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6例腮腺肿瘤患者行改良切除术,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及卧位、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并针对切口疼痛进行护理.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区瘢痕不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涎腺痿2例,且本组患者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暂时性减弱,经治疗后患者以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6年,未有肿瘤复发病例.认为对腮腺肿瘤行改良切除术的患者于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并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46例患者中45例切口I期愈合,发生暂时性面瘫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出现涎腺瘘1例。结论:腮腺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直径均≤3.0 cm)均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采用类"N"形美容切口,在距肿瘤边界1.0 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观察34例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复发等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在2周~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后无一例出现唾液潴留及涎瘘。34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2年,肿瘤无复发。腮腺乳头丰满,分泌功能良好。结论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刘瑞芝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081-1082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刀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面瘫、涎瘘及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05例腮腺混合瘤手术患者术前注意心理护理及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切口负压引流护理和常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103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导致涎瘘,给予加压包扎9d,切口愈合良好。暂时性面瘫23例;耳颞神经综合征5例;术区麻木105例。结论:做好腮腺混合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换药次数,切口一期愈合率高,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刀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面瘫、涎瘘及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临床医学》2010,30(11):23-24
目的评价腮腺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由面部除皱切口改良而来的腮腺美容切口入路,进行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临床I期愈合,无涎瘘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2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于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患者对该切口的美观程度十分满意。结论腮腺美容切口入路隐蔽,美容效果好,腮腺任何部位的良性肿瘤都可以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拱顶石腮腺筋膜瓣在耳屏切口耳前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耳前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9例,均采用耳屏切口行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或聚焦肿瘤外切除术,肿瘤切除后于创面下方区域沿腮腺筋膜表面分离翻起面部皮瓣,制备包含腮腺筋膜及腮腺组织的拱顶石腮腺筋膜瓣进行组织缺损修复。观察术后出血、感染、涎瘘、面神经损伤、耳大神经损伤、组织瓣坏死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肿瘤复发及Frey’s综合征发生情况,观察腮腺导管口唾液分泌情况评估腮腺分泌功能,记录末次随访时切口瘢痕评分和外观凹陷畸形评分。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和拱顶石腮腺筋膜瓣组织缺损修复术,行肿瘤包膜外切除术17例,聚焦肿瘤外切除术2例,5例因组织缺损过大联合传统腮腺筋膜瓣修复;术后均未发生出血、感染、组织瓣坏死、面神经损伤、耳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发生涎瘘者给予阿托品抑制唾液腺分泌及腮腺区绷带加压包扎,2周后恢复正常,余患者一期愈合后出院。随访至2022年11月,19例肿瘤均未复发,均未发生Frey’s综合征,患侧腮腺唾液分泌功能均恢复。末次随访时切口瘢痕评分(0~2)分,外观凹陷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在腮腺全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采用FTS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腮腺全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术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剜出17例中肿瘤复发7例,并发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浅叶切除2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6例,腮腺瘘3例,Frey综合征1例;全腮腺切除8例中肿瘤复发1例,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持续性面瘫1例,腮腺瘘2例,Frey综合征1例。结论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恰当术式,可减少肿瘤复发和持续性面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36例孤立肿块型腮腺海绵状血管瘤患儿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和血管瘤切除术,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中安全及出血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术后3个月内恢复;未发生涎瘘.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婴幼儿孤立肿块型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护理时应针对患儿特点,进行有效配合,可避免损伤、面瘫、低血容量、呼吸道梗阻、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S型切口与耳后隐蔽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60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例为对照组,在门诊局部麻醉下行耳后隐蔽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另30例经门诊收住院为研究组,常规行改良S型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美容效果、情绪、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唾液、咀嚼、味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型切口与耳后隐蔽切口治疗良性腮腺肿瘤均有显著效果,耳后隐蔽切口术式安全性更高,治疗费用较低,美容效果好,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诊断的直径小于2.0 cm的4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5~10 mm处切除肿瘤与周边正常腺体组织,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瘫4例,2周~3个月恢复,未出现永久性面瘫;并发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2例症状较轻,无需特殊治疗,另1例进食前予0.5%阿托品乳剂局部涂抹,效果明显。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涎瘘,腮腺区外形良好,腮腺仍具有分泌功能,挤压患侧腮腺区,腮腺导管口有清亮涎液流出。随访4~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利于保存剩余腺体功能和保持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肿瘤显微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高颈段髓外肿瘤患者行显微切除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床上排便训练,呼吸功能锻炼,配置合适的颈托;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卧位、饮食、大小便护理,保持切口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四肢肌力恢复情况,加强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3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所有病例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无肿瘤复发,未出现颈椎不稳定表现.结论:对高颈段髓外肿瘤患者行显微切除术治疗,并给予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髂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髂骨肿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并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结果: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肢体短缩,能负重行走.其中2例并发切口积液愈合不良,1例切口渗液严重合并感染,经引流、换药等处理后治愈.结论:做好髂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腮腺浅叶腺体部分切除和传统的全切除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114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给予传统的腮腺浅叶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7例),将采用腮腺浅叶腺体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随访1年统计口干、涎瘘、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凹陷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干、涎瘘、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凹陷畸形等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全切除术而言,应用腮腺浅叶腺体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颈段髓外肿瘤显微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高颈段髓外肿瘤患者行显微切除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床上排便训练,呼吸功能锻炼,配置合适的颈托;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卧位、饮食、大小便护理,保持切口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四肢肌力恢复情况,加强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3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所有病例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无肿瘤复发,未出现颈椎不稳定表现。结论:对高颈段髓外肿瘤患者行显微切除术治疗,并给予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低位骶骨肿瘤En-bloc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21例中低位骶骨肿瘤患者,均采用En-bloc切除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括约肌收缩训练;术后加强对手术切口、引流管的护理以及指导功能锻炼,尤其加强对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尿潴留、大便失禁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4~6周下床活动;随访时间为6个月~7年,其中2例S3-5脊索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8和24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En-bloc切除治疗中低位骶骨肿瘤能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腮腺肿瘤手术致面神经损伤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并就与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判断及康复护理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6~77岁,平均46.5岁。1.2手术方式良性肿瘤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或改良向心性途径腮腺浅叶切除术;肿瘤位于腮腺深叶或疑诊为恶性肿瘤者则行腮腺全切术。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确诊。2术前护理2.1手术野皮肤准备腮腺区手术应剃去耳廓后上方5 cm以上范围的毛发,成年男性需刮脸、剃胡须。面部及颈部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2.2手术前晚通知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