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心脏变时性的相关关系,探讨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I)的临床意义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在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我院126例临床拟诊CHD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情况。结果①CHD组中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CHD组中老年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③CHD伴三支病变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伴单、双支病变者。结论①CHD患者可能存在显著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②CHD患者的年龄可能是导致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之一,≥65岁老年CHD患者存在显著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③CHD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与冠脉病变程度(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28例,多支冠脉病变20例;再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38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术前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自动计算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平均值为SDNN (70.7±23.5)ms,SDNN (51.6±22.8)ms,rMSSD(30.4±16.9)ms,PNN50 (7.0±5.2)m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多支冠脉病变者进一步降低.结论 冠脉病变程度越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因此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或排除冠心病的112例患者资料,根据平板运动试验中是否发生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平板运动试验中实测最大心率<85%年龄预测最大心率)将患者分为变时功能正常组(65例)及变时性功能不全组(47例)。收集各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寻平板运动中发生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p=0.016)、吸烟(p<0.001)、冠心病(p=0.004)、BM(Ip=0.047)在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组间和心脏变时功能正常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OR=3.473;95%CI1.510-7.988;p=0.003)是平板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影响心脏变时功能,是平板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评估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同时行运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①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72.1%,特异性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63.9%,特异性75.0%。平板运动试验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略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不同支数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是目前最简便实用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尤其对冠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高,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1个月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求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完成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并求心脏变时功能指标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结果:变时功能不全患者各项心率变异指标显著低于变时功能正常者(P<0.01)。所有病例的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及PNN50与rHR(依次r=0.548、0.453、0.325、0.340、0.211)和HRR(依次r=0.580、0.477、0.363、0.338、0.190)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机制与运动中迷走神经活性抑制不全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时功能不全与冠心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所有患者完成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并计算变时功能指标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结果rHR和HRR在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中HRR<0.72预测多支病变的OR为4.67(95%CI1.8~12.1),预测冠脉狭窄≥75%的OR为3.06(95%CI1.1~8.3)。结论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变时功能降低更严重,变时功能不全可能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和冠脉狭窄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情况,研究分析其和心肌缺血之间的联系,寻找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和50例正常体检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MS组、T2DM组和对照组,按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吧MS和T2DM两组患者又分成心肌缺血和非心肌缺血两组患者,按照心脏变时性功能分成CI和正常组,对患者的平板心电运动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HRmax、r HR、心率储备、变时性指数比其他两组要高,T2DM组比MS组要高(P0.05),心肌缺血组患者的CI率和MS发病率比非心肌缺血组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就是血脂异常、高血压、MS。结论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症发生率提升,临床中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变时性功能来判断心肌缺血情况,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以及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4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心脏变时性指标。运动后最大心率〈预测最大心率的85%和变时性指数(CRI)〈0.8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最大心率、变时性指数两种变时功能不全的指标均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与传统的ST段标准相比,变时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ST段标准伴变时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准确性均较ST段标准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是诊断冠心病的有用指标,与传统的ST段标准联合应用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ST-T改变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有ST T改变 ,伴有不典型胸痛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对70例心电图有ST T改变 ,伴有不典型胸痛的高血压病患者有关临床资料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资料显示 ,70例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有ST T改变 ,伴有不典型胸痛时 ,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 40 % (2 8 70 ) ,且以单支和左前降支病变为主。 2例证实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病病程长、血压水平高者 ,2支、3支病变发生率高 ;相反 ,高血压病病程短 ,血压水平低者 ,冠状动脉无病变或冠脉病变轻。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有ST T改变 ,伴有不典型胸痛时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低 ,因此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 ,以明确冠心病诊断。而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应高度重视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本文资料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压升高水平和病程有关 ,表明对高血压病积极防治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运动诱发的有症状心肌缺血和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平板运动心电图(EET)特点及提高对SMI的认识,对64例有冠脉病变且EET阳性患者(有症状组34例,无症状组30例)的EET各参数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无症状组的平均运动时间及达预计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明显大于有症状组;而最大ST段下移程度却明显小于有症状组。无症状组的一支冠脉病变明显多于有症状组,而二支及三支冠脉病变却显著小于有症状组。提示无症状组冠脉病变范围轻,心脏作功能好,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程度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变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心率震荡、心率变异、冠脉Gensini积分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心率震荡、心率变异与冠心病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的影响.结果 PNN50、rMSSD及TS与患者冠脉的Gensini积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S影响最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SDNN、rMSSD、PNN50及TS水平均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TO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组SDNN、rMSSD、PNN50及TS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TO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变异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震荡、变异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鲁艳玲  代雅琪 《心脏杂志》2017,29(1):65-068
