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喜悦 《慢性病学杂志》2024,(2):265-267+271
目的 分析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索他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VA)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的9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49例)接受常规及口服索他洛尔治疗,联合组(49例)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患者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率变异性、炎性因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临床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quare root of the mean squared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s, RMSSD)、窦性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比对照组高(P<0.05);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接受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组42例给予凯时治疗,10μg/d,连续14d;对照组42例,不用凯时,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50瞄的百分比(PNN50)增加,QT离散度(QT—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SDNN、SDANN、SDNN—index增加,QT—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及QT—d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NN—index、rMSSD、PNN。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心功能及心脏固有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螺内酯20mg每日1次口服.4周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Tei指数及了解心率变异性(HRV).结果 螺内酯组Tei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时域指标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螺内酯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L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频功率(HF)螺内酯组大于对照组(P<0.05),LF/HF螺内酯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螺内酯,4周后可以提高患者心脏功能,使HRV趋于正常化. -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 、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螺内酯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L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频功率(HF)螺内酯组大于对照组(P<0.05),LF/HF螺内酯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螺内酯,4周后可以提高患者心脏功能,使HRV趋于正常化. -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脉内支架置入方式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冠脉内支架置入方式进行治疗。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总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满意度、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左室射血分数更优(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采用冠脉内支架置入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且在治疗过程中可缩短病患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4,(32):190-191
目的:研究中药生脉散对心肌梗死(真心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0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真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生脉散,水煎服,日一剂。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6个月做动态心电图测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生脉散治疗2周、6个月后患者心率变异性治疗前明显回升(P〈0.05)。结论生脉散能有效回升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另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C组),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时域指标变化。结果 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和低频,高频)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411,0.0169,0.0355,0.0440,0.0249);A组心率变异性的备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P=0.0001,0.0004,0.0001,0.0002,0.0002),也低于B组(P=0.0117,0.0337,0.0032,0.0416,0.0335),且昼夜时域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1,0.0625,0.063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会显著加重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消失,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孙景玉 《药物与人》2014,(10):154-155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肤(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56例,随机分为新活素组与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观察2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心功能分级,胸痛症状、心率变异性、心电图演变及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结果:新活素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哆音、心功能分级,胸痛症状、心率变异性及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左室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纽,心电图演变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6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心衰常规用药的基础上 ,卡维地洛由小剂量开始 ,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治疗前及治疗 6月后测定心功能及HRV指标。结果 治疗 6月后卡维地洛组与对照组比较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显著下降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增加 (P <0 0 5 ) ;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心律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 ,全程连续 5min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ANN) ,全部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 ,相邻RR间期差值 >5 0ms的百分比 (PNN5 0 ) ,低频率段功率 ( 0 0 4~ 0 15Hz) (LF) ,高频率段功率 ( 0 15~ 0 40Hz) (HF)显著增加 ( P <0 0 5 ) ,LF/HF比值显著下降 ( P <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加心衰常规治疗 ,在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同时显著改善HRV ,从而改善自主神经的平衡性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代谢综合征(MS)患者71例,经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分为IR组(37例)和非IR组(34例),并设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30例)。三组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在测定胰岛素抵抗当天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由计算机计算出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min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结果代谢综合征IR患者与非IR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I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I下降,HRV明显降低。ISI与HRV(SDNN)存在高度的正直线相关(r=0.89,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IR和HRV(特别是SDNN)之间存在正相关,及时进行IR的治疗,对于改善迷走神经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研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冠心腐患者中的心率变异指标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记录每5min时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h内相邻两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pNN5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陈泽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39-1440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为(1 931.5±187.19)pg/m L、左室舒张末直径(48.4±4.41)mm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为(47.8±5.30)%,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37%和94.7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N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4 h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其中痊愈13例(占65%),自动出院3例(占15%),死亡4例(占20%)。结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追踪、专门门诊随访和健康教育指导等管理方式,探讨其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生命网组和对照组。生命网组78例患者出院后加入生命网,由专人负责电话追踪、专门门诊随访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74例,出院后按照医嘱,由患者自己安排复诊,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情况。结果生命网组患者术后1年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等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好于对照组,同时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1年内再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如心脏性猝死、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的概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药物治疗的规律性,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在医院心内科,在直接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现象的STEMI的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慢血流组),并选择同期直接PCI治疗术中无发生慢血流现象的STE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直接PCI术后24h、1w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T指标震荡起始(TO)与震荡斜率(TS)并进行对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慢血流、术后24h TO、TS对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组STEMI患者术后24h、1w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慢血流均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再灌注治疗中发生慢血流会导致HRT现象的渐弱,慢血流及HRT指标TS对STE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谢后田  周勇 《现代保健》2014,(20):41-4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连续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T-proBNP含量。结果:经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和血清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SD、LVEDD和血清NT-proBNP均减少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F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F提高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上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左室结构及射血分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凌莎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29-113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38/39),对照组为79.5%(31/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显著低于治疗前、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纽(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可有效改善左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AMI患者为A组(n=46例),住院期间行择期PCI治疗者为B组(n=42),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测量NT-proBNP,完善心脏彩超检查,记录三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A组NT-proBNP在入院后较B、C组明显下降,B组NT-proBNP在心肌梗死第11天及以后较C组明显下降;心功能方面:A、B组,A、C组及B、C组在第45天及半年时差异明显;A、B、C三组心血管事件组间差异明显;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或择期PCI后NT-proBNP明显下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但急诊PCI优于择期PCI治疗;同时NT-proBNP水平可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共接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6例,74例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2.5%;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过治疗死亡2例,38例均好转出院并且房室传导阻滞均得到有效地恢复,治疗有效率为95.0%,其中临床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75%),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12.5%),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22.5%)、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7.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中要严格注意其临床特征及其变化,对原发病心肌梗死要积极地治疗,对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要慎重的对待,可有效的提高其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