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学春 《中医药导报》2005,11(6):7-7,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扩血管、强心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强心制、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常规治疗同时 加服补心益肺、温阳化水的中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人 均为住院病人,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 龄65 .6岁,病程4~45年,平均75±1.62年;取同期入院仅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者2 8例为对照组,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72岁,平均66.5岁,病程 3 ~16年,平均7±1.75年,两组条件基本相同。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 强心、平喘、利尿、扩血管及低流量给…  相似文献   

3.
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心力衰竭 ,此时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心排出量下降 ,组织血管灌注减少 ,肺、体循环静脉瘀血 ,这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急重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72例患者 ,均符合 1987年 2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标准。根据随机的方法 ,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对照组。治疗组 36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7例 ;年龄 45~ 83岁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6例 ,肺原性心脏病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6例…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用西药针对病因、病理、生理异常治疗的同时,运用《金匮要略》的防已获警汤、防已黄茂汤、革苈大枣泻肺汤,辨证化裁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举隅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70岁。因胸闷痛反复发作30年,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1年,于1996年12月3日以冠心病心力衰竭收住院。患者近3个月来,曾在外院住院治疗,心衰有所缓解,但双下肢及眼睑水肿不消,一直服用地高辛0.125mh,每天1次;长效心痛治ZOmh,每天2次,双氢克尿塞SOinh,每天3次,氨苯谋埃100mh,每天3次;利尿药服3天停4天,4天后水肿又起,体质量达72kh。初…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赵勇 《新中医》2000,32(12):19-20
笔者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8例,并与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26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8~77岁,平均61.4岁;病程6-24年,平均14.6年;心功能Ⅲ级者14例,Ⅳ级者24例;冠心病15例,风心病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参麦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疗效确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见于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笔者对 8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强心康治疗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5 6例心衰患者均为 1 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 ,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艳慧 《光明中医》2011,26(3):552-55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2004年2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39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荣 《河南中医》2005,25(6):48-49
笔者1996~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媛 《吉林中医药》2005,25(6):32-3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均分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党参、淡附子、茯苓、猪苓、桑白皮、葶苈子等),对照组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63%和40.62%,对照组分别为71.88%和31.25%(P<0.01);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阳利水方药治疗,疗程为6周。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0.00%;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心功能及症候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王芝兰笔者在用西药针对病因、病理、生理异常治疗的同时,运用《金匮要略》的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辨证化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温阳利水、益气化瘀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WHO的有关诊断标准。心力衰竭病人108例随机分成2组,中西药治疗组54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45~76岁,平均58-25±10-46岁;心功能二级12例,三级28例,四级14例。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49~74岁,平均56-72±6-78岁,心功能二级14例,三级26例,四级14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上无明显差异(P>0-05)。2 方 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 1周左右基础治疗效果不佳者 ,针对不同病因、不同临床发展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等 ,采取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经 2周左右的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 ,多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好转 ,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住院时间 ( 15± 3)d ,治疗有效率达 95 % ,治疗期间病死率 4 %。随访半年复发率为 14 % ,半年总病死率 6 %。结论 个体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CHF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且长期治疗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李雪瑞,董飞侠主题词心力衰竭;充血性;中西医结合疗法;@强心合剂;治疗应用笔者从1984年12月至1993年12月,用自拟强心合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汤药联合西药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观察组,给予自拟汤药联合西药治疗,另选取47例作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后LVESV、LVEDV、LVEF参数值均有所改变,但观察组患者疗后参数值更趋于正常,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汤药联合西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对患者更有利,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