目的 探讨心脏变时功能和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运动平板试验的患者101(男63,女38)例。记录静息时心电图、血压、运动中心率及血压变化、运动时间、运动量mets,监测血压、心率至运动后6 min。分别测量并计算运动后最大心率值、心脏变时性指数和运动结束后心率下降值。并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焦虑39例,非焦虑62例。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峰值心率/极量心率、心率储备和心脏变时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焦虑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值心率/极量心率、心脏变时性指数、心率储备和代谢储备与焦虑并无显著性相关;焦虑评分与心脏变时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评分与运动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峰值心率/极量心率和心脏变时性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焦虑情绪会通过影响自主神经而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从而导致心脏变时功能不良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和年龄相当的正常健康人进行运动前、后的运动耐量连续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ruce方案在Quest型活动平板运动仪上进行次极量或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结果(1)两组在运动的前3分钟内运动耐量相差不显著;(2)实验组最大运动耐量(7.01±0.11MET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0.14METs),P<0.05;(3)多支冠脉病变者运动耐量<6.5METs.结论随着病情加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下降,运动耐量低于6.5METs时,可能有多支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脏变时功能测定是新近应用于诊断和评价冠心病预后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本文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评价冠心病者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先后行DCG检测和心脏负荷试验检查。结果根据最大心率120次/分,分为冠心病伴心脏变时功能不正常组(A组)38例及冠心病伴心脏变时功能正常组(B组)27例,观察两组心脏变时功能,指标包括运动最大心率:心率恢复值5min、10min;运动后心率增高值5min、10min。这些指标两组相比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24hDCG检测应用心脏变时功能预测冠心病预后价值显著,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相关影响因素,调整观察参数,提高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因疑似冠心病在苏州九龙医院心脏中心接受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平板运动试验后1w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真阳性组(A组)和假阳性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及活动平板试验数据.结果 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在性别、最大运动耐量(Mets)、运动峰值、心率收缩压乘积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A组平板运动试验中最大心率与运动终止后2 min心率的差值显著低于B组;A组平板运动试验终止后3 min收缩压与运动终止1 min收缩压的比值、包含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 活动平板试验参数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能提高冠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冠心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方面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运动试验中实达心率与年龄预测心率的比值作为变时性的一项指标,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4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得出冠心病组、对照组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指标参考值,根据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采用配对ROC曲线下面积Z检验研究运动试验中变时性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①冠心病组、对照组变时性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变时性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71.9%;③与传统ST段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将两种指标进行序列试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序列试验联合特异性为86.0%,平行试验联合敏感性为87.2%。结论变时性功能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的指标,与传统的ST段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31例糖尿病伴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根据全天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以及最快与最慢心率之差,评价心脏变时性功能,并与25例糖尿病不伴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和21例非糖尿病心率变异性正常者相比较,发现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对糖尿病自主神经受损害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变时性指数(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4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514例,女180例)先行平板运动试验,测定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值和心脏变时性指数,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①平板运动试验中,传统ST段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67.36%、70.15%;②ST段指标联合C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55%、83.66%、81.34%。CI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CI平均值从0支冠状动脉病变的1.03±0.25,逐渐下降到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0.52±0.24(p<0.05)。结论①平板运动试验中ST阳性结合CI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p<0.05);②CI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CI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特点. 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各40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脏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计算运动中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指数、心率储备率,分析心脏变时指数和心率储备率与SDNN、SDANN、RMSSD、PNN50的相关性.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DNN、SDANN 、RMSSD、PNN50均较健康者降低(P〈0.01).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指数、心率储备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SDNN、SDANN、RMSSD及PNN50与心脏变时指数(r=0.522、0.472、0.337、0.321)和心率储备率(r=0.541、0.480、0.351、0.285)均存在明显正相关.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明显,表现为迷走神经功能减退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400例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彩超、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心脏彩超三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不同病变支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彩超比较,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显著降低(80.67%、68.07%比54.20%),特异性显著升高(74.07%、64.82%比90.74%),P均0.01。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彩超和联合检查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与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彩超比较,联合检查对单支病变(72.32%、56.25%比83.93%)、双支病变(85.92%、71.83%比97.18%)和多支病变(90.91%、87.27%比98.18%)患者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心脏彩超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显著优于单纯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脏彩超,而且冠心病病变支数越多,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