈0.05)、屈服载荷(均为P〈0.01)、刚度(均为P〈0.05)高于模型组。阿伦磷酸钠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势大鼠均存在股骨不同区域BMD和力学性能下降,阿伦磷酸钠A组和B组均可提高股骨BMD和力学性能,阿伦磷酸钠B组对提高股骨干和股骨远端BMD优于A组。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居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4-1475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和半髋)与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其中55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60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组),43例接受常规的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观察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分析各组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和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 全髋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半髋组(均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最短.全髋组和半髋组的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全髋组和半髋组的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全髋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相比较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双足站立位、缓慢行走时股骨的应力应变分布,从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在建立股骨模型的基础上,确定边界条件并加载负荷,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COSMOS2006计算并图示股骨上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双足站立状态和缓慢行走状态下股骨干内外侧出现高应力、应变区,特别在股骨中下1/3交界区出现应力集中。股骨颈上缘均显示局部应力、应变略大,而股骨大粗隆处无高应力应变的出现,与临床观察基本相符。最大位移发生在股骨头上端加载处。结论:通过对该模型模拟双足站立状态和缓慢行走状态时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其计算结果与临床观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接受可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年以上的哮喘患者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状况以及哮喘患者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7年8月到2011年7月,接受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且治疗时间-年以上的哮喘患者为研究组,未接受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为对照组,哮喘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骨密度检测采用DEXA检测。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采用WHOT—score评分。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骨钙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检测方法采用放免法进行。结果:研究对象共143名,其中研究组69例,对照组74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骨钙素水平分别为(3.8±2.4)、(2.7±1.4)μg/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两组患者的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26±68)、(119±66)IU/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7)。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脊柱T—score评分均数分别为-0.72和-0.57(P=0.98);股骨T—score评分均数分别为-0.60和-0.80(P=0.474);髋骨T—score评分均数分别为0.19和0.06(P=0.275)。脊柱、股骨和髋骨T—score评分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是高龄和低体重指数,吸入皮质激素无累积效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患者没有其他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新乐  吴铁  崔燎 《中国药房》2012,(29):2708-2710
目的:研究司坦唑醇与吡拉西坦联用对D-半乳糖致大鼠股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联用组,每组10只,后2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建模后联用组灌胃给予司坦唑醇0.54mg·kg-1·d-1、吡拉西坦432mg·kg-1·d-1,连续给药14周。检测各组大鼠左侧股骨长和宽,干湿重/体重比和骨羟脯氨酸(Hyp)、骨钙、骨磷含量;右侧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断裂载荷、刚性系数和弯曲能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干湿重/体重比和骨钙、弹性载荷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用组股骨干重/体重比、弹性载荷均明显增加(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司坦唑醇与吡拉西坦联用能有效预防D-半乳糖致大鼠股骨重量降低,增强骨强度。  相似文献   

17.
韩枫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3-14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采用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2例患者感染控制率为100%,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满意,Harri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作用.方法:以去卵巢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尼尔雌醇组)及低(10mg· kg^-1)、中(30 mg· kg^-1)、高(90 mg· kg^-1)剂量小檗碱组,每组10只.12周后,取胫骨近端行不脱钙制片,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胫骨中段皮质骨动、静态学参数.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骨密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小檗碱能显著增加大鼠胫骨中段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和骨小梁厚度(P<0.01),减少骨小梁分离度(P<0.05);增加骨形成参数: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FR/BS、BFR/BV、BFR/TV)(P<0.05或0.01);同时,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对胫骨干骺端松质骨破骨细胞数目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檗碱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骨伤科的4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比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