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滞证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6MWT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6MWT以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药物对人体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滞证患者有确切疗效,在提高6MWT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且对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无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通协定方治疗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制剂心通协定方,于治疗前后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实验室检查NT-proBNP(N端前脑钠肽)指标及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期早期E峰速率增加,舒张晚期A峰速率降低,E/A比值增高,血清NT-proBNP指标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通协定方具有益气活血、豁痰化瘀、行气止痛功能,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症状和体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扬  杜立建  陈希芬 《河北中医》2009,31(9):1292-129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气虚血瘀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HF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汤,连续治疗6周。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同时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均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水平,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LVESD、LVEDD、LVEF、CO及E/A,治疗组改善程度尤为显著(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宁心痛颗粒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76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宁心痛颗粒(由黄芪、葛根、川芎、毛冬青、细辛制成,每包10 g)每次1包,每天3次,疗程4周。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mas)、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Amas)及两者之比值(E/A),E峰减速度时间(D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Emas、E/A增加,Amas、DT、IVRT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益气活血功能的宁心痛颗粒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左室舒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配合耳穴压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气虚血瘀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西医规范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汤剂及耳穴压丸,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56.0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明尼苏达心衰量表、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配合耳穴压丸联合常规标准化西医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泛型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从气血理论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将1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每组40例。4组均采用标准化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运用益气活血方模拟剂,益气组运用益气方,活血组运用活血方,益气活血组运用益气活血方。1包/次,日2次,疗程3个月。对治疗前后4组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气虚积分、血瘀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能量代谢相关指标(ADP/ATP比值)、凝血四项进行比较,并评估益气活血方与其拆方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除活血组外,其余各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气虚及血瘀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益气活血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皆显著好转(P<0.01);与对照组比较,益气活血组改善心功能效果更佳(P<0.05)。活血组、益气活血组ADP/ATP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益气活血组APT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功能不全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浆心钠素(ANF)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宏观与微观辨证研究。结果:CHF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4种中医证型比较,兼水肿血瘀证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最为显著。中医辨证4型的血流峰值速度比值(A/E)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种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AN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HF 4型中兼水肿血瘀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最为明显。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则依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兼水肿血瘀证的顺序逐渐加重。A/E与ANF可作为CHF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翁剑平  袁拯忠  郑路照 《新中医》2019,51(4):115-119
目的:观察芪红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红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实验、心衰Lee氏积分、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68.3%(P 0.05)。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5.8%(P 0.05)。治疗前,2组Lee氏心衰积分、甲状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Lee氏心衰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01)。治疗后,2组TSH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心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芪红益气活血方对老年性慢性心衰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安全有效,且可以改善该类型患者的心功能及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瑞 《新中医》2021,53(14):56-5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2例,依据超声心动监测进行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型,具体包括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兼水停组、气虚血瘀兼痰浊组、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组,并进行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判断,观察比对不同组患者信息数据结果。结果:心功能Ⅱ级病例占比较多的为气虚血瘀(50.98%)和气血血瘀兼浊痰组(41.18%);心功能Ⅲ级病例占比较多的则为气虚血瘀兼水停(45.10%)和气虚兼痰水互结组(49.02%);从左心房扩大看,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和气虚血瘀兼水停,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兼浊痰和气虚血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室射血分数≤40%的出现率,心功能Ⅱ级患者均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指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2/45),对照组为73.3%(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测定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的参数来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提供判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和特异的客观指标。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心力衰竭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36例、Ⅳ级1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Em)较对照组升高,E/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降低(P〈0.01),血浆BNP浓度与E/A比值呈负相关(r=-0.634,P〈0.01),与E/Em比值呈正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测定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的参数判断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肝益气活血方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且中医辨证属肝郁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为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为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益气活血方药,4周为1个疗程进行观察。比较2组的心功能、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加用疏肝益气活血方的治疗组抑郁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减少(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益气活血方能提高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芪苈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亏、血瘀水停证的轻中度冠心病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参附芪苈汤。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比值及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LVEF、E/A比值以及6MWT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芪苈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益气活血、通阳泄浊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伴颈动脉斑块的新途径。 方法 采用平行队列研究方法,将69例气虚痰瘀证冠心病慢性心衰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通阳泄浊方治疗,每日2 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简称心超)、颈动脉斑块、血脂、安全性指标。 结果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LDL-C下降高于对照组( P <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值、LDL-C、TC、TG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LDL-C、TG较治疗前下降( P <0.05)。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颈动脉IMT、TC及两组每搏输出量、左室舒张末内径、颈动脉斑块面积、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益气活血、通阳泄浊方能有效改善气虚痰瘀证冠心病慢性心衰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及IMT值,对老年患者短期使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冲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属于Ⅱ~Ⅲ级的气虚血瘀型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益气化瘀冲剂治疗,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以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心脏彩超E/A检测、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结合益气化瘀冲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活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功能分级、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3)2组均能明显升高LVEF,降低LVESD、LVED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P0.05,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活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通过提高LVEF值,降低LVESD、LVED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超声心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7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超声心动监测后诊断其心功能分级与证候分型,分析数据结果。结果:中医气虚血瘀与痰浊组多为心功能II级,水停与痰水互结组多为心功能III级。左房扩大率上,心功能II级组要高于心功能III级组(P0.05);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率上,心功能III、IV级组明显高于心功能II级组(P0.01)。结论:中医证候与超声心动指标以及心功能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医证候有其相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配方颗粒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肺动脉平均压(PAMP)]、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两组各58例纳入分析。治疗组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53/58)及96.55%(56/58),均高于对照组的70.69%(41/58)、48.27%(28/5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RVEDD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MLHF-Q评分、血浆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证型,将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气滞血瘀(36例)、气虚血瘀(54例)、气阴两虚(30例)、心气虚(30例)4组,对患者进行心功能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气滞血瘀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值均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和心气虚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中医证型与左心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左心功能指标辨别血瘀证与气虚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颗粒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予益气化瘀颗粒,每日1剂(袋),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100例予安慰剂(颗粒剂),每日1剂(袋),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然后评价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在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E/A比值、下肢水肿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69.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是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选择,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