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统计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气切”后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和护理对策。结果本组96例,死亡41例,死亡率42.71%;行“气切”术75例,其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气切”术后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27例(31例次),其中11例死亡与护理有关。结论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高。强化气道管理的重点是:防范气道阻塞、套管脱落和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重视气道灌洗,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2.
邱玲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146-1147
我们对26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实施规范的人工气道护理,并结合心理护理等其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治愈率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吸入性损伤并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湿化法)和观察组(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每组各30例,对两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导致气道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但是大面积烧伤或面颈部深度烧伤后也可导致气道障碍,发生通气困难,低氧血症。更有甚引起气道堵塞,导致窒息死亡。实际工作中对于气道障碍的治疗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做气管切开的指征、时间等认识上有差别。虽然已制定出一些标准,提倡对明确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和高危并有呼吸困难的患早期进行气管切开,但在气管切开术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同意见,导致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5.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合理、及时、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并妥善地护理,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护理探索研究的重点,现将我科57例患者人工气道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分级评估表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意识清楚、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气道管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气道分级管理。观察两组气道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平均带管时间、日吸痰次数、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管理分级评估表在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中应用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的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呼吸功能障碍时.建立人工气道来改善肺的通气和氧合功能,同时增加了气道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为保证呼吸功能处于良好状态.气道管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ICU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7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的人工气道管理分两个时间段予以对比观察,以探讨最佳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立和使用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既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也是患者和呼吸机连接的唯一途径。因此合理、及时、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并妥善地护理,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护理探索研究的重点,现将我科58例患者人工气道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维持适当的肺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气道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护理技术进行了深人研究,现将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晓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60-10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方法 尽平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结果 人工气道能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改善机体缺氧状况.结论 有效的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方法及效果。回顾性总结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过程。16例患者未出现痰痂堵塞气道、中程脱管、气管切开局部感染等不良结局。因此,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非常重要,需做到减少呼吸道水分的丢失及科学有效的湿化,综合评估吸痰指征,行充分有效的吸痰,加强气囊管理和消毒隔离,其对防止患者缺氧、窒息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我们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其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级救护气道管理模式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气道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救护气道管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级气道管理救护模式能够明显...  相似文献   

14.
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的形式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我们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其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将36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管内滴入湿化气道,并动态观察病人气道湿化情况,根据吸出痰液粘稠度调整湿化液滴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使用注射器每2h向气管内滴入0.9%氯化钠溶液2~4 ml湿化气道.比较两组病人痰液粘稠度、吸痰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痰液Ⅲ度粘稠发生率5.6%,每天吸痰次数为(17.72±1.57)次,痰培养阳性率为11.1%;对照组病人痰液Ⅲ度粘稠发生率55.6%,每天吸痰次数为(20.61±1.26)次,痰培养阳性率为50%,两组病人痰液稀释情况、吸痰效果、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滴入湿化气道并做到动态观察气道湿化情况,及时调整湿化液滴速,效果优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定时湿化气道,能有效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少吸痰次数和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80-1782
目的:探讨有效人工气道的湿化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黏液一纤毛系统正常运动的效果。方法:分别选用人工鼻湿化法、加热型湿化器湿化法、间断滴注湿化法、雾化湿化法等4种方法对58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护理。结果:本组58例人工气道患者均无气道痰栓堵塞、气道黏膜溃疡、小气道塌陷等人工气道并发症.湿化护理效果较好。结论:有效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气道阻塞维持气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病人护理的几个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83例人工气道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呼吸机的使用和参数的调节、保持气道温、湿度、吸痰的护理、加强口鼻咽部的护理等。结果有4例痰痂形成(0.5%),意外脱管3例(0.3%),口腔溃疡8例(1%),无1例因护理操作方法不当导致病人死亡。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气道的温湿度和吸痰、口鼻咽部的有效护理、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它们是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慧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837-3838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理论对38例人工气道患者施行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制定最合适的措施。结果38例施行人工气道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加重、呼吸道阻塞、脱管、气管漏等问题。结论循证护理能在E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发挥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