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10年12月份住院患者危急值回报及临床医生的应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生危急值138例次,检验科回报135例次,回报率98%;有124例次的危急值在当天或次日即得到治疗或纠正,占总数的90%。结论现有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应通过改进回报方式、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回报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1972年Lunberg[1]提出了"检验危急值"的概念,所谓检验危急值(Panic Value),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如果不恰当地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而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Panic Value"也被称为"Critical Value".  相似文献   

3.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检验危急值实时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医院信息系统和联机检验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危急值实时检测系统的重要意义。当患者出现检验危急值后,系统可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即时警示和实时监控,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医院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我院利用HIS和LIS的资源研发危急值报告系统,既提高了我院管理管理水平,又降低了医疗风险,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该院的2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将其分为两组,在2020年5—11月对20名医务人员实施临床检验危急值常规管理办法(常规组);2020年12月—2021年6月对20名医务人员实施临床检验危急值PDCA...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0例及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重症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对健康新生儿及重症新生儿进行凝血检验,观察健康新生儿及重症新生儿之间对比的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的低值及危急值的高值、对比各重症新生儿中各项疾病所占的比例。结果:对照组健康新生儿与实验组重症新生儿之间对比的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的低值及危急值的高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项疾病之间占的比例均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患儿病情的发展,减少新生儿死亡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在我院的运行情况,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0-12月检验危急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危急值为1462例,危急值总数占总测试数的百分率为0.33%,危急值报告排名前五位的项目是PLT、WBC、HGB、肌钙蛋白、Na+。危急值发生率在前5位的科室是血液科、ICU、急诊科、肿瘤科、心血管科。结论:通过定期统计分析危急值数据,以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有效性,使危急值报告制度既保证实验室、临床工作效率,又要满足医疗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8.
方兴 《医院管理论坛》2014,(1):26-27,50
目的查找和分析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方法对201O年1月-2012年12月间各项目危急值报告、标本的科室分布、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危急值项目三年来的报告例数大多呈增长态势。报告最多的前五个项目依次为:血K、血糖、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培养。危急值标本出现最多的前5位科室为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报告例数占总数的61.8%。危急值记录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最低的二个科室分别为急诊科和门诊,均不足80.0%。临床科室危急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记录不及时不规范。结论应加强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业务培训和考核,持续改进危急值的报告和临床规范应用是增强诊断和治疗针对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及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临床检验危急值发生频率、科室分布情况等,并分析改进策略。结果:(1)该院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共检验样本1555166例,危急值项目9790例,发生率为0.63%,其中前5名的为PLT、WBC、CTnI、K、Ca,占总发生率的17.01%、13.44%、10.48%、9.33%、6.99%;(2)危急值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占比为21.0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肾病学科,占比为11.29%、8.64%。结论:通过分析医院危急值数据,不断实施改进策略,有益于对患者进行最合适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在重症新生儿70例,所有新生儿入院后均接受凝血检验,最后对检验结果和凝血功能进行总结.结果:70新生儿例经凝血检验后,10例患儿凝血检验危急值,占比为14.3%.其类型分别为Fg低值,比例为60%,APTT高值,比例为30%,PT高值,比例为10%.凝血检验危急值10例患儿中,Fg低值的主要疾病包括:重症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以及高胆红素;APTT高值的主要疾病包括:新生儿脓毒血症和窒息;PT高值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窘迫和缺乏维生素K等.结论:凝血检验危急值应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房中,可以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充分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死亡率得以降低,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管理平台,对传统危急值管理进行改进,使手机移动端具备危急值管理功能,实现在手机移动端查看、提醒和监控危急值。平台应用后,临床科室在5 min内、10 min内、20 min内、30 min内危急值平均处置效率分别为31.43%、58.32%、70.05%、80.76%。运用移动管理平台,可提高对危急值处置和监管的及时性,提升危急值闭环管理能力,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观察疗效的依据,其中生命危急值是患者病情危急的表现,因此危急值处理的及时性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董杰  金莉子  曾莉容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20-1621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内科的应用与管理。方法 2009年4月我科开始试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并逐渐完善、修订心内科危急值项目与范围,理顺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登记报告危急值项目,统计2009年,2010年,2011年上半年我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心内科急危重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区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2009年的86.37%提高到2011年上半年的91.9%。结论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落实与科学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我国医院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医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研究思路。其目标是使成本效益分析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评价技术方法上引入信息化平台,使其结果更加客观,并在设备管理引进及运行管理中发挥作用,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完善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医院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不仅是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医疗耗材的领用管理,更是通过调整优化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使其完全符合于医院环境的整个工作流程,更好地为临床科室服务,让临床科室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本科室的医疗设备和耗材的情况;并通过医院成熟的HIS网络,将设备部门和临床科室产生的数据整合为有实际意义的数据流,由系统功能模块根据各种需求,以各式表单的形式提供各类分析报告,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医院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闻维丽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91-2592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质量,旨在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卫生监督管理。方法依据GB15928—1995、GB1789和GB7918等标准于2008年采集市区62家医疗机构的647份消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消毒合格率为83.15%,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优于其他医疗机构。结论今后应加强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