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腹泻敷脐联合思密达口服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2组患儿均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小儿腹泻贴敷脐治疗,2组患儿均以治疗1周为1疗程,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症状总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外贴联合思密达口服可有效改善腹泻小儿临床症状,缩短治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藿香平泻汤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谨 《北京中医》2003,22(4):26-27
目的 观察藿香平泻汤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藿香平泻汤70例为治疗组 (其中湿热泻 33例 ,风寒泻 2 4例 ,伤食泻 13例 ) ,用思密达 38例为对照组 (其中湿热泻 17例 ,风寒泻 14例 ,伤食泻 7例 )。结果 藿香平泻汤疗效优于思密达对照组 (P <0 .0 1) ,特别是在腹泻治愈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藿香平泻汤是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两组均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桂枝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思密达口服治疗,服药5 d后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 0. 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 0. 05)。结论:桂枝汤加减可提高本病总治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对小儿迁延性腹泻脾虚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敷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实验组加神阙穴贴敷联合捏脊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2.24±1.53)天、对照组为(4.82±1.35)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为(2.89±1.64)天、对照组为(3.98±1.59)天,实验组临床症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贴敷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玉露散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常规服用思密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玉露散,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后大便次数及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及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在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玉露散能显著提高小儿湿热泻临床疗效,改善伴随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藿香平泻汤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藿香平泻汤70例为治疗组(其中湿热泻33例,风寒泻24例,伤食泻13例),用思密达38例为对照组(其中湿热泻17例,风寒泻14例,伤食泻7例).结果藿香平泻汤疗效优于思密达对照组(P<001),特别是在腹泻治愈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藿香平泻汤是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止泻汤及艾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排便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恢复正常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心肌酶(CK、CK-MB)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胡玲芝  杨运  管莎莎 《新中医》2024,56(9):140-144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方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96例腹泻脾虚证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止泻方配合推拿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腹痛消 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正常时间) 及治疗前后排便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评估2组临床 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正常时间 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2组排便次数、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水平及 CD4+/CD8+值升高(P<0.05),且观察组排便次数、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CD4+水平及CD4+/ 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 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止泻方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脾虚证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速腹泻症 状改善,调节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止泻贴贴敷天枢穴对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焦作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天枢穴贴敷,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患儿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枢穴贴敷止泻贴对小儿腹泻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思密达在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治疗组患儿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思密达治疗,是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探究捏脊疗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捏脊疗法治疗,对比2组疗效、康复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大便频率少于对照组(P 0.05),且其大便性状好转时间、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腹泻患儿予蒙脱石散治疗期间辅以捏脊疗法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病情康复,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椒艾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椒艾丸药膏贴敷神阙、中脘穴治疗.比较2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每天腹泻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85.0%(1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腹泻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第4天每天腹泻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联合加味椒艾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可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朝霞 《河北中医》2007,29(9):784-786
目的 观察加用免煎中药颗粒调敷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拟定腹泻一号方、二号方免煎中药颗粒剂辨证调敷脐部.2组均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湿热泻总有效率97.2%,寒湿泻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湿热泻总有效率87.5%,寒湿泻总有效率78.6%.2组同证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免煎中药颗粒外敷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7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捏脊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腹胀、大便性状异常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刘小燕 《四川中医》2007,25(2):80-81
目的:观察分水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分水丹治疗,对照组80例口服思密达治疗,两组均3日为1疗程,用药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30例,无效10例;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25例,无效15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水丹对小儿秋季腹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散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7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思密达基础上加用小儿腹泻散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为68.2%,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56.8%,83.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腹泻散颗粒辅以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中散穴位贴敷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泻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腹泻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恢复正常时间为(2.22±0.3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1±0.6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泻停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方法]将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在抗病毒、补充体液、退热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思密达联合儿泻停颗粒、单纯思密达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患儿72h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17名患儿症状好转,1名患儿疾病症状无改变;对照组治愈31例,24名患儿症状好转,5名患儿疾病症状无好转。治疗组患儿72h治疗后治愈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8.30%,与对照组之间的治愈率(51.70%)、总有效率(88.30%)。[结论]思密达联合儿泻停颗粒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治愈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泻Ⅰ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HRV)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均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液体疗法和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腹泻Ⅰ号方.疗程均为3d.记录腹泻、呕吐、发热等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湿热证积分,检测轮状病毒和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8.33% (P <0.05);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平均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RV阴转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1);观察组治疗后湿热证积分为(4.5±1.7),低于对照组的(6.1±1.8)(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腹泻Ⅰ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能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清除HRV,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