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TOAST标准对12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29.1%,心源性脑栓塞型为9.4%,小动脉闭塞型为17.3%,其他病因型为11.8%,病因不明型为32.3%;危险因素由高到低分别为血脂异常57.6%、高血压病43.1%、饮酒40.1%、吸烟35.4%、糖尿病17.2%、脑血管病家族史14.8%.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以不明原因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高;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吸烟及饮酒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病例共120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同时进行病因分型,分析各亚型所占比例,并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228/1200),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占31.6%(72/228),心源性栓塞(CE)占28.9%(66/228),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占18.9%(43/228),其他原因(OE)占15.8%(36/228),原因不明型(UE)占4.8%(11/228)。(2)对两组各因素行χ2检验或t检验,发现房颤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大动脉病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血红蛋白浓度;冬季、感染、吸烟、年龄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动脉病变、房颤病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血红蛋白浓度等6个因素与脑梗死进展有显著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易发生进展,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动脉病变、房颤病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血红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将本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6例脑卒中患者按病情是否进展分为实验组(58例)与对照组(168例); 应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D-二聚体、空腹血糖、颈动脉斑块等相关指标。结果 2组颈动脉斑块(χ2=20.345,P<0.001)具有明显差异; 且2组的入院时收缩压(t=6.389,P<0.001)和SSS评分(t=11.800,P<0.001)也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入院后血压降低(χ2=43.560,P<0.001)也有明显差异。2组的D-二聚体(t=14.698,P<0.001)、空腹血糖(t=7.043,P<0.001)、同型半胱氨酸(t=25.902,P<0.001)等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二聚体(χ2=22.918,P<0.001)、空腹血糖(χ2=32.062,P<0.001)、颈动脉斑块(χ2=16.792,P<0.001)、入院后血压下降(χ2=38.270,P<0.001)、糖尿病史(χ2=4.798,P=0.028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糖尿病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入院后其血压显著降低,且应用实验室检测静脉血中D-二聚体以及空腹血糖含量增加,或应用影像学检查颈动脉斑块时极大可能会恶化或使病情进行性加重; 即这五个因素就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8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的1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病因分析采用TOAST分型及国际儿童卒中研究(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troke Study,IPSS)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示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脂血症、吸烟和高血压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OAST分型而被认定为不明原因脑梗死的24例患者,利用IPSS方法发现83%的患者有其他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PSS方法可能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特定病因分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脑梗死TOAST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卒中单元2010年1月~2011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首先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15umol/L)及轻度增高组(15umol/L~30umol/L)及中重度增高组(≥30umol/L);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行TOAST分型。结果①Hcy轻度增高组与Hcy正常相比,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余危险因素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Hcy中重度增高组与正常组与相比,中重度增高组男性比例(P=0.014)及吸烟率(P=0.019)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P=0.004)及血浆维生素B12水平(P=0.002)明显低于正常;②Hcy正常组、Hcy轻度增高组的TOAST分型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而Hcy中重度增高组以SAO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心源性脑栓死(CE)型,Hcy中重度增高组LAA型比例明显低于Hcy正常组(P=0.007),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不同水平的Hcy伴有不同的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的TOAST构成,Hcy中重度增高伴有高的男性比例及吸烟率,伴有低的高血压比例及低血浆维生素B12水平;Hcy中重度增高组TOAST分型以SAO型。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41例SIP患者的入院时血压、血糖、体温、同型半胱氨酸、周围血白细胞、血脂、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梗死部位、动脉狭窄及既往病史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体温、白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及脑梗死部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P多与入院时体温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及分水岭区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CISS分型的进展性卒中(SIP)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为优化进展性卒中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SIP患者共58例,观察并记录入组患者在发病时、发病后48h、72h、7d的SSS评分。根据临床资料得出患者的CISS分型,依CISS分型分为五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心源性卒中组(CS),穿支动脉疾病组(PAD),其他病因组(OE),病因不确定组(UE)。结果对基于CISS分型的SIP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高龄、房颤在CS组占比最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在PAD组占比最大,吸烟史在LAA组占比最大。对早发型、迟发型的SIP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入组患者发病时、发病后48h、72h、7d的SSS评分进行分析,PAD组SSS评分均最高,即症状较轻,CS组SSS评分均较低,即症状较重。结论高龄、房颤者易患进展性心源性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者易患进展性穿支动脉疾病;有吸烟史者易患大动脉粥样硬化型SIP;SIP的患者,穿支动脉疾病组短期预后良好,心源性卒中组短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卒中(SIP)是指脑缺血所致的神经症状在起病6h至2周仍逐渐加重[1],是脑血栓形成的一个亚型,属难治性脑血管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回顾分析我科收治诊断明确的SIP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和24h内的体温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近几年我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TOAST标准对125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22.4%,心源性栓塞型为12.0%,小动脉闭塞型为17.6%,其它明确病因型为6.4%,病因不明型为32.3%;危险因素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是饮酒为43.2%,高血压病为40.8%,吸烟为32.8%,血脂异常为28.8%,脑血管病家族史为25.6%,糖尿病为14.4%.