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1987年收治4例四肢骨折脱位并主干动脉损伤。年龄8~29岁。膝关节脱位并腘动脉损伤1例。为完全离断伤,远端肢体坏死液化无法保留,作膝上截肢处理。胫腓上端粉碎骨折并腘动脉损伤1例,作切开复位内固定,未探查腘动脉,姑息治疗,以及血循环  相似文献   

2.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腘动脉损伤多见于青壮年,有文献报道截肢率高达30%~50%,甚至50%以上,为下肢损伤致残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1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腘动脉损伤后导致截肢的原因. 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例腘动脉损伤截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4例,女13例;年龄3 ~ 68岁,平均37岁.对伤情、缺血时间、早期处理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导致截肢的原因. 结果 有34例患者因为初期处理不当,24例因为伤情重,29例因为后送时间长导致腘动脉损伤截肢. 结论 初期处理不当是造成腘动脉损伤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基层医院的腘动脉损伤诊断水平和处理技术是减少腘动脉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腘动脉创伤伴有肢体缺血坏死和截肢的危机,其有关因素有钝性伤、缺血时间延长、伴发肌肉骨骼损伤及静脉破裂等,最终由于微血管血栓形成以及继发的组织坏死而截肢。对1985年~1995年收治的102例腘动脉创伤病人进行了分析,寻找如何进一步降低截肢率的治疗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骨小头骨折致腘动静脉损伤.方法:自1997年7月收治30余例腘动静脉损伤病人,有2例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致腘动静脉损伤.例1伤后3d入院.例2伤后4h入院.分别游离8cm和4cm伤肢小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例腘N动脉吻合后病人高热,2d后为保存生命,于股骨髁上截肢.例2腘动脉吻合后血管搏动良好,足背动脉可触及,伤肢存活.结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可导致腘动静脉损伤,如早期诊断治疗明确,可挽救肢体保存生命,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骨小头骨折致腘动静脉损伤。方法:自1997年7月收治30余例腘动静脉损伤病人,有2例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致腘动静脉损伤。例1伤后3d入院。例2伤后4h入院。分别游离8cm和4cm伤肢小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例1腘动脉吻合后病人高热,2d后为保存生命,于股骨髁上截肢。例2腘动脉吻合后血管搏动良好,足背动脉可触及,伤肢存活。结论:单纯腓骨小头骨折可导致腘动静脉损伤,如早期诊断治疗明确,可挽救肢体保存生命,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腘动脉下段分叉部损伤的早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告了9例腘动脉下段分叉部损伤的治疗结果。除1例为土枪霰弹伤外,其余均为钝性暴力所致。早期截肢2例,后期截肢1例,截肢率33.3%。存活肢体中1例明显小腿缺血性挛缩,1例轻度小腿缺血性挛缩,4例功能基本正常。腘动脉下段分叉部损伤具有血管损伤范围广,远端缺血严重,常伴有骨、关节及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损伤等特点。尽早手术,同时重建胫前、胫后动脉血循环,尽量修复及保护伤肢静脉,常规行小腿深筋膜切开减压,骨折、脱位同时予以修复并可靠固定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腘动脉损伤常为外伤后下肢截肢的丰要原因。以往常采用血管结扎疗法.其截肢率高达72.5%.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结扎疗法已被血管修复手术所代替.截肢率明显下降.但仍达10%,30%.本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腘动脉损伤1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合并血管损伤的开放性胫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性胫骨骨折合并危及肢体的血管损伤不常见但处理困难,DeBakey总结二次大战中2471例腘动脉损伤合并骨折的截肢率为75%,而平民的这类损伤由于标准不一,截肢率自19~100%不等。本文是Harborview医学中心对1977年1月至1983年8月间360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回顾。其中危及肢体的血管损伤有23例(占6.4%)。男性18例、女  相似文献   

10.
腘动脉损伤常为外伤后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以往常采用血管结扎疗法.其截肢率高达72.5%.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结扎疗法已被血管修复手术所代替.截肢率明显下降.但仍高达10%~30%。本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腘动脉损伤17例.现将经验与教训作一分析报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内侧入路探查和修复腘动脉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11例腘动脉损伤患者,均经内侧入路予以探查和修复。其中合并肢体骨折8例,头部或胸腹脏器伤3例。腘动脉一期吻合10例,大隐静脉移植1例。结果手术时间为3~5h(平均3.6h)。11例肢体全部存活,有8例小腿肌肉正常,2例出现轻度挛缩,1例出现重度挛缩,但未截肢。结论内侧入路修复腘动脉损伤有效、可行,在处理多发伤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的增多,膝关节一过性脱位、股骨髁部及髁上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有明显增多趋势,随之并发的闭合性腘动脉损伤也逐渐增多.对于闭合性腘动脉损伤,临床上容易忽视而延误诊断,往往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9例延误诊治的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闭合性四肢动脉伤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33年来,我所收治四肢动脉伤269例,其中闭合性动脉伤28例,占10.4%。本组病例均有合并伤,其中合并骨折的占64.3%,脱位14.3%,周围神经伤、伴行静脉伤、肌肉严重挫伤各占39.3%。50%病例伤后24小时以上才手术处理。本组无1例死亡,截肢9例,占32.1%。闭合性动脉伤均为钝性损伤,受伤机制复杂,损伤严重,合并伤多,因无伤口,无外出血,临床表现隐蔽,易延误诊治,截肢率高。作者强调,早期正确诊断,争取伤后12小时内处理血管,恢复肢体血循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同时,要认真处理好合并伤和深筋膜切开术。  相似文献   

