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T细胞受体(TCR)ξ链的表达水平以及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采用细胞表面染色、细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细胞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内TCRξ的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CD45RB^bright和CD62L+淋巴细胞的数量多于健康人,然而CD4^+D25^+调节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的TCR刺激可以导致TCRξ表达的下降,但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使TCRξ的低水平表达处于持续状态;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也可以检测到TCRξ^dimT细胞的存在;TCRξ^dimT细胞在RA外周血中的数量少于健康人外周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性RA患者滑液中TCRξ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的外周血。结论TCRξ^dimT细胞可能为循环中的效应细胞,在炎症部位关节中聚集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CD48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CD8^+T细胞上CIM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RA患者(RA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上CD48的平均荧光强度,分析RA患者CD48在CD8^+T细胞上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RA组CD48^+CD8^+T细胞表面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CD48^+CD4^+T细胞的表面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CD8^+T细胞上CD48的表达低于对照组,CD48的表达减低使抑制性T细胞减少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人体内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5。结果试验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中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鲁杆菌感染后T细胞免疫主要表现为Th1功能增强,这可能对机体清除病原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3R)的表达及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源性CD4^+T细胞,培养24h后,检测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Th17细胞的阳性率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结果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分泌IL-17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O.01);小鼠脾脏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与Th17细胞的阳性率和IL-17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IL-23R在急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肺癌的免疫功能。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45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CD25和CD3^+/HLA—DR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并与中青年肺癌组、正常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良性病变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5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老年组和中青年组之间其表达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正常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良性病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Ⅳ期和Ⅰ期、Ⅱ期之间CD3^+/CD25^+和CD3+/HLA-DR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CD25^+和CD3^+/HLA-DR^+的表达水平对了解老年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和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利伟  孔歌  李莉  潘修成  傅涓涓  李丽 《肝脏》2014,(4):246-249,25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HBV特异性IL-21的表达及其对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 HBVc18-27(10μg/mL)多肽刺激46例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ELISA检测上清液IL-21水平。在 HBVc18-27(10μg/mL)多肽和IL-21(50 U/mL)或IL-2(100 ng/mL)培养条件下,应用 MHC-肽五聚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 HBV特异性CTL细胞频数变化;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激活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CD8+T淋巴细胞,以 HBcAg(10μg/mL)预刺激CD8-PBMC 5 h后,采用Transwell 小室共培养技术,在阻断IL-21通路条件下,应用实时PCR检测CD8^+T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 HBV特异性IL-21在免疫控制期和免疫激活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 B MC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而在免疫控制期和免疫激活期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 PBS 对照组相比,IL-21组 HBV 特异性 CTL 细胞频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IL-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L-21抗体阻断IL-21通路后,CD8^+T 淋巴细胞IFN-γ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控制期和免疫激活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均可生成一定水平的 HBV 特异性IL-21,并能增强外周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FN-γ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心肌受损患儿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择MPP合并心肌受损的患儿30例为研究组,选择未合并心肌受损的30例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ELISA法测定IL-2和IL-4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和CD4^+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P均〈0.05);CD8^+、CD4^+/CD8^+细胞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MPP合并心肌受损患儿T淋巴细胞活化功能被抑制程度更明显,Th1功能亢进而Th2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8.
汪群英  徐芸  李建生 《山东医药》2008,48(14):55-56
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以及IL-2、IL-4、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H患者CD4^+、CD4^+/CD4^+和CD4^+CD28^- T细胞均明显升高(P均〈0.05),CD4^+ CD25^+明显降低(P〈0.05),IL-2和TNF-α显著升高(P均〈0.05)。认为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与MH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CD4+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CD4^+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CD8和CD28分子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和IL-12水平以及肝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CD4^+细胞比率呈降低、不变和增高3种状态(定义为3组);而CD28分子的表达与CD4^+细胞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除IL-4外,其余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患者ALT水平有异常,且与CD4+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CD4^+T细胞比率存在降低、不变和增高的改变;与病毒相关的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鉴于ALT水平与CD4^+T细胞比率呈正相关,推测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与CD4^+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障患者体内活化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多和功能的异常是否与其凋亡减少有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再障(n=36)、因苯中毒导致的继发性再障(n=16)、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n=8)和正常对照(n=9)的骨髓及外周血中CD8^+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结果再障患者CD8^+细胞Fas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治疗后病例中的有效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特发性再障初治组、低于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8^+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CD8^+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成正相关,且均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成正比。结论再障患者体内异常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通过Fas/FasL途径介导的自身凋亡减少,导致其数量增多,同时还存在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特征以及在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RA患者外周血、滑液与滑膜组织中NK细胞的数量。分析NK细胞中信号分子的改变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观察经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治疗后R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NK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8.95±3.72vs.5.31±5.07,P〈0.05)。