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以不明原因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比例较高;饮酒、高血压病、吸烟、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TOAST分型复发情况,为预防 缺血性卒中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4 年10 月1 日—2015 年2 月1 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 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作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 资料、既往疾病史、化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信息,将患者发病入院作为起始事件,采用电话联系方式对 患者跟踪随访1 年,以卒中复发、失访、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内容包括复发情况、口服药物服用情况等。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501 例,其中资料不全者28 例,失访23 例,最终450 例纳入研究。男性306 例,女 性144 例;年龄16~81 岁,中位年龄59.5 岁;复发组76 例,未复发组374 例;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 化型327 例(72.7%),小动脉闭塞型92 例(20.4%),心源性栓塞型18 例(4.0%),其他明确病因型5 例(1.1%), 不明病因型7 例(1.5%)。随访3 个月卒中复发率4.9%,6 个月累积复发率8.4%,1 年累积复发率16.9%。 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376,95%CI=1.349~4.183)、TIA 史(OR=2.791,95%CI=1.538~5.066)、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不好(OR=1.941,95%CI=1.116~3.374)、心源 性栓塞型(OR=6.639,95%CI=2.322~18.982)。结论 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高同型半胱氨酸、 TIA、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不好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OAST分型可以作 为卒中复发的预测因子,其中心源性栓塞型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3.8%(28/64),小动脉闭塞型15.6%(10/64),心源性脑栓塞型3.1%(2/64),其他原因型25.0%(16/64),原因不明型12.5%(8/64)。中老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4.0%(66/150)、小动脉闭塞型30.0%(45/150)、心源性脑栓塞型8.0%(12/150)、其他原因型4.0%(6/150)、原因不明型14.0%(21/150)。TOAST分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其他原因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脑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在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男性比率方面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1例青年缺血卒中患者及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40例青年健康体检自然人群作为对照,进行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缺血组TOAST病因分型按比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8%、小动脉闭塞型(SAO)28.2%、不明原因型(UND)15.5%、其它原因型(OTH)9.9%、心源性栓塞型(CE)5.6%。与中老年缺血组比较,其UND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易患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与中老年缺血性组相比,青年缺血组中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以LAA型最常见;其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4.
21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对因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21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按年龄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Ⅰ组在大动脉硬化和小动脉闭塞病因方面低于青年Ⅱ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它原因、心源性栓塞方面青年Ⅰ组高于青年Ⅱ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是青年Ⅱ组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管炎、夹层动脉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青年Ⅰ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年龄段其病因及危险因素仍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35岁以下的病例应尽可能寻找其临床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信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定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的信度检验。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由两位研究者对其进行分型,对3种分型分别进行信度检验。结果 本研究A-S-C-O分型的Kappa值为0.504,P <0.01;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69,P <0.01;CISS分型的Kappa值为0.710,P <0.01。结论 A-S-C-O分型的一致性中等,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一致性良好。【关键词】 脑梗死;A-S-C-O分型;TOAST分型;CISS分型;信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IS)及不同亚型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Lp-PLA2基因I198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228例IS患者按急性卒中Orgl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组(123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组(71例)和心源性栓塞(CE)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Lp-PLA2水平,应用PCR及基因直接测序法确定Lp-PLA2基因I198T位点的多态性;计算IS相对危险度.并与202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IS组及其LAA亚组的血浆Lp-PLA2水平、Lp-PLA2基因I198T位点突变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IS相对危险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0.001);SAO和CE亚组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浆Lp-PLA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S及其LAA亚型患者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升高,Lp-PLA2基因I198T多态性与LAA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与SAO和CE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认为,缺血性卒中(IS)在青年较少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节奏加快以及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IS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青年IS患者与老年人相比,病因和危险因素有相似之处,但较老年人更加多样化。对于青年IS,只有识别其病因与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PS)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PS患者33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和叶酸浓度。结果PS组比稳定性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Hcy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