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克期切痂在儿童大面积烧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阻止大量血浆丢失,减轻坏死组织对机体的毒性反应,降低大面积深度烧伤儿童的死亡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方法 对20例大面积烧伤儿童施行了休克期切痂植皮术(A组)。年龄5个月至12岁,烧伤总面积28%±11.4%,Ⅲ度面积23.1%±6.2%,开始手术时间平均伤后33小时,一次切痂面积16.1%±4.6%。为评价休克期切痂效果,随机选择18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大面积烧伤儿童作为对照(B组)。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自1991年1月至1997年6月选择伤后及时入院的12例病人,烧伤面积平均78.3%±18.3,Ⅲ度面积平均69.2%±26.8%,其中6例合并吸入性损伤,3例气管切开。开始手术时间为伤后38.4±9.6小时,一次切痂面积39.3%±8.7%,以尿量、心率、SaO2和CVP为主要监护指标。结果 术中术后各监护指标都较平稳。与条件相似的1  相似文献   

3.
休克期切痂植皮对小型猪烧伤后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贵州三系实验用小型猪正常及烧伤后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及休克期切痂植皮是否对烧伤后REE产生影响。方法借助小型猪烧伤模型,应用代谢车面罩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及REE的变化。结果 休克期切痂植皮组、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和单纯烧伤组伤后REE值均明显升高,但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由于及时切痂植皮封闭创面,REE值在伤后96h开始下降,并于伤后12d内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痴植皮组和单纯烧伤组,而后两组则仍保持了持续的高代谢状态。结论 严重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4.
休克期一次性切痂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烧伤休克期一次性切痂大鼠血浆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的作用及对血浆中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8影响,论证烧伤休克期切痂能否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方法Ⅲ度30%TBSA大鼠随机分为伤后6h切痂组(E组)和烧伤未切痂组(C组),检测两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6和IL-8含量,并将两组大鼠血浆分别与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孵育6h,检测培养液中。TNFα、IL-6和IL-8含量。结果 E组和c组伤后血浆中TNFα、IL-6和IL-8均明显升高,但E组于伤后12h上述3项指标下降并明显低于C组。两组大鼠血清均能刺激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但E组的刺激能力明显低于C组。缩论烧伤休克期一次性切痂,能降低烧伤血浆诱导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8的能力,减少烧伤血浆中TNFα、IL-6和IL-8含量,有利于防止严重烧伤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休克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40%TBSAⅢ度烫伤犬模型,随机分为切痂组(E组)和非切痂组(C组)。两组动物于伤后1h按parkland公式补充复方乳酸钠溶液复苏,E组在伤后3h切除全部焦痂,立即植以新鲜异体皮。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氧供、氧耗和血乳酸的变化。结果两组犬烫伤后30min均立即发生严重休克,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作功指数(LVWI)显著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乳酸含量明显增加。E组动物伤后3h切痂,CO、CI、血液流变学和乳酸含量较术前及C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烧伤后单纯补液不能较快纠正休克,休克期大面积切痂是安全可行的,并能有效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6.
休克期切痂有助于控制或减轻感染并发症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大面积浓度烧伤患者29例,其中休克期切痂组14例,96小时后切痂组15例。两组分别于切痂前及切痂后3、7、14和21检测血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分析其脓毒症发生率与痂下组织细菌量,感染并发症。在没有休克的前提下,切痂愈早愈能减少感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休克期切痂对烧伤并发症防治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可行性及对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37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及42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在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及愈合时间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7例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术后病情均稳定。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低于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休克期切痂植皮组较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休克期切痂植皮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对大面积烧伤的严重并发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回顾性资料,采用多重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数学模型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收集1991~1998年30例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重回归,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回归方程,可以根据烧伤病人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病人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1.75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1.8相近.结论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病人休克期内的补液量,考虑了与病人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便于更全面的预测病人的液体需要量,有助于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病人的补液量.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及时切痂,对防治创面病原菌感染及全身侵袭性感染、减轻炎性介质的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均极为重要。笔对3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休克期切痂的疗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烧伤临床切痂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阻止大量血浆丢失,减轻坏死组织对机体的毒性反应,降低大面积深度烧伤儿童的死亡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20例大面积烧伤儿童施行了休克期切痂植皮术(A组)。年龄5个月至12岁,烧伤总面积28%±11.4%,Ⅲ度面积23.1%±6.2%,开始手术时间平均伤后33小时,一次切痂面积16.1%±4.6%。为评价休克期切痂效果,随机选择18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大面积烧伤儿童作为对照(B组)。结果两组比较,休克期切痂组治疗过程相对平稳,所用抗生素种类少、时间短,输血量少,平均每例少输血780ml,创面换药次数少,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内脏并发症减少。结论儿童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可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儿童治愈率,减少住院经费。休克期切痂植皮术不仅可在较大医院及研究所实施,也可在基层医院内实施  相似文献   

