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患者男,70岁,主因“反复胸闷、胸痛18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1995年起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后出院。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远段狭窄80%伴钙化,前降支近段狭窄9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80%,第二对角支近段狭窄80%,左回旋支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转至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IMA-LAD、AO-SVG-D1-D2、AO-SVG-OM-LCX-PDA),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加重,饱食或快步行走后明显,伴气促、乏力,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陈良华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02,42(20):63-6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TO)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10 %~ 2 0 % ,属于较难处理的复杂病变。其成功率 (6 9%左右 )低于非完全闭塞血管 (90 %以上 ) ,而且再狭窄率也较高。1 定义目前 CTO的时间定义尚不一致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是指心肌梗死超过 3个月或有造影资料证实闭塞时间超过 3个月 ;临床研究则指至少 1个月 ,也有研究将 15天作为界限。临床上可根据何时发生心肌梗死、何时长时胸痛或心绞痛突然加重以及既往造影资料等判断闭塞时间。“完全闭塞”是指完全无前向血流 (TIMI血流 0级 )或功能性闭塞(99%狭窄 ,TIMI血流 级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自制圈套器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冠状动脉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患者74例,自制圈套器组32例使用自制圈套器辅助完成导丝体外化,无圈套器组42例采用逆向导丝直接进入指引导管完成导丝体外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CTO病变特点、导丝体外化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自制圈套器组比无圈套器组能更高效地完成导丝体外化[(6.8±1.2)min比(8.9±1.8)min,P<0.001],且成功率更高(100.0%比85.7%,P=0.026)。使用自制圈套器组发生术后心脏压塞1例,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结论 CTO病变的逆向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自制圈套器协助完成逆向导丝体外化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可提高逆向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约1/3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可发现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意义在于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搭桥的需要。熟悉和掌握CTO病变介入治疗技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现就CTO病变PCI术的基本和高级技巧,包括器械的选择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药物涂层球囊(DCB)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现结合DCB的作用机制和DCB在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阐述DCB在CTO病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CTO)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基础,加之血栓形成、机化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100%闭塞且闭塞在3个月以上的病变.但针对CTO闭塞时间的定义文献资料各异[1,2].2005年,由美国心脏学会创办发行的权威心血管杂志《循环》发表了一篇名为《CTO病变经皮介入治疗共识》的文章,文中建议"慢性闭塞时间应在3个月以上"被广泛公认为临床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依据CAG检查结果,可将CTO病变程度分为真性完全闭塞和次全闭塞.CTO病变常由血栓闭塞并机化所致,包含4个主要的病理学特征:①近端高密度纤维帽;②负性重构;③新生微通道的速增;④远端纤维帽.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约有10%~20%属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由于开通此类血管的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功率低,术后近期再闭塞率和远期再狭窄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成为心脏介入手术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我们回顾性分析57例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象与方法1.对象: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4月我院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患者共825例,其中CTO病变57例(6.9%),男42例(73.7%),女15例(26.3%),平均年龄57.8岁±8.4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56.1%);有心肌梗死者48例(84.2%),心电图检查有定位性病理性Q波者36例(63.2%),包括前壁心肌梗死1…  相似文献   

8.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CTO-PCI)尽管临床有益,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完全闭塞病变,影响患者预后.识别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地进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CTO-PCI并发症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并概述了避免并发症的策略,旨在及时准确识别CTO-PCI围手术期并发症相...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是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难度最高、最有挑战性的病变,IS-CTO在CTO中占5%~25%.由于导丝及球囊通过困难,IS-CTO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IS-CTO与非IS-CTO的病理机制不同,特殊的病理机制导致IS-CTO的血管开通率较低.随着杂交策略的应用,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CT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析PCI成功率、双侧造影有效率、微导管使用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经桡动脉行PCI治疗,PCI成功率为72.73%(48/66);使用微导管成功率较未使用者高,双侧造影成功率较非双侧造影高(P<0.05);经桡动脉行PCI治疗术后3、6、12个月LVEF呈逐渐上升趋势,较术前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06%(4/66)。 结论对CTO患者采取经桡动脉PCI治疗成功率高,术中采用微导管及双侧造影可明显提高成功率,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作为目前导管室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作为公认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亟待攻克的堡垒,目前国内外仅有少量关于FFR在CTO病变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个案报道和研究。为了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需要深入探讨FFR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功能学价值,从而采取精准治疗。现就FFR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1].目前,CTO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难点.随着器械更新、技术成熟和研究深入,CTO-P...  相似文献   

13.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介入医师需要攻克的"最后保垒",占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0%.病变一旦成功开通,能改善左心功能防治心力衰竭,治愈缺血改善患者顸后.经桡动脉介入病人创伤小恢复快,致命并发症少,故优势突出.发展经桡动脉CTO病变的处理更显重要.本文从术前病人及病变评估、术中器械选择、病变处理原则、基本操作技巧及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以期能普及提高经桡动脉CTO病变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为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最后的堡垒"。成功开通闭塞病变,可改善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和远期预后。慢性闭塞合并分叉病变时,介入治疗操作更复杂。随着各种正向/逆向技术发展和新型器械的应用,闭塞血管开通率逐渐提升,但分支闭塞风险仍较高。分支闭塞导致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慢性闭塞合并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和假腔,影响分支血流。使介入手术难度增加、成功率降低和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老年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冠脉钙化病变改变、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2例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的33处钙化病变处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6.88%,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共植入74枚支架。围术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脉穿孔、出血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并发症。1例发生心脏停搏,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相应药物等治疗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无1例再发心绞痛,无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CI术治疗老年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的患者往往具有复杂的冠状动脉解剖情况,这些患者在CABG术前就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CABG术后促成冠状动脉进一步粥样硬化的进展~([1])。接近50%的CABG术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能发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occlusion,CTO)~([2-3]),CABG术后患者经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2岁,反复胸部不适2年,加重数个月,行走500 m后胸部压榨感。既往吸烟史,每天2包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将符合纳排标准的IS-CTO患者212例纳入IS-CTO组,以1∶...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的30%以上,目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0%~20%,与非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相比,[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Finecmss微导管在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6例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病变并对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CTO病变闭塞时间为(6.8±3.2)个月;闭塞段长度(32 ±22) mm.介入治疗成功43例,其中正向33例,逆向10例.13例失败患者中,正向6例,原因为导丝不能进入血管真腔内;逆向7例中4例导丝不能穿过病变(2例微导管和1例导丝不能通过侧支循环而终止),2例微导管不能通过闭塞病变,1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Finecmss微导管在CTO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