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针刺组给予表里两经并刺,针药组口服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加表里两经并刺,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结果 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余各组.结论 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韩淑凯 《新中医》2011,(1):97-99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治疗;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针药组50例予口服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对照组40例行康复疗法。4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与中药组、针刺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其他3组。针药组治疗前FMA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组治疗后FMA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廉全荣  封臻 《陕西中医》2014,(2):146-147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辨经论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补气化痰通络方及辨经论治针刺法。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针药组治疗后在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上检测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减轻患侧疼痛、恢复患肢运动功能、提高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栓再发风险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针药组MBI评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Ⅰ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1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上肢FMA、MBI评分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SHS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中药同时行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4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结果:针药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运动功能变化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加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均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关节运动改善及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针药组患者MAS分级、上肢关节运动改善情况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康复疗法治疗,均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口服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康复疗法治疗,均治疗3周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上肢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上肢功能优于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1.
补气活血通络法配合头针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昌  韩淑凯  孙文革  刘倩  董进友 《陕西中医》2009,30(11):1512-1513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法合并头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活血通络方(水蛭、三七、黄芪、党参、山药、白术、茯苓、肉豆蔻等);头针组针刺头针胃区、肠区;针药组口服补气活血通络方加头针;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1年后复发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情况。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且复发率较低(P<0.05);经治疗后4组患者IL-2含量均有提高,针药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通络法合并头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降低复发率,能提高UC患者IL-2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水肿及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疼痛、手部水肿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此3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态,缓解疼痛和水肿。  相似文献   

13.
张吉玉 《山西中医》2012,28(9):25-2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醒脑开窍"法针刺组40例,并设"醒脑开窍"法针刺并加服中药化痰通络汤对照组40例。治疗30天分别统计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愈显率,症状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针刺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针刺组,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不同治疗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各40例,三组的基础治疗与干预治疗相同,针刺组单独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内服补肾化痰通络中药汤剂,针药结合组其针刺治疗同针刺组,内服补肾化痰通络中药汤剂同中药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针药结合组T、BMI、FINS、IR低于针刺组及中药组,针药结合组LH、LH/FSH低于针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组的治疗作用相辅相成、协同增效,可从根本上协调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治疗组(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和中药脑心康口服液联合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应用奥扎格雷钠、三磷酸胞苷二钠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卒中计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9.0%,两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脑卒中病计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 72%(50/57),对照组为71. 93%(41/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脑卒中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患者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镇脑平肝丸口服及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疗效明显,且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Hcy含量,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病残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脑梗死显效率达85%,对照组为7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和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简便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晓娟 《新中医》2017,49(1):130-13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中药补气化痰通络汤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各治疗3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Fugl-Meyer运动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DS评分均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NDS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针药组90.0%,药物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将180例确诊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各组使用不同干预。观察各组有效率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P〈0.05);经治疗后两组比较,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明确,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