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使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植骨块均融合,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尚难统一,腰椎的退变及术后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原因,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4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腰背痛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脑脊液漏,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植骨均已融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24例,良13例,可5例,无差例,优良率88.1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神经功能评分较高,融合率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范围可波及到侧隐窝或椎间孔外口。在常规椎间盘切除术时不易发现,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显得非常重要。本组19例均应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神经根管减压及腰椎间盘摘除术,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6年9月使用微机控制的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2例,由于治疗及时,护理得当,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102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分为A、B组,平均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一步减少,使手术时间缩短,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8-2009年期间,对多阶段腰椎间盘突出且腰椎不稳定的患者,采取髓核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复位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远期效果很好,并发症少.为配合该疗法的开展,针对其特点,科里实施了规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曾心一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22-152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适应征及技巧。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NaKai标准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7%。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和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术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2019年7月选取本院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疼痛评分与ODI指数及治疗优良率.结果:全部患者中位手术时间(77.53±27.56)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0....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00例行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单侧固定和双侧固定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单侧或双侧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单侧组的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郭慧玲 《现代医院》2011,11(6):85-8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翻身、坐起及站立训练、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并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及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恢复的效果。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术后B-twin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隙植入融合良好,未发生松动和滑移现象,亦未见间隙变窄及融合器内陷,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平均住院10 d,均痊愈出院,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退变性腰椎病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对4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92.7%,植骨融合率100%,无断钉断棒现象,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最终只有10%的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有很多,然而,传统的单一开放手术存在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易复发等诸多弊端。近年来,微创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析,以综述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14.
腰椎滑脱发病率约为 5 % [1] ,是腰痛的常见原因 ,合理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的发展 ,短节段椎弓根系统的优越性越来越被重视 ,它能改善脊柱融合率 ,减少融合节段 ,缩短恢复时间 ,改善术后功能 ,减少并发症。我院自 1997年行后路减压融合短节段C -D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2 5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9例 ,女 16例 ,年龄 2 6~ 6 9岁。临床表现 :下腰痛 18例 ,合并下肢痛 11例 ,单纯下肢痛 7例。 2 0例有间歇性跛行 ,步行 5 0~10 0 0m ,平均 2 0 0m。术前检查包括腰椎…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引起老年患者腰腿痛的高发病、常见病,且年轻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微创手术是治疗LDH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LDH引起腰腿痛的机制、椎间孔镜(PTED)治疗优势、臭氧治疗原理、联合臭氧治疗效果评价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相锋 《现代保健》2014,(27):129-13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前后腰腿疼痛及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5例,显效72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93.9%。所有患者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16±2.32)分下降到(1.63±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从术前(11.71±4.63)分上升到(25.47±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单一节段腰间盘突出症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椎间盘镜治疗,实验组行椎间孔镜治疗.两组对比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做统计学分析.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与开放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样本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10,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开放术,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椎间孔镜,研究比较组间临床疗效。结果:评估组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究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每组56例,分别采取腰椎间融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t=9.620,t=12.338;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显著下降(t=28.223,t=24.899,t=25.013,t=20.475;P〈0.05),其治疗前后VAS及ODI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单侧组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89.3%,双侧组椎间融合率为92.9%;单侧组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双侧组随访发现1例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1例出现突出对侧根性症状。结论:腰椎间单侧及双侧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椎间融合度,安全性较高;而单侧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负担更小,对于需手术治疗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使用腰椎间融合单侧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联合单边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髓核摘除联合单边非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髓核摘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责任椎间隙高度。VAS、ODI及责任椎间隙高度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3、6、12、24个月的腰腿VAS[(2.23±1.71)、(2.72±1.69)、(2.62±1.59)、(2.96±1.51)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3、6、12、24个月的腰腿VAS[(2.21±1.68)、(1.92±1.58)、(2.02±1.35)、(1.83±1.24)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腰腿VAS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24个月ODI(22.62±11.47)较术前(76.25±16.46)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ODI(21.52±10.85)较术前(75.92±15.95)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6、12、24个月的责任椎间隙高度[(12.4±3.46)、(12.5±3.57)、(12.3±3.63)、(12.5±3.49)mm]较术前升高(均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9.62±3.12)、(7.28±2.73)、(6.12±2.25)、(5.62±1.98)mm](均P0.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单边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确切,可维持责任椎间隙高度,缓解腰腿疼痛的效果优于单独髓核摘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