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克兰居民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的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受到影响的乌克兰三个人群(救援人员、30km区域内撤离人员、儿童和少年)在1990~2004年间健康状况的观察结果.受害者的总人数有22.5万人.受照剂量在0.25~0.70Gy的救援人员有7 400人.观察的指标有随机性效应(甲状腺癌、白血病、妇女乳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确定性效应(急性放射病、白内障、非肿瘤性疾病,以及儿童和少年的健康状况),证明上述人群中这些效应的危险性有所增加.报告还分析了非照射因素在这些效应发生中所起的作用,说明这些疾病在发病原因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先后有30万左右的军人参加事故救援.本文介绍了乌克兰四零八军区医院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伤员救治工作的任务.介绍了医疗救援三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任务重点、兵力的投入及其结构组成.介绍了医院内部专门科室的建立、对受照剂量为0.25~0.50Gy的594例伤员健康状况的分析,其血液学改变的发生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多.介绍了参与救治工作医师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要考虑小剂量辐射对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的远期效应.根据救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限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居民受照剂量,需拟定一整套既符合当时形势,又能保障居民辐射安全的综合防护措施。在事故发生急期内,为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所实施的对策,旨在预防电离辐射对人体作用的非随机效应,决定首先疏散核电站邻近地区的居民。  相似文献   

4.
5.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十年后果总结国际会议的重要结论本文是1996年4月8日~12日在维也纳奥地利中心举行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后10年后果总结"国际会议所提供的主要结论。该会议由欧共体委员会、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召开的。本文内容来自会议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7.
由邢家骝、王桂林、罗卫东主编的《辐射事故临床医学处理》一书已经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编者们都是在临床放射医学第一线工作多年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全书共26章,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剂量学基础;医院处理辐射事故的准备工作;生物剂量计的现状;人体辐射损伤病理学;辐射事故伤员24小时内的分类和初步处理;中国主要辐射事故临床处理经验;外照射全身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临界事故中子急性放射病;马绍尔群岛氢弹试验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医学问题和远期后果;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放射性复合伤;核素体内污染的诊断和治疗;辐射事故对社会心理损伤等。  相似文献   

8.
切尔诺贝利事故(简称CA)造成的严重危害,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笔者综述该事故的远期医学后果和碘化钾(KI)在核事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内脏器官病理发展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心血管系统病变在此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的主要地位;救援人员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且多见于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对此疾病,除了通用的治疗措施外,报告强调要修正公认的一些风险因素,如吸烟、饮食习惯和超体重等.指出救援人员中消化道溃疡病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提示应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还指出受照者体内照射最大危险来自铯137,提出要服用"婓拉丁"含铁合剂来减少铯137在胃肠道吸收和促排;还介绍了一种以植物提取物为主剂的"植物志群"组方,促排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受害者通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30公里区域的撤离人员和清理人员可能受到了最高洋诺贝利事故照射,但其中的大多数人的剂量仍然未知,需要剂量重建,这种需要敢最回顾性剂量学新的发展,应用现代的随机剂量特定的位置因数,能够确定相当一部分撤离人员的个人剂量及其不确定度范围。一些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关撤离人员剂量资料的缺口。牙齿的是 振法(EPR)是高精度测定清理人员垢回顾性剂量的方法,在乌克兰,现已系统地收集了清理人员牙齿。对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核事故受照射人员生物标本库,准备用于研究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作用。方法将血液标本固定于滤膜上加以封存,血液标本常规涂片染色保存和保存一部分头发。结果收集1162例人体生物标本,其中958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清理工作人员,46例其他核事故受照射人员,158例对照组人员,这些生物标本附有完整的信息数据。结论建立的生物标本数据库对于更加详尽获取辐射生物效应信息、回顾性研究辐射对人类机体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提出了对切尔诺贝利事故所致小剂量/剂量率受害者疾病分类的方法,指出了尸检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从8个方面的症状表现核事故中青年救援者多器官疾病对加速机体老化的证明及指出了它在生物医学上的意义,提出了小剂量/剂量率技术事故殃及的三种组织或细胞成分的可能机制及其后果,重点分析了基辅地区居民甲状腺小泡性滤泡瘤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Purpose: To survey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chromosomal damage and internal contamination in a group of Ukrain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 years after the Chernobyl accident at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Cytogenetical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dicentric assay in 55 Ukrain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9 boys and 26 girls), living near Chernobyl. In addition, a whole body detector and uri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ct internal contamination.