11.
笔者单位对三氯化磷烧伤的家兔于休克期内切痂植皮并进行观察,以了解三氯化磷烧伤后脏器功能的变化及预后,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及模型制备:家兔(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30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6只。各组家兔背部采用  相似文献   

12.
慎重稳妥地开展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验证依据临床指标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施行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对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在无Swan-Ganz导管监测条件下,当获得下述临床标准时开始施行休克期切痂:①尿量80 ̄100ml/h;②意识清楚;③口渴明显减轻;④无消化道症状;⑤心率100 ̄110次/min;⑥呼吸平稳,20 ̄24次/min;⑦血红蛋白≤150g/L,红细胞压积≤0.5。与另32例非休克期切痂组病人对比,观察两组病  相似文献   

14.
烧伤休克期切痂对某些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对某些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TBSA35%Ⅲ度实验用小型香猪作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休克期切痂对血浆氨基酸、血糖、脂质过氧化物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休克期切痂能不同程序地改善血浆苯丙氨酸、血浆内皮素、NO、血糖和奚质过氧化物的代谢紊乱,但对血浆二胺氧化酶、ATP、血浆脂肪酸等无明显影响。结论 早期切痂对改善烧伤高代谢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磷烧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磷是一种剧毒物质,在工业上用途甚广。机体沾染磷后不仅因磷燃烧产热对机体皮肤造成损伤,更为严重的是磷吸收后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引起肝、肾等实质脏器的损害,后者治疗较困难。我们对部分病人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资料1.我科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黄磷烧伤病人34例,男33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26.6岁。伤前健康状况良好,均无急慢性肝、肾疾病。仅1例于伤后5d入院,余均于伤后2h内入院。烧伤面积最小为3.5%TBSA,最大为90%TBSA,平均14.93%TBSA,平均深Ⅱ度面积为16.07%TBSA,Ⅲ度面积7.64%TBSA。2…  相似文献   

16.
休克斯切痂对循环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烧伤焦痂对机体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供、氧耗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小型猪35%Ⅲ度烧伤后不同时间切痂植皮的对比,观察了两组动物血流动力学、氧供、氧耗、氧摄取、乳酸等循环指标。结果 烧伤后4小时即出现严重血容量不足、氧供不足、乳酸堆积、经补液治疗上述指标在24小时内可基本恢复正常,及早切除焦痂对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氧供、氧耗、纠正高乳酸血症有重要意义。结论 在复苏成功后实施休克期切痂是有  相似文献   

17.
休克期切削痂在儿童大面积烧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阻止大量血浆丢失,减轻坏死组织对机体的毒性反应,降低大面积深度烧伤儿童的死亡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20例大面积烧伤儿童施行了休克期切痴植皮术(A 组)。年龄5个月至12岁,烧伤总面积28%±11.4%,Ⅲ度面积23.1%±6.2%,开始手术时间平均伤后33小时,一次切痂面积16.1%±4.6%。为评价休克期切痂效果,随机选择18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大面积烧伤儿童作为对照(B 组)。结果两组比较,休克期切痂组治疗过程相对平稳,所用抗生素种类少、时间短,输血量少,平均每例少输血780 ml,创面换药次数少,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内脏并发症减少。结论儿童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可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儿童治愈率,减少住院经费。休克期切痂植皮术不仅可在较大医院及研究所实旋,也可在基层医院内实施。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蕾 《护理学杂志》1997,12(4):243-244
大面积烧伤是指成人Ⅱ度烧伤面积超过15%,或Ⅲ应面积超过5%;小儿Ⅱ度烧伤面积10%以上。烧伤后机体的代谢增加和组织不断消耗是其反应的特点。这种超高代谢从伤后第3d起持续到创面愈合为止。若不满足税体热量需求,将导致与烧伤面积成正比例的体重丧失。病人烧伤后由于神经内分泌改变,胃肠功能不良和脓毒血症等因素,常导致食欲下降.营养成分吸收障碍.出现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等。使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梁不易控制,创面修复延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烧伤病程中,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我科1990~1995年收治了317例烧伤面积…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有选择的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 ,创面集中在四肢 ,有足够的供皮区 ,术前呼吸平稳 ,血压稳定 ,尿量在 5 0~ 80ml/h ,心率 12 0次 /分 ,实施休克期削痂植皮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0~ 45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进展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烧伤死亡病例的50%-70%死于烧伤感染。烧伤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创面,尤其是深度烧伤创面更与烧伤病人的安危密切相关。因此,充分认识深度烧伤创面的危害性,尽早清除坏死组织,并积极有效地覆盖创面,是摆脱创面感染威胁、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回顾我国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处理历史,大体经历了由保守到积极,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1“保痂为主”向“早期切痂为主”的方针转换 从理论上讲,人们知道焦痂是有害的,早期切除应该是理想的处理Ⅲ度烧伤的方法。但在60年代初期以前,由于受大面积烧伤整体治疗水平不高的限制,切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