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对策。方法:对50例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8例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肠血管畸形10例)。借助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X线、核素显象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获诊断者27例,经手术探查9例,手术后病检1例,靠临床资料明确诊断1例。另12例病因未确定。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肠道血管畸形值得高度重视。剖腹探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2.
下消化道出血2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0 引言 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常见病 ,是指十二指肠空肠移行部 ,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和大肠疾病引起的肠道出血 .有人认为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 [1 ] .临床最常见为慢性出血 ,但有时出血量大危及生命 ,需要做紧急处理 ,现将我院1992 - 0 1/ 1999- 0 8门诊及病房收治的 2 2 1例下消化道出血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 12 0例 ,女 10 1例 ,年龄 14~ 72 (平均 42 )岁 ,病程 16 h~ 10 a.患者分别以脓血便、暗红色血便、鲜血便或果酱色血便为主诉前来就诊 ,其中有休克症状的大出血者6例 .血 Hb<110 g·L- 1 40例 ,<80 g·L- 1…  相似文献   

3.
4.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并非少见。本文报道我院近10年来以便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下消化道出血115例,并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上的一些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临 床 资 料 一、一般情况:男61例,女54例,男:女=1.13:1,最大年龄82岁,最小为8个月,平均年龄为36.8岁。 二、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有血便97例,黑便18例,无呕血史,经化验、X线、内镜、手术及病理组织检查等对下消化道出血作出了诊断,并排除了上消化道出血。 三、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见附表。  相似文献   

5.
段珊 《海南医学》2002,13(3):37-39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合理的诊断及治诊方法,减少误诊和识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6年至1996年收治的1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和诊治方法。结果出血灶位于小肠者占12/18(70%),结肠6/18(30%),其中肿瘤3例,血管畸形5例,憩室9例,出血性肠炎1例,全部病例均行部分肠切除,术后无再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前检查及正确的术中处理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是指Treitz韧带以下,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的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患病率虽不及上消化道出血高,但临床亦常发生,其诊断比上消化道出血困难,易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空肠和回肠出血(一般称小肠出血)较大肠出血少见,但诊断最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梁建雄 《广西医学》1999,21(6):1302-1303
由于小儿对失血的耐受力差,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如诊治不当,常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提高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87~1999年诊治的108例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分布:本组108例,男64例,女4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13岁,平均6岁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婴儿16例,1~3岁24例,4~7岁34例,8~13岁32例。1.2 出血的部位:直肠肛管出血38例,占35.2%,结肠出血20例,占18.5%;小肠出血31例,占28.7%;多发病变14例,占13%,原因不明出血5例。1.3 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治疗44例,非手术治疗64例。1.4 结果:全组治愈99例,好转6…  相似文献   

9.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但病因复杂,诊断也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凶险,处理困难.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本科诊治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方法.方法 对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 根据肛门坠胀、便血及体格检查、肛门指检、纤维结肠镜、B超、CT检查作出诊断,阳性率100%.非手术治疗25例;手术治疗10例,死亡1例.结论 为了对出血原因、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和治疗,仔细检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结肠、直肠与肛管的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其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极少呕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诊断与治疗有时比较棘手.现结合我科108例的诊治经验,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消化道出血指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包括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位,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3%-5%。分为急性和慢性出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指最近3d发生的出血,伴生命体征不稳定、贫血和/或需输血治疗。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系指超过数天以上的便血。常呈间歇性慢性出血。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黑便、栗色大便,或少量肉眼可见的鲜血。  相似文献   

14.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 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 ,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出血 ,一般不包括痔和肛裂出血。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显性出血(活动性 )和隐性出血。由于下消化道涉及范围广泛 ,病因繁多 ,且小肠和结肠固有的特殊解剖外形 ,使少数病例的诊断极为困难。尽管先进的诊疗技术如纤维结肠镜、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等的应用 ,但少数下消化道出血 (如小肠出血 )的诊断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程序目前依然存在争论。1  病因  小肠出血的原因 ,国外文献报道以血管畸形最多见 (70 %~ 80 %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33例全部手术治疗,治愈30例,死亡3例。术后病理证实:由小肠疾病引起的出血平滑肌瘤9例、黏膜下血管瘤和出血坏死性肠炎各6例、憩室炎和肠系膜动脉栓塞各3例,6例大肠出血均为息肉引起。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一般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有下列情况者应急诊手术:一次便血量在800ml以上,并有休克症状;保守治疗12h出血症状无好转;出血合并肠梗阻、腹膜炎者。  相似文献   

16.
17.
叶再元 《浙江医学》1997,19(2):111-112
肠道血管畸形常以下消化道出血和贫血为临床特征,过去因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确诊,自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开展以来,才逐渐认识到本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8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8例,男1例,女7例。年龄19~70岁,平均50.8岁,其中55岁以上6例。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为7年。均表现为反复便血,其中2例引起出血性休克。 2.检查与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人均先行纤维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再作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盲肠及升结肠粘膜有血管畸形伴出血2例,阳性率为25%。然后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系膜血管有异常6例,阳性率达75%。病变位于盲肠及升结肠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病变位于小肠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病理报告均为血管异常伴出血,术后出血均停止。随访时间最长2年3个月,最短2个月,均未发现有再出血。  相似文献   

18.
邱祖军 《中外医疗》2013,(32):59-59,6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及诊断办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治疗的102例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02例中青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观察组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按所占比例排列)分别为结直肠癌、肠息肉、肛周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及缺血性肠炎;参照组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按所占比例排列)分别为溃疡性结肠炎、肛周病变、肠息肉、结直肠癌及缺血性结肠炎。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常见病因分别为结直肠癌、肠息肉与肛门肛周病变。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55例下消化道出血手术病例分析,其中小肠出血24例,大肠出血31例.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肿瘤为最多见,其它病因包括非特异性炎症、克隆氏病、血管畸形等.小肠出血术前确诊率为58.3%,大肠出血确诊率为100%.结论 急诊下消化道的诊断以内镜及血管造影为最佳选择,对于部分小肠出血难以确诊者,术中配合肠内镜检查会有满意的效果,若在无肠镜检查条件或出血原因不明确时,可在术中进行分段肠管灌洗以确定出血部位.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盲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