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大壁虎附肢肌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研究大壁虎运动及其生物控制提供附肢肌的定量形态资料。方法以醛类固定剂按规定姿势对动物进行固定处理约15d,再行肌肉的分离解剖,并对肌的起止、毗邻、分布进行观测。结果相对肌重(肌重/体重×100%)最大为耻坐胫肌(1.094%),小指固有伸肌最小(0.004%)。相对于头体长的最大肌长、肌宽、肌厚(肌肉尺寸/头体长×100%)分别是3.678(胸大肌)、1.322(耻坐胫肌)、0.423(尾股肌);最小值则分别是0.385(深指短屈肌)、0.056(背骨间肌)、0.036(背骨间肌)。同名肌的左、右侧没有显著差异(P>0.05)。前、后附肢肌总重量比为1∶1.4027(左)、1∶1.3282(右)。结论测量数据可为肌相关性能的定量分析及整体环节受力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胆囊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扬子鳄胆囊组织结构的观察,探讨其胆囊的功能。材料与方法L:用组织及细胞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对4例成年扬子鳄胆囊进行了观察。结果:胆囊及胆囊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组成。胆囊粘膜表面较平整,粘膜上皮由单层高柱状细胞构成,细胞中含大量透明的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胆囊管粘膜具有许多规则的皱襞,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顶部PAS反应阳性含少数透明的分泌颗粒,粘膜下层有大量色素沉积。结论:扬子鳄胆囊及胆囊管除吸收作用外,还能分泌粘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不同种系松果腺超微结构的比较及有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光、电镜观察。结果:扬子鳄松果腺已进化成实质性腺体,其实质主要由腺细胞构成,腺细胞体积较大,突起较多,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异染色质较少且靠近核膜。低电子密度的胞浆内含有丰富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清亮小泡及线粒体亦较多见,偶见脂滴、溶酶体、中心粒、微管、微丝及膜层样结构。间质内毛细血管较丰富,偶见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两栖爬行类动物──扬子鳄确有松果腺存在,其松果腺已进化成实质性腺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化方法对7只扬子鳄胃的神经支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粘膜下层有胆碱酯酶(AChE)阳性反应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相互交织组成的神经丛,一些神经纤维穿过粘膜在基底膜附近形成次组丛,终止在腺细胞。在环行肌和纵行肌之间有丰富的AChE阳性反应神经节和神经丛。在肌层内胆碱能神经的走向与平滑肌细胞的长轴平行。肾上腺素能神经只见于肌层,神经纤维同样与平滑肌细胞长轴平行。  相似文献   

5.
腰椎关节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胚胎视网膜发育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6种激素在孵育第8天至孵出时扬子鳄胚胎视网膜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1)生长抑素(SS)在孵育第8~30天有表达,第12天数量最多,30天以后消失;(2)5-羟色胺(5-HT)从孵育第24天开始表达,第30~40天数量最多,孵出时数量减少;(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从孵育第40天开始表达,孵出时增多;(4)神经丝蛋白(NFP)阳性细胞和纤维在所检测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P53和P物质在各期胚胎视网膜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论:视网膜的发育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激素在扬子鳄胚胎视网膜中的表达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7.
8.
扬子鳄眼球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田苗  王朝林 《解剖学报》1994,25(1):107-110,T021
在24例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眼球的发生及其组织分化过程。孵化后第2d,视泡已从前脑突出形成,第6d形成双层视杯和晶状体泡。晶状体纤维先由晶状体泡后壁上皮生成,然后由赤道部的泡壁上皮生成。虹膜、角膜内皮和基质均由视杯周围的间充质迁入形成。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最先分化。神经上皮在第16d出现节细胞的内迁。第18d可辨认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第24d可辨认内网层。第30d开始出现外核层与内核层的分化。第3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不同种系松果腺超微结构的比较及有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光镜观察。结果:扬子鳄松果腺已进化成实质性腺体,其实质主要由腺细胞构成,腺细胞体积较大,突起较多,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异染色质较少且靠近核膜,低分子密度的胞浆内含有丰富的高尔基复合体,同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清亮小泡及线粒体亦较多,偶见脂滴,溶酶体,中心粒,微管,微丝及膜层样结构。间质内毛细血管状丰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扬子鳄肺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掌握扬子鳄肺的构造特点,探讨肺气呼吸机能的衍化规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了扬子鳄的通气部和呼吸部的上皮和间质的细胞类型和构造特点,结果;在通气部观察到了纤毛细胞Clara细胞,基细胞和刷细胞等细胞类型并了解其各自的细胞特点,同时观察到了相邻的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在呼吸部观察到了I,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内部结构特点与气-血屏障的构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扬子鳄受精卵及未受精卵卵壳,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其卵壳由外致密层、蜂窝层、乳突层、外壳膜和内壳膜5层组成。并就经孵化的卵壳外致密层表面出现的腐蚀坑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胚胎胃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田苗  王朝林 《解剖学报》1996,19(2):221-224
  相似文献   

13.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肾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鸿春  唐剑云 《解剖学报》1995,26(4):436-438
用透射电镜观察扬子鳄肾的超微结构。它的近曲小管和收集管上皮细胞无质膜内褶,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少的质膜内褶。扬子鳄肾小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与它们在淡水生活有关。本文还就扬子鳄的栖息环境及其肾的超微结构与关咸水生活的美洲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胚胎气管,支气管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田苗  陈壁辉 《解剖学报》1995,26(2):219-221
通过对28例扬子鳄胚胎气管、支气管的发生过程的观察,发现孵化第6d出现喉气管沟,第8d形成气管芽和支气管芽。第14-40d中,气管与支气管上皮周围的间充质细胞逐渐聚集,并分化形成粘膜下层、软骨片及外膜的纤维膜。第20-46d中,气管及支气管的上皮由复层柱状上皮逐步演弯为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本文还对扬子鳄气管、支气管组织发生的部分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胚胎舌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孵化第36d至第62d孵出的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舌表面的形态变化过程。舌表面于孵化第38d形成少数大的隆起与凹陷,第4刚开始出现舌乳头。舌上皮细胞的表面在第36~42d为圆形,表面光滑,中央凹陷,以后逐渐变成扁平细胞,第52d细胞呈规则的多边形,表面微绒毛清晰,细胞中央有一向外隆起的圆形或卵圆形核区,第56d后老化的舌上皮出现脱落现象。孵化第42d舌后部及中部的上皮内陷形成较大的舌腺腺孔。第48~56d中,较小的舌腺孔显著增多,而大舌腺孔数目无明显增加。第62d多数大舌腺孔内可见有粘液样分泌物。舌表面味蕾的形成很迟,第56d才出现Ⅰ、Ⅱ、Ⅲ型发育中的味蕾,第62d形成部分成熟的味蕾。本文对扬子鳄舌腺及味蕾的形态发生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在爬行类动物-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特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呈串珠状,大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并见其分支在实质内构成网络状,但明显伴血管走行的纤维稀少。通过免疫荧光法证实,粘膜下层内存在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胞体大小、形态不一。结论:扬子鳄泄殖腔已具备了类似高等脊椎动物的含VIP神经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