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自 1989年起由城镇到农村逐步推广。普及后 ,于 1992年起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目前乙肝疫苗按 0 1 6全程合格接种率逐年上升。为了解本县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阳转率 ,我们于 1992年起每年进行乙肝阳转率测定 ,现将 8年来的结果总结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随机抽样确定 8个镇级单位 ,每年 10月份进行检测。每个镇 10名 ,每年 80名 ,8年合计 6 40名。要求抽查对象首针必须是出生 2 4小时内完成 ,中间间隔月份不限 ,但须一年内完成接种 ,在完成接种 3个月后采血。现场采血每人 2毫升 ,保证血清量达 0 5毫升…  相似文献   

2.
1美国 2 0 0 2年儿童免疫推荐程序 (表 1)关于推荐程序的说明 :1 1乙肝疫苗 (HepB) 所有婴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1 1 1婴儿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其婴儿可在 2月龄注射第 1针 ;第 2针应在第 1针注射后 4周才能接种 ;第 3针应在第1针注射后 16周并且在第 2针注射后 8周才能接种。全程注射的最后 1针 (第 3针 )应在 6月龄后完成。疫苗中仅单价乙肝疫苗能在出生时接种 ;含B型嗜血流感杆菌的联合疫苗不应在6周龄前接种 ;如使用联合疫苗 ,可以接种第 4针。1 1 2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婴儿应在出生 12h内在不同部位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和 0 …  相似文献   

3.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4年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4年后观察免疫效果,同时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选择第3针与第1针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接种,全程免疫后4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4年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μg组,差别有显著性,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时,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其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所有接种对象,全程免疫4年后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较低。结论: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1针10μg组全程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都是可行的,4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乙肝HB)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属于乙肝高发地区。HB疫苗的推广使用,为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发病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东阳市自1992年起开始执行新生儿应用HB疫苗预防乙肝的方案,1995年6月份起,对按规定完成HB疫苗全程接种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现将在1995~2002年期间出生的新生儿的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在1995~2002年期间出生的新生儿,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的第30~60天内到市疾控中心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者。2 HB疫苗HB血源疫苗在我市的使用时问为1992~1998年年底,使用剂量为10微…  相似文献   

5.
血源与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血源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对接种者进行了观察。1观察对象和疫苗接种观察对象为门诊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者,年龄0~65岁。分两组,A组接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血源乙肝疫苗10μg×3针,完成全程免疫者409人;B组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酵母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5μg×3针,完成全程免疫者337人。两组的免疫程序均为0、1、6个月接种,并于第3…  相似文献   

6.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五年后预防效果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市乙肝疫苗纳于计划免疫管理后 (即要求严格按照 0、 1、 6程序接种 ,且第一针接种时间要求在新生儿出生后 2 4小时内 ) ,其预防接种效果是否有所提高 ,我们对已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过的 80 0 0名儿童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检测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2年以后出生并进行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 ,其中男性 3796例 ,女性 42 0 4例。1.2 方法 逐年询问与查接种卡相结合记录的方法。本资料所述的全程接种均为 0、 1、 6程序接种 ,即接种第一针后间隔 1个月接种第二针 ,然后再间隔 5个月后…  相似文献   

7.
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对控制乙肝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市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1980~1985年人口平均发病率391.99/10万,其中学龄前儿童(0~6岁)的发病专率为1221.81/10万,分型疫情报告统计乙肝占71.84%。为控制学龄前儿童的乙肝发病率和感染率,我们从1986年1月起在市区全面实施新生儿和入幼儿园新生(3~4岁)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免疫对象及调查方法市区全部新生儿按0、1、6程序于出生24h内在产房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出生半年内完成全程3次免疫。从1986年起入幼儿园新生(除HBsAg 阳性者外)按上述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完成全程基免后3年全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免疫前后均用RIA法同时检测HBsAg、抗-HBs 和抗-HBc,所用试剂盒均由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贺州市实施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合作项目效果,科学指导贺州市乙肝疫苗接种及管理工作。方法分析贺州市实施GAVI项目前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乙肝发病率及安全注射等情况。结果 2002~2009年,随着住院分娩率每年上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也每年递增,从2002年的28.97%大幅上升到2009年的94.26%,乙肝疫苗接种率则由2002年的68.97%上升到2009年的99.69%;共调查541名1岁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2.61%,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82%;从2004年起,贺州市全部接种点接种乙肝疫苗100%使用AD注射器和安全盒;2002年贺州市0~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为18.23/10万,2009年为7.89/10万,明显下降(P<0.01)。结论贺州市实施GAVI项目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上升,乙肝发病率大幅下降,全市实施安全注射,GAVI项目达到预期效果,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由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应尽早(最好于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国际单位,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10微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的成功率。新生儿在出生  相似文献   