RA患者滑液与滑膜组织中CD3^-CD56^+、CD3^-CD247^+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少于相应的外周血(P〈0.05),同时这些细胞中信号分子CD247表达的强度也显著降低。IL-12联合IL-18刺激使1.4%的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其中1.1%为NK细胞产生;肉豆蔻酸酯和钙离子载体可以使15.33%的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其中13.87%为T淋巴细胞产生,NK细胞占1.47%。经TNF单克隆抗体治疗14周后,临床判定为良好反应和中度反应的5例患者中4例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增加,而治疗反应差的2例患者中NK细胞数量增加或减少各1例。结论RA患者循环与炎症部位中NK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这些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细胞因子产生能力低下;NK细胞的低下状态与所处环境中的炎症程度有关,TNF单克隆抗体治疗在改善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同时,使外周血中NK细胞呈增加趋势,NK细胞可能成为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及其胞质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Th细胞(CD;CD4+)百分率无显著差异,Tc细胞(CD;CD;)明显升高(P〈0.05);Th1细胞(CD3^+CD4^+IFN-γ^+)百分率明显升高,Th2细胞(CD3^+CD4^+IL4^+)无显著性差异;Te1细胞(CD3^+CD8^+IFN-γ^+)百分率明显降低,T02细胞(CD3^+CD8^+IL4^+)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S患者外周血T细胞Th1/Th2、Tcl/Tc2亚群比例失衡,呈Th1、Tc2优势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IL-8、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1例,缓解期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用ELIA法测定血清SIL-2R、IL-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SIL-2R、IL-8增高,CD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4^+/CD8^+、CD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SIL-2R、IL-8、CD3^+、CD4^+、CD4^+/CD8^+、CD8^+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血SIL-2R、IL-8、CD3^+、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急性发作期更明显。因此,在对COPD患者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增强免疫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对于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梁志强 《山东医药》2010,50(51):42-43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CD2^+5Treg水平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活动期SLE患者(SLE组)及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highCD127lowTreg、CD4^+CD2^+5Treg水平。结果 SLE组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LE组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和CD4^+CD2^+5Tre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CD 4^+CD25 highCD127 lowTreg和CD 4^+CD 2^+5 Treg水平显著升高;此是否与应用免疫抑制剂致患者发生自身免疫逃逸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CD4^+CD25^+CD127^low/-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25^+FOXP3^+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以21例AS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24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high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以及HLA—B27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及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降低(均P〈0.05)。CD4^+CD25^+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r=0.589,P=0.021),与CRP、ESR、血小板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BASDAI、HLA-B27等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RA患者外周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降低,且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提示在调节性T细胞研究中CD127具有替代FOXP3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间日疟原虫现症感染者外周血中NK、γδ T细胞、CD4^+CD25^+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以初步了解患者的一些细胞免疫特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间日疟原虫现症感染者(AC)、13例免疫对照者(IC)及14例正常对照者(NC)外周血中NK、γδT细胞和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AC组外周血NK细胞百分含量为8.48%,与NC组(15.53%)及IC组(17.69%)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AC组外周血γδT细胞、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分别为4.32%和5.42%,较NC组(2.55%和3.94%)及IC组(2.70%和3.44%)明显升高(P均〈0.05);AC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中表达FOXP3的细胞数量为8.14%,低于NC组的11.09%及IC组的11.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日疟原虫急性感染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减少,但γδT淋巴细胞增加;CD4^+CD25^+T淋巴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细胞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王志勇  王爱中  徐雯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81-1783
目的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以5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60例无肺炎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等指标,观察老年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肺炎组老年患者与无肺炎组老年人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P≤0.001),NK细胞计数(CD+16CD+56)也偏低(P<0.05),而CD8T淋巴细胞细胞(CD+3CD+8)、B细胞计数(CD+19)无明显差别(P>0.05).肺炎组老年患者与无肺炎组老年人比较外周血TNF-α明显升高(P〈0.001),外周血IL-2明显偏低(P〈0.001).结论 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减退改变与老年人CAP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NK细胞(CD3^-/(CDr(16+56^+),B细胞(CD19)数量及CD_3^+CD_4^+/CD3^_CD_8^+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1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15例健康者比较研究。结果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R^+细胞,NK细胞数量均比正常人明显减少(P〈0.01),而B细胞数量没明显改变,CD3^+CD4^+/CD_3^+CD_8^+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对疾病的免疫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p3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及唇腺组织的表达。方法选31例SS患者(SS组)及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另选6份健康人和唇腺囊肿患者的唇腺标本。免疫磁珠分选受试者外周血CD4^+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oxp3 mRNA表达;唇腺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CD4、Foxp3表达。结果(1)SS组患者唇腺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CD4^+T细胞占大多数。而健康对照组唇腺组织几乎未见CD4^+T细胞浸润。(2)两组唇腺均未见CD4^+T细胞Foxp3^+表达。(3)6例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Foxp3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0.21±0.17,低于健康对照组(1.3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184)。S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唇腺组织均未检测到Foxp3 mRNA表达。结论转录因子Foxp3参与了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细胞免疫调节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标记法检测治疗前后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8^+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温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绝对计数亦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治疗后,温下组外周血CD3^+、CD4^+与CD8^+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差值均显著高于温涩组与对照组(P〈0.01);温涩组外周血CD3^+与CD8^+细胞绝对计数变化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变化差值高于温下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①U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总体以CD8^+细胞水平升高及CD4^+/CD8^+比值下降为主,而CD4^+细胞绝对数增多与其活动性有关。②温涩法不但能显著降低CD3^+细胞计数和CD8^+细胞计数,还能提高CD4^+/CD8^+比值;温下法能显著降低CD3^+、CD4^+与CD8^+细胞计数,但不能提高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