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纠酸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热的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值、胎粪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胆红素值明显降低,胎粪排净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缩短,喂养耐受性更高,(P〈0.05或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比较口服茵栀黄加蓝光治疗和单纯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效果。将128例新生儿黄胆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茵栀黄加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11B皿)、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索TBIL,间接胆红素I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但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同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不同,水平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结论]口服茵栀黄加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蓝光治疗。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常规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观察联用中药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蓝光照射及对症处理;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黄疸消退天数为(3.15±1.23)天,对照组平均黄疸消退天数为(6.62±1.72)天。2组黄疸消退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天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 L)水平降为(185.8±21.6)μmol/L,未结合胆红素(I BI L)下降为(159.4±20.4)μmol/L,观察组分别为(110.4±21.8)μmol/L,(96.4±18.7)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天后对照组TBI L水平降为(142.6±16.2)μmol/L,I BI L下降为(96.4±14.3)μmol/L,观察组分别为(64.2±19.6)μmol/L,(57.6±17.1)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蓝光照射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明显缩短黄疸清退时间,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999茵栀黄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它能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胆红素脑损伤。治疗组胆红素的每日平均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茵栀黄注射液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取效较好。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保留灌肠联合口服妈咪爱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仅在出现黄疸时给予光疗,根据需要予其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出生24 h内即行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并口服妈咪爱。比较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胎粪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胆红素值明显降低,胎粪排净时间及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喂养耐受性更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茵栀黄保留灌肠联合口服妈咪爱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及苯巴比妥钠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5天的血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胆红素水平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天、治疗第5天研究组血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在蓝光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及苯巴比妥钠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吴海波  郑小娟 《新中医》2020,52(12):136-13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以上3项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5.63±1.48)d,短于对照组的(8.49±2.37)d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注射液与思联康配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思联康和茵栀黄注射液,并配合抚触法治疗;5d后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总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蓝光照射总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口服茵栀黄注射液与思联康配合抚触可改善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 d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黄汤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黄汤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72h后,两组平均血清胆红素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而在治疗过程给予患儿精心护理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陈团营  黄可丹  董志巧 《河南中医》2012,32(9):1152-115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等一般退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应用单面的光疗间歇照射,予以足够的液体以及热卡对症等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在进行常规退黄治疗的基础之上,予以茵栀黄口服,并联合双歧三联活茵微生态调节剂。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第3、5天应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茵组的胆红素值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O5)。结论: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茵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2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15例患儿采用光疗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15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分别为(51.7±25.1)μmol/L、(4.2±2.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疗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栀黄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1例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并配合退黄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对照组42例仅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日经皮测胆红素值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48,72,96 h经皮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72,96 h大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内服配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快速消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配合使用茵栀黄颗粒,观察2组胆红素及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胆红素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观察组显效60例,有效15例,无效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01)。在治疗期间2组均出现部分轻度腹泻患儿,每日解稀水便或少量稀便3~5次。其中对照组20例(26.67%),观察组11例(14.67%)。使用四联活菌和蒙脱石散综合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速黄疸消退,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劳晓玲  李春亮 《陕西中医》2013,(10):1350-135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1.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4.61±2.10)d,对照组为(6.23±3.84)d,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