10.
高安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及免疫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安市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及时率和免疫效果 ,于 1997年 10~ 12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市区及农村乙肝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和免疫效果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全市抽取筠阳镇、伍桥乡、大城乡 4个行政村及市区 ,1993年 1月 1日~ 1997年 4月 16日期间出生婴儿为调查对象 ,共计 2 3 0名婴儿 ,每名婴儿均填写调查表。1.2 接种及时率调查 按《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管理规程》规定的 0、1、6月 3针间隔接种法 ,第一针在出生后2 4小时内接种为及时接种。1.3 检测 经过乙肝疫苗三针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11.
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大学生乙肝发病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预防乙肝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 ,山东师范大学从 1996年起对入学新生在入校一周内全部进行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查 ,并且除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或近 1年内接种过乙肝疫苗全程的学生外 ,全部接种了乙肝疫苗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1~ 1995级入校未接种乙肝疫苗大学生共10 43 7人 ,1996~ 1998级入校接种乙肝疫苗的大学生共 6 2 3 3人 ,年龄均在 17~ 2 0岁。1.2 方法 :每人全程接种 3针 ,程序是 0、1、6月 ,每次 5 μg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随后对每届学生追踪观察 2~ 4年 ,通过校医院记录 ,…  相似文献   

12.
王军虎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58-1360
目的通过对蓝田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评价预防效果和接种前后流行特征变化,为今后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乙肝疫苗采用5μg"0、1、6"免疫程序对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接种首针;对2003—2010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周期性检验、游程检验等方法处理数据,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县2003—2010年新生儿累计接种乙肝疫苗94 716人次,全程接种33 623人,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80.0%,由44.91%上升至99.27%,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54.75,P0.01)。3针全程接种率平均94.57%,由62.25%上升至99.78%,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90.75,P0.01)。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前后,0~4岁组乙肝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3.82/10万和9.39/10万(χ2=11.18,P0.01);5~9岁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0.36/10万和5.89/10万(χ2=10.93,P0.01);2组接种前后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周期为2 a(P0.01),10岁儿童下降最明显。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乙肝发病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发区之一 ,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1 984年中山市在城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1 988年在全市城乡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 ,1 995年正式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并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断提高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率、第一针接种及时率 ,确保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由于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使新生儿乙肝的感染率及人群HBsAg携带率不断下降 ,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现将中山市 1 995~ 2 0 0 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调查方法1 995年始 ,…  相似文献   

14.
天台县1992~2000年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县新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自 1992年 1月 1日起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 ,经过几年努力 ,形成了一套规范接种制度 ,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水平 ,大大降低了儿童乙肝发病率。为了解我县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效果 ,抽查了5个乡镇 1992~ 2 0 0 0年出生的儿童并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调查点内 1992~ 2 0 0 0年出生儿童 ,3针全程接种后一个月以上 ,采微量血作抗 HBs检测。2 检测方法 ELLSA测定抗 -HBs,试剂盒由河南理利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效期内使用 ,按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操作。结  果1 分…  相似文献   

15.
自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 ,洪江市乙肝疫苗接种率一直很低 ,据 1999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 ,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2 4 5%。为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我们对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原因作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对策。1 接种率低的原因1 1 乡村缺乏宣传 据调查 ,有 6 1 5%的儿童家长不知道要接种乙肝疫苗。所有乡、镇无一做过正式的深入广泛的宣传 ,只是在村防疫员会上或接种现场讲一讲。当见到来接种者寥寥无几甚至无人接种时 ,也就不再宣传。1 2 接种对象难以承受接种费用 村级 3针乙肝疫苗接种费用 30~ 4 0元 ,而常…  相似文献   

16.
宝山区自 1989年始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来 ,接种率逐年提高 ,儿童乙肝免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探讨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 ,1997年 9月 ,配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 1989~ 1991年出生的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和乙肝疫苗加强 1针血清学效果检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 9~ 10月 ,在宝山区最早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的海滨、泗塘、吴淞镇 3个街道中的同泰路小学、虎林路小学和淞滨路小学以年级为单位整群抽样 ,调查 1989~ 1991年出生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共2 98人。调查前先核对乙肝疫苗 …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莆田市城厢区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状况 ,1996年 12月~ 1997年 1月对全区农村 1995年 1~ 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全区共调查 10 61名新生儿 ,12月龄内全程接种的 998名 ,接种率为94 0 6% ;及时接种的 632名 ,及时接种率为 59 57%。2 脱漏率 脱漏接种 63名 ,脱漏率为 5 94 %。其中 ,未接种者 31名 ,占 2 92 %。出生后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儿童其第 2、3针脱漏率 ,分别为 1 4 6%( 15/ 10 30 )和 1 65% ( 17/ 10 30 )。脱漏者中男性占31 75% ( 2 …  相似文献   

18.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 ,降低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了解和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探讨免疫效果 ,1997~ 1999年对东阳市新生儿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监测和血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免疫接种方案 东阳市自 1997年 1月开始由乙肝基因疫苗取代乙肝血源疫苗 ,并规定全市所有接产单位要对孕妇在产前用酶免疫法 (EIA)开展HBsAg的筛查。对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 ,在出生后 2 4h内按 10、5、5 μg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基因疫苗 (5 μg/ 0 5m…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评价乙肝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工作。1995~1997年,淄川区卫生防疫站对部分孕妇HBsAg携带状况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淄川区医院、淄城区妇产医院、淄博矿务区中心医院及昆(山仑)分院出生的新生儿 1.2 免疫方法 分为两种,第一种孕妇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0μg×3针乙肝血源疫苗。第二种免疫方法是新生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24h之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按1、2、7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0.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在五总乡和兴东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2针(0.5μg),第3针(0.5μg)与第1针分别间隔5、6、8个月,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完成3针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均高于5μg组,差别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3针乙肝疫苗与第3针百白破混合制剂(DPT)联合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DPT的免疫应答率及水平与非联合免疫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第1针10μg组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与DPT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