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针组穴针刺法配合温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针组穴针刺法配合温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符合标准的85例患者,针刺以三针组穴针刺法为主,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每日行温灸关元、气海法治疗。结果:治愈9例,显效38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91.76%。结论:三针组穴针刺法结合温灸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魁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手部皮层下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患者13例,给予中魁穴为主针刺,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例,显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3%.结论:中魁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手部皮层下水肿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奇穴温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奇穴温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穴温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微波疗法.观察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微波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电针夹脊穴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观察组治疗痊愈1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8.9%.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为主联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穴四针透刺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0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一穴四针透刺手法治疗。1次留针30 mi n,每10 min行针1次,1 d 1次,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8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6.2%。结论:一穴四针透刺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55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天柱穴,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3次.结果:痊愈3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结论:小针刀松解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遗尿频率、次数及治愈者已接受治疗的次数,从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遗尿消失所需治疗次数11.21±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31±5.67次(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配合温灸器灸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患者50例,以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生物发酵温灸膏联合针刺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生物发酵温灸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6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生物发酵温灸膏联合针刺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局部膀胱经穴住为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针取中脘、关元、滑内门、商曲,艾灸主穴取大椎、双侧大抒、肺俞、心俞、颈部阿是穴。每日1次,周日休息,共治疗2周。结果63位患者,21例痊愈,38例好转,总有效率94%,痊愈率33%。结论腹针联合局部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有效、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缠法结合运动针刺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100例落枕患者采用缠法结合患侧后溪穴、束骨穴远道取穴运动针刺方法治疗,每天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次痊愈52例,治疗2次痊愈32例,治疗3次痊愈12例,共痊愈96例,占96.0%(96/100);好转4例,占4.0%(4/100)。结论:缠法结合运动针刺治疗落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昌植 《吉林中医药》2012,32(5):524-525
目的:观察针刺取泣、足三里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患侧承泣穴,对侧足三里穴,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1周5次.结果:32例患者经治1疗程,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结论:采用针刺承泣穴、足三里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刘炫斯  李珍 《河南中医》2012,32(3):352-353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针刺患侧外劳宫穴与局部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炎康加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均服用结炎康,针刺双合谷、双足三里穴,每日1次,10d1疗程。艾灸足三里、神阙穴,每天1次,每穴2壮,10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痊愈7例,显效24例,无效1例,有效率93.76%。结论:结炎康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背俞穴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电针与背俞穴交替为主治疗,每次针刺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对照组只采用电针治疗,疗程同治疗组。3个疗程结束后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80%;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7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神经性耳呜的临床症状,配合背俞穴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电针配合背俞穴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药内服外贴治疗痛经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汤配合神阙温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温经化瘀汤配合神阙温灸贴外贴神阙、气海、关元穴和五灵止痛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进行临床观察。共观察80例痛经患者,其中服温经化瘀汤加神阙温灸贴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痊愈率37.5%,对照组痊愈率12.5%。两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均有板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经化瘀汤配合神阙温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结合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走罐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均为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77.8%;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按揉太冲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30例患者,以拇指指尖按揉太冲、三阴交穴位,出现酸麻或刺痛感,以患者耐受为度,配合温灸下腹部治疗原发性痛经,起效后持续30min,然后静候1h,复发疼痛者再施术,3次为限,无效者再改用芬必得胶囊。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芬必得胶囊口服。2组均在治疗后观察疗效3h。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结论:通过非药物方式(按揉太冲、三阴交加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可以减少或者不用消炎镇痛药而完全达到止痛目的。  相似文献   

19.
腹针联合局部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局部膀胱经穴位为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针取中脘、关元、滑肉门、商曲,艾灸主穴取大椎、双侧大抒、肺俞、心俞、颈部阿是穴。每日1次,周日休息,共治疗2周。结果63位患者,21例痊愈,38例好转,总有效率94%,痊愈率33%。结论腹针联合局部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有效、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并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温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5例。针刺温灸组针刺腰阳关、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等穴位,加用温和灸大椎、命门、关元穴;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同针刺温灸组中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JOA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262,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改良JOA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002,P〈0.01)。针刺温灸组总有效率为88.5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8.57%,针刺温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