Results: 36 dicentrics were found in a total of 53,477 metaphases scored in these children, which reflected a frequency of dicentrics below the background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internal contamination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subject studied.

Conclusions: Since the estimated absorbed dose is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according to both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dosimetry, radiation overexposure during the last 3–5 years has not been detected in the considered subjects.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东海村核转化工厂临界事故及应急医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核转化工厂发生了继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临界事故,事故中共有213人受到不同剂量照射,其中2人受照剂量分别为16~23 Gy、6~10 Gy,1人为2 Gy,2人为10 mSv,208人为0~5 mSv。2000年12月在日本千叶召开了"东海村临界事故及其应急医学处理"国际讨论会,笔者应邀参加了会议。本文介绍了事故经过、剂量评估和中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波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潜在的健康损害普遍受到各国政府和科研人员的关注。高功率微波( high power microwave ,HPM)在高新技术武器和新概念武器中的应用,使得部队官兵暴露于HPM环境下的概率增加。已有研究明确证实,特定条件的微波辐射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因此,在做好物理防护的同时,积极有效的医学防护,对于减小HPM损伤效应、提高部队官兵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针对微波辐射损伤效应的机制特点,对近年来微波辐射损伤防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西忻州事故中孕妇受照后第16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在山西忻州60Co 源放射事故中受到意外照射而罹患外照射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孕妇"芳"(孕19周)进行照后第16年的随访观察,以期了解辐射对育龄妇女的远后影响。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芳"病愈后常感到乏力,易患感冒;照后9年(32岁)头发全部变白,但无脱发;16年来月经量明显减少;31岁(受照后8年)在怀孕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体检仅发现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腋毛稀疏,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仅显示T3、T4增高,TSH减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b)增高。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用剩余染色体畸变估算的剂量为0.76 Gy。 其他指标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超声检查见双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多发囊性结节。骨密度检查结果发现2~4腰椎骨质疏松。结论 受照后8年,妊娠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与其既往受照有关;非癌症疾病表现明显;未发现罹患癌症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悬吊防护屏规格及摆放位置对介入手术中第一及第二术者辐射防护效果,为选择悬吊防护屏最佳辐射防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从地面20 cm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个人计量仪。投照体位选择正位与左侧位。悬吊防护屏为铅玻璃(简称玻璃式)与铅玻璃下接铅橡胶皮(简称混搭式)两种。防护屏摆位分别为靠近术者、远离术者、在术者左侧及贴近球管4种。测量2种投照体位下,不同防护屏规格与摆位在第一及第二术者位9个高度的实时辐射剂量率,计算剂量屏蔽率。结果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以玻璃式略优。对于第一术者,正位投照时以近术者摆位的防护效果最佳,侧位投照则以术者左侧摆位的防护效果最好;对于第二术者,正及侧位投照均以近术者摆位防护效果最优。在最佳摆位情况下: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在120 cm高度、侧位投照时第一及第二术者各高度仍可检测到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第一与第二术者总体接受的辐射剂量接近;第一术者的剂量屏蔽率除正位120 cm高度稍低(玻璃式为60.11%,混搭式为39.89%)外,其余各点均高达93%以上,第二术者剂量屏蔽率为57%~97%;侧位屏蔽率整体略高于正位屏蔽率。结论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的120 cm高度及侧位投照时2位术者的各高度辐射剂量率仍相对较高,需加强对120 cm高度的辐射防护,并尽量少用侧位投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