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综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药动学和药效学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新进展。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依据,对该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毒性性质预测、药动学参数预测、临床药效预测、群体药动学研究、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治疗药物监测及中药药动学/药效学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是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具有较好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PK-PD模型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岗  张云  丛晓东  蔡皓  邵玉蓝  蔡宝昌 《中草药》2009,40(11):1830-1834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芳  陈渊成  刘晓东 《中草药》2007,38(10):1514-1519
目的应用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板蓝根总生物碱中主要成分表告依春在酵母致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给大鼠ig板蓝根总生物碱,不同时间取血并对体温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表告依春的浓度,用一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3种药动学与药效学拟合模型,分别对药效学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告依春在正常大鼠和发热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Cmax、AUC分别为:(4.94±0.84)h、(4.01±0.21)μg/mL、(28.37±2.42)μg.h/mL和(5.71±0.91)h、(4.15±0.25)μg/mL、(30.35±2.58)μg.h/mL。药理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用间接反应中的药效产生抑制模型拟合较好,相应的药效学参数分别为Kin为(0.70±0.10)h-1,Kout为(0.54±0.12)h-1,R0为1.33±0.16,IC50为(0.94±0.66)mg/L。结论板蓝根总生物碱中表告依春在正常大鼠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无明显差异,表告依春在发热大鼠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间符合间接反应中的药效产生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药药动学的研究目的、意义、任务、对象和内容,介绍了中药药动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近年来的新理论、新学说,详细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药效的发挥需要在经胃肠道吸收进入到体内与靶点相互作用后发生。而中药的品种、炮制、剂量、配伍等因素均会影响到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中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对于其毒效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组将药动学应用于中药减毒增效研究中,并探索了中药药动学/药效学整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在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  夏珂  王业秋  陈曦  李秋红 《中草药》2011,42(8):1576-1579
目的研究逍遥散降酶的药效学、药动学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大鼠sc含40%CCl4的橄榄油溶液2 mL/kg,每2天1次,首次给药4 mL/kg,连续12 d。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降低量为药效学指标,进行逍遥散的药效学研究;通过PKSolver 2.0统计距分析求算相关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逍遥散的降酶时-效曲线具有显著的双峰特性,其td、t1/2(ED)、AUC、MRT分别为17.79 h、3.73 h、657.07 U.L?1.h、6.23 h。结论逍遥散在肝损伤大鼠体内具有吸收快,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药儿童群体药动学试验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天庆  胡思源  司端运  钟成梁 《中草药》2013,44(21):3089-3091
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善,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在不同年龄、体质量区间的差别很大,使得儿童用药剂量不能简单地参考成人用药剂量进行折算。群体药动学是研究目标人群药物代谢参数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可有效避免经典药物代谢取血点多所带来的伤害,并可充分了解协变量影响因素的大小,可见掌握药物在儿童中的群体典型值意义重大。提出了中药在儿童群体中开展药动学研究的试验要点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中的样品前处理、研究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张波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4):241-244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外蒙特卡罗模拟在抗生素药动学和药效学中的作用。方法以美国哈特福德抗生素研究和发展中心的OPTAMA研究为例,对蒙特卡罗模拟在抗生素药动学和药效学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蒙特卡罗模拟作为一种利用随机数字或伪随机数字的统计取样方法,可以将抗生素的药动学(患者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MIC数据)有机结合,它可以预测抗生素给药方案的目标获得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结论蒙特卡罗模拟为抗生素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为抗生素经验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合理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花红片的药效学与其主要成分槲皮素的药动学,探讨其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花红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红片中有效成分槲皮素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以效应-时间、效应-血药浓度曲线进行相关分析;采用WinNonlin软件对药物效应-血药浓度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花红片在1~3 h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与槲皮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达峰时间相比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痛阈提高百分率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简单的最大效应模型;镇痛抑制率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效应抑制模型。结论:花红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药效学与槲皮素药动学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福元  罗杰英  邓凯文  刘西京  杨勇 《中草药》2005,36(10):1582-1586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和化学药物的临床药动学相比,中药临床药动学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而且已经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现就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概况及前景阐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总结了人参皂苷药动学的发展动向,着重归纳分析了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人参皂苷药动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思路。结论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人参皂苷的药动学需注重“浓度-时间-效应”相结合的PK-PD研究,并应从单一成分的药动学向多效应成分的整合药动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鸣    李敬来  张振清 《中国药学杂志》2013,23(9):667-671
 目的介绍药物处置中的性别差异并阐述其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方法查阅近几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性别差异是药物作用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影响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研究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性别差异,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药-化学药在临床实践中的联合应用非常广泛,其药物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为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拓宽药物的应用范围,定量药理学模型逐步被引入到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该模型种类涵盖较广,其中用于预测中药-化学药相互作用(herb-drug interaction,HDI)的模型主要包括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群体药动学模型及生理药动学模型。通过对上述模型在HDI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提炼定量药理学模型在HDI研究中的主要思路与方法,为中药和化学药的合理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中药皮肤药动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首次系统论述了中药皮肤药动学的构建.定义中药皮肤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代谢物在皮肤局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动力学过程的一门学科,并提出了其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综述了中药皮肤药动学的研究方法、概况、特点,是对中药皮肤药动学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钟晓雨  霍务贞  龚琼  彭庆庭  张雄飞  朱盛山 《中草药》2013,44(21):3084-3088
通过检索查阅近年国内研究文献,从两味中药配伍、中药复方配伍、单体成分之间配伍3方面阐述中药配伍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行药动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中药配伍主要是为了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而配伍会对药动学参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影响到中药的体内外过程,因此应合理利用中药配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简述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重点阐述在肾移植患者中进行的免疫抑制剂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查阅近年在肾移植患者中进行的免疫抑制剂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文献,提取重要建模信息,分析、归纳后进行综述。结果 群体药动学研究在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使用中应用广泛,能够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不同时期、不同种族、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导致在模型选择、协变量的引入方面存在差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规律。结论 需要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或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来进一步全面反映实际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国人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初期3个月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研究对象为52例采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MMF)和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肾移植患者。收集其服药后不同时相的血样560份以及相应的生理、病理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麦考酚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剂量、血清肌酐、移植术后天数、合并用药、UGT1A9启动子11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模型验证采用200次bootstrap。结果以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房室模型拟合麦考酚酸的药动学过程为佳,一级速率条件算法计算。体重和移植术后时间是麦考酚酸清除率的影响因素。麦考酚酸清除率的群体药动学公式为:CL/F(L·h-1)=0.554.TBW(kg).(1-e-1.14·POD)。MPA平均清除率为31 L·h-1,与白种人的文献报道值相吻合。Bootstrap法的验证结果与模型计算值也相符。结论建立的麦考酚酸群体药动学模型有一定代表性,为采用Bayesian法进行个体化给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受多年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启发 ,笔者注意到中西药合用中存在药动学问题 ,萌发了中西医结合药动学的研究设想 ,并归纳提出了中西结合药动学系列研究的总体思路。以该系列研究思路为指导的研究设计始于 5年前 ,到 2 0 0 0年获得基金资助项目而启动了我们的研究工作。在此 ,就中西医结合药动学系列研究思路的理论与实践简要阐述 ,并与同道交流。1 中西结合药动学的概念中西结合药动学是指中、西药合并使用时 ,可以在人体内会有药物动力学 (简称药动学 )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其内涵主要包括有以下四个方面 ,即 :中药对西药药动学的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