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加氏综合征(BCS)即肝静脉或(和)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引起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丰要是下腔静脉高压症(下肢水肿、色素沉着、腹壁及腰部可有静脉扩张,血流方向从下到上)和门静脉高压症(顽固性腹水,肝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病因复杂,不同地区病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总结佑安医院2005年至2007年诊治的2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3例患者中首诊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者8例(34,8%),酒精性肝硬化3例(13%),隐源性肝硬化1例(4.3%),结核性腹膜炎1例(4.3%),首诊误诊率为56.5%,误诊时间最短为1月,最长6年。结论:布-加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和掌握诊断技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因呕血11天,胸闷、气紧3天于2007年1月31日就诊。以“上消化道出血”于2008年1月21日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月26日腹部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脾肿大,胆囊炎”,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静脉曲张IV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角溃疡”,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是因为肝静脉主干/肝段下腔静脉多种性质的阻塞导致肝静脉血流受阻。近年来,随着影像及介入检查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现将近5年来经本院及上级医院确诊的11例Bcs病例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布一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被误诊为肝硬化2年的BCS患者,复习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结果 BCS 临床表现与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有关,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 BCS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误诊率极高,临床工作中要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行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7.
窦淼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1):1697-1698
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年龄50岁。主因乏力、上腹不适于2010年8月20日来我院急诊就医,进行腹部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检查结果:肝脏无明显增大,表面欠光滑,其内部回声增粗增强、欠均匀,肝左叶肝内可探及一大小约2.3cm×1.8cm偏强回声肿物,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周围可探及低回声晕。门静脉主干内径1.0cm。胰体后方脾静脉内径0.9cm,肠系膜上静脉内径1.1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布加综合征和30例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布加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主要累及下腔静脉和肝内静脉,病变处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或闭塞,其内血流紊乱,血流方向异常或无血流信号;肝、脾增大,腹水。肝硬化患者多数为肝脏缩小、脾大、门脉增宽。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及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能够做出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教训.方法:搜集我院近20年诊治14例布-加氏综合征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和误诊作分析总结.结果:布-加氏综合征主要表现急性:腹痛、呕吐、腹胀、黄疸、迅速肝、脾肿大、腹水、血压低及少尿;慢性:肝脾肿大,急行走上柚心悸、气短、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肿胀,静脉怒张、皮肤发黑有溃疡.结论:布-加氏综合征无特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朋友,虽已年近花甲,依旧精神矍铄,但是近几年来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因为在当地医院的诊治始终不能令人满意,他不远千里到长春找我.希望予以高诊,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布 加综合征 (B CS)的患者不多见 ,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本院在 1 984~2 0 0 0年间收治的 1 1例围产期B 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年龄 2 2~ 31岁 ,平均 2 6 .5岁。临床表现 :均合并低蛋白血症 ,肝肿大 ;伴有腹水者 7例 ,其中 4例为顽固性腹水 ,2例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 ;胸腹壁浅静脉曲张者 4例 ;下肢静脉曲张者 3例 ;下肢水肿 3例 ;黄疸 2例 ;脾肿大者 2例 ;1… 相似文献
12.
13.
布加综合征(Budd-Ch iari Syndrom e,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血液回流障碍所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疑难病。其病因复杂,随地域、民族和病理类型不同而异,亦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病多见于我国、印度、南非、尼泊尔等相对贫穷的国家,日本也有发现,西方国家发病较少[1-10],其余地区只有少量散发病例报道。一般认为,在西方国家,BCS多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11],血栓形成率高。在东方民族中,下腔静脉膜性梗阻(m 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18岁 ,农民 ,因“乏力、纳差 3+ 月 ,加重伴腹胀、尿黄 1+ 月”入院 ,3个月前患者劳累后稍感乏力 ,进食欠佳 ,1月前进食明显减少 ,伴腹胀 ,进食后加重 ,尿黄呈淡茶色 ,晨起较为严重 ,伴潮热、盗汗 ,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 :①肝大 ;②脾大 ;③门脉高压 ;④腹水。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未查。门诊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收入院。入院查体 :T .38.7℃P .110次 分BP .10 5 5 8mmHg ,消瘦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肝明显肿大 ,肋下 5cm ,剑突下 8cm ,质中 ,有触压痛 ,脾肋下 2cm ,质中 ,腹部无压痛、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及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B-CS患者、24例PHT患者和24名正常人的门静脉(PV)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每min血流量(Q)进行测算,同时观察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变化和肝内侧支血管的形成情况等。以2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B-CS组及PHT组PV内径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PV平均血流速度和Q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B-CS组上述3指标均小于PHT组(P均<0.05)。B-CS组患者HV病变38例(95%),表现为开口闭塞或狭窄,远端扩张、迂曲等;PHT组发现HV轻度受压狭窄10例(41.7%),HV显示不清3例(12.5%);正常对照组HV均显示正常。IVC病变24例(60%),主要表现为IVC膜性阻塞、狭窄、闭塞,阻塞下方有血栓和IVC扩张,IVC壁搏动消失,血流速度加快、呈双向和逆流等;PHT组发现IVC轻度狭窄8例(33.3%),余正常;正常对照组IVC显示正常。B-CS组特征性的肝内侧支血管形成,表现为HV之间的交通支开放,副肝静脉扩张等;PHT组和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肝内侧支。结论:B-CS涉及多支HV、PV和IVC系统,患者存在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肝内侧支出现是B-CS区别于PHT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60例布-加综合征病人采用介入、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273例次,其中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60例次,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型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7例次,下腔静脉加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型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次;常温直视根治术8例次,肠腔转流术16例次,肠颈转流术5例次,肠房转流术8例次,腔房转流术6例次,脾肺固定术18例次;肠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7例次,经右房手指破膜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8例次。结果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8~39cmH2O下降至术后12~20cmH2O。门脉压由术前29~45cmH2O下降至术后24~28cmH2O。肝静脉压由术前26~36cmH2O下降至术后8~18cmH2O。手术死亡2例,1例介入病人心包填塞死亡,1例手术病人大出血死亡。随访3个月~6年,20例复发综合病征;其中7例死于肝衰,其余病人恢复满意。结论布一加综合征首选介入治疗,不宜介入或介入失败及复发应选用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布-加综合征2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回顾总结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发病年龄13—64岁,病程半月-26年。临床主要表现有乏力(80.8%)、纳差(69.2%)、腹壁静脉曲张(57.7%)、下肢水肿(57.7%)、腹水(46.2%)。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B超和下腔静脉造影。24例(92.3%)有过误诊,误诊的主要疾病是肝硬化(50.0%)、下肢静脉曲张(11.5%)。8例行介入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布加综合征,积极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东海 《中国CT和MRI杂志》2005,3(2):47-48,5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CT影像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静脉造影证实布-加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29例(85.2%),肝脏密度不均23例(67.6%),肝内侧支血管18例(52.9%),肝外侧支血管30例(88.2%),下腔静脉钙化7例(20.5%)。结论 CT在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及肝外侧支循环等方面有优势,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上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BCS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造影,诊断率分别为75%、100%.10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8例误诊为肝硬化,1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结论 BCS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介入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