14.
腘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治疗与后期并发症处理的方法,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方法1998年7月~2005年2月,收治39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男33例,女6例;年龄10~55岁,平均31.6岁。单纯腘动脉损伤6例,合并骨折33例。伤后1~6d手术。伤后6h以内入院及肢体缺血症状较轻者,骨折复位固定后恢复动脉通血;伤后超过6h入院且肢体缺血症状较重者,恢复动脉通血后再处理骨折。后期皮缺损采用皮瓣移植修复,合并骨缺采用骨皮瓣移植。结果35例成功保肢,其中10例伤口Ⅰ期愈合,25例Ⅱ期愈合;截肢4例。2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成活。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4年,平均3.4年。骨折愈合时间10~34周。20例足部感觉于术后2d~6个月恢复正常;2年后9例足底感觉恢复正常,6例足底及足背感觉均迟钝。根据杜天信等关于血管损伤的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0例,良24例,可1例,差4例,优良率87%。结论 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减少截肢、提高肢体功能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977至1987年,笔者共收治合并腘部血管伤的胫腓骨骨折14例,其中重建血运成功肢体成活8例,血运重建失败截肢2例,入院时肢体已坏死行截肢2例,单纯小腿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无效截肢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1例.本组14例中男13例,女1例.闭合骨折6例,开放骨折8例.骨折位于近1/4,而远段向后上方移位者4例;粉碎性骨折片显著移位10例,血管损伤部位为腘动脉或胫前、胫后动脉,其中4例伴有腘静脉破裂.  相似文献   

16.
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目的 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 对78例损伤的腘动脉尽早探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 痊愈65例,截肢1例,功能障碍12例。结论 对腘动脉损伤,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97-1101
[目的]分析和总结腘血管损伤患者中不同损伤平面的临床特点,提高该损伤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腘血管损伤患者,男43例,女11例,年龄6.5~75岁,平均(42.08±15.04)岁。分析患者的伤因、血管损伤平面、肢体缺血时间、手术方法、手术次数和随访时肢体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据血管影像资料,损伤平面位于腘动脉发出腓肠动脉分支以上者(高位组) 12例,位于腘动脉发出腓肠动脉分支以下者(低位组) 42例。高位组12例,血管修复9例(术后溶栓2例),保肢成功9例,截肢3例,平均手术3.92次/例,保肢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22.22%;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以下的患者(低位组) 42例,血管修复36例(术后溶栓3例),单纯溶栓治疗5例,保肢成功39例,一期截肢1例,二期截肢2例,平均手术2.91次/例,保肢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66.67%。高位组患者在保肢率、保肢后肢体功能优良率等指标上显著差于低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分支平面以下者,保肢率及肢体功能明显优于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以上的患者。腓肠动脉的侧支代偿作用是腘血管不同损伤平面临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腘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4月至2007年5月治疗股/胭静脉损伤26例。单纯静脉伤12例,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分别采用血管修补术、血管补片修复、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移植及“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静脉。结果23例肢体术后血运恢复。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中,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3例肢体坏死截肢,4例肢体肌肉部分坏死清创后残留部分功能障碍,单纯股/胭静脉损伤者血管修复后肢体无显著肿胀,血运良好。随访3个月~7年,23例肢体血运良好。结论股/腘静脉损伤修复有助肢体恢复正常血供,优先处理合并动脉损伤,“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股/腘静脉损伤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腘动脉损伤探查术中预后的判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后,腘动脉远断端血流情况与伤肢转归的关系。方法:结合解剖和血流动力及生理学知识,通过13例术中探查,用肝素盐水灌注、轻柔按摩血管和切开3种方法。抽出腘动脉远断端血管内的血栓,根据损伤远端血流情况,判定小腿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否。结果:膝部软组织损伤轻,膝关节周围侧支循环佳,腘动脉远断端血栓取出后有活动出血的,伤肢可顺利成活,否则伤肢难以保全。结论:探查术中远断端血栓取出后的血流情况,是决定即刻截肢抑或保肢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保肢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锐性伤27例(16.1%),钝性伤141例(83.9%),合并休克24例(14.3%),骨折/脱位125例(74.4%),神经损伤81例(48.2%),静脉损伤66例(39.3%)。比较不同受伤机制以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分析致残的原因及与合并症的关系。结果血供完全恢复68例(40.5%),改善59例(35.1%),完全恢复率手术组(43.4%)高于非手术组(12.5%)(P<0.05)。截肢41例(24.4%),钝性伤截肢率(28.4%)明显高于锐性伤(3.7%)(P<0.05),手术组的截肢率(25.0%)与非手术组(18.8%)无明显差异;合并休克者截肢率(41.7%)高于无休克者(21.5%)(P<0.05),合并伴行静脉损伤者截肢率(33.3%)高于无静脉损伤者(18.6%)(P<0.05),合并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者截肢率与不合并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受伤至治疗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相关合并症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彻底清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