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 7例 ,男 4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0 9(32~ 79)岁。术前发生 1例 ,余均在术后 ,平均距创伤或手术 13 1d(当天~ 36d)。股静脉以下 4例 ,髂静脉以下 3例。7例中 ,1例髂骨肿瘤 ,1例股骨头坏死 ,3例股骨颈骨折 ,1例髌骨骨折 ,1例双侧胫腓骨骨折 ;其中伴有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月28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7~12 d症状消失,双下肢对应平面周径相等,未发生下肢溃烂、坏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制动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加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是避免严重并发症并使患者康复出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54 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4 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轻度出血2 例,血栓形成后综合征9 例,无肺栓塞、截肢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预防是第一步,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骨科在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治疗方法加以应对。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恢复,无1例出现重度并发症。结论:在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做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全面预防与针对性治疗,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关节置换技术的成熟使得下肢骨关节炎和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改善。以及一些骨科大手术技术的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疾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基本或者完全恢复原来的功能。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对于如何更好的预防、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问题成了近来研究的热点。接下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科大手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6.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严重创伤及多发性骨折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在临床中逐渐增多,成为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Harris〔1〕报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50%的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2%出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过去认为,DVT多见于欧美人种,亚洲人少见,但吕厚山等〔2〕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2·5%;侯玉芬等〔3〕报道,311例外伤、骨折病例,其中52例发病,占16·72%。大多DVT无明显症状,为非症状性DVT,故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成为DVT临床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针对预防骨科手术后病人生成下肢静脉血栓的防范以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2012-09-10到2013-06-08,我院有49例做骨科手术的病人,有21例的骨折部位是下肢的长骨,有17例的骨折类型属于多发性,有7例的骨折部位是骨盆,有4例的骨折部位是脊柱。所做骨科手术范围:膝关节置换术、脊柱骨科术、股骨头置换术、骨折切开固定术等。为了防止骨科手术后,49例骨科手术者的下肢生成深静脉血栓,所以护理对策:术前指导、药物预防、心理护理、肢体护理、饮食安排、训练护理等。结果:经过防范和护理,在49例骨科手术者中,生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2例,其余的47例都未生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全面的防范和护理是避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生成血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 对6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DVT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下地活动,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其余患者在治疗后3d左右下肢肿胀逐渐消退,10d左右临床症状消失,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深静脉血栓仍然存在,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治疗2个月,再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血栓内仅有线状血流通过,提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丧失.结论 DVT仍是骨科手术后威胁患者生命中的最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骨科大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统计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所选的7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例,发生机率为4.17%。经相应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未发生患肢功能障碍的情况。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下肢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观察组则使用血塞通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经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对照组有9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观察组有2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两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使用血塞通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骨科手术后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主要因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就近年来DVT的诊断与治疗做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有效预防该病的形成,并尽最大可能给予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以后,很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手术后,由于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同时,由于手术后引起高凝状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增加血液凝固性。两种因素综合作用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下肢静脉瘀血,静脉压增高,组织缺氧等一系列症状。一般发生于下肢手术以后,轻者可以导致患者残疾,严重者可以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我科自2012年1月-6月,对96例下肢手术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6,(19)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即DVT)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后8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抗凝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和导管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有明显差异(P<0.05);导管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就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依据其现实状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和导管溶栓都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预防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为了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应该加强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以及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并将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髋、膝关节置换以及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的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中逐渐增多。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诊治骨科手术后合并下肢DVT9例患者,现将预防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2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腘、股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和置换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知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术前心理指导、知识宣教以及术后活动锻炼、药物预防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乃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861例妇科盆腔手术中28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中13例行介入溶栓、抗凝治疗,15例单纯性抗凝治疗,其中13例介入置管溶栓患者在治疗3~7 d后(平均3.6 d)全部达痊愈标准,并于术后10~14 d (平均11.6 d)全部成功取出下腔静脉可回收型滤器,15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治疗14 d后达痊愈标准,13例治疗14 d后达有效标准。未出现治疗无效者。结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在预防,而单一的手段往往很难彻底杜绝其发生,针对术前、术中、术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采取系统性、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其发生,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