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个重要菌属,是一群血清学上相关的细菌,此菌菌型繁多,分布面广,是人和动物的肠道病原菌,易污染食品,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等病。为了解我市沙门氏菌菌型分布情况,对70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菌型鉴定,现整理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自1979年~1986年间从流行暴发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品  相似文献   

2.
在肠杆菌科中沙门菌是一个重要菌属。该菌属分布面广,且可通过各种方式感染动物与人,常见的可使人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及急性肠胃炎等病。为了了解我市沙门菌菌型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我们对1997~2001年检验工作中分离收集的186株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分型鉴定,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一个重要的菌属。在自然界中菌型繁杂、分布广泛,常感染人、畜、家禽,是人类伤寒,付伤寒以及食物中毒等传染病的病源菌。摸清沙门氏菌的菌型分布情况及区域性特点,可为防病灭病、食品卫生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起食源介导为主的M_4型伤寒菌引起的伤寒超常流行的调查报告东台市卫生防疫站苏德茂,王忠泽,姜汉民,王遵道,王伯勋,房春宝,邱华峰,王汉1993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东台镇老城区及郊区发生一起伤寒超常流行,经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调查,证实是以食源介导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011-2012年杭州市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型别,了解本地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66株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其中主要血清型: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分布于21个血清型的66株沙门菌分成26个ST型别。发现一株纽波特沙门菌为新型ST1690。菌株血清型与MLST型别数据库中所对应的血清型符合率为100.0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P7型),与先前杭州流行菌株有差异(P1-P6型)。6株肠炎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2.70%。13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1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71.70%。7株萨雷甲尼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别,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1.00%。结论近年杭州腹泻病人中流行的肠道沙门菌菌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在杭州出现了新PFGE型别。MLST数据可以对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舟山市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聚集性暴发事件溯源追踪提供依据。方法 用Pulse Net网络实验室标准方法对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舟山市2018—2020年分离到106株肠炎沙门菌和60株鼠伤寒沙门菌,性别比1.1∶1和0.9∶1,集中于每年6~8月(78.3%和80.0%),主要以0~5岁年龄组居多(37.7%和66.7%)。106株肠炎沙门菌分12种带型,菌株间条带相似度84.0%~100.0%;优势带型为P1、P6和P7。60株鼠伤寒沙门菌分53种带型,菌株间条带相似度56.0%~100.0%;各带型包含1~4株菌,B1为优势带型。结论 舟山市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有明显优势带型,遗传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子型别众多,条带分散,呈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集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监测病例的血液和粪便标本,分离培养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FGE技术对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34株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1.2%和86.7%,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5.0%。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只耐1种抗生素的菌株最多,多重耐药菌在伤寒沙门菌中占2.6%,而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占13.3%。2015年伤寒沙门菌的全敏感菌株构成比较2012年增加了44.3%,同年副伤寒沙门菌中出现了耐5种和6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8种PFGE型别,多重耐药株与其他菌株条带相似性低,不同型别与耐药谱有对应关系;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8种PFGE型别,不同型别间变异度较大,与耐药谱无对应关系。结论 2012-201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随时间降低,耐药种类数有所增加。伤寒沙门菌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而甲型副伤寒菌株PFGE带型较少,有耐药谱对应性。需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型别菌株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100%耐药,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44.4%,其中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37.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100%耐药,乙型副伤寒对奈啶酸无耐药株。所有菌株对其他11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16种PGFE带型,有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 ,沙门菌病是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近年来 ,鼠伤寒沙门菌确定类型 1 0 4( definitive type1 0 4,DT1 0 4)由于其多种药物抗性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DT1 0 4通常可以抗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与四环素 ,这种抗药性类型称为 R型 AC-SSu T。作者对 1 995至 1 997年分离于明尼苏达州各地禽类的 5 0株鼠伤寒沙门菌中DT1 0 4型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评价 ,并对各鼠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噬菌体型、抗药性和基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取 37℃过夜培养菌液 5 0 0 μl,以无菌玻棒均匀涂布于 Mueller- Hinton琼脂平板上。用 1 2 - 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鼠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方法从2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2株鼠伤寒沙门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48 h后,观察菌落形态生化特性。结果鼠伤寒沙门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有2种菌落形态,可根据菌落形态不同将鼠伤寒沙门菌分为光滑型菌落和粗糙型菌落两大类。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存在干燥粗糙型菌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上海市2006—2007年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追溯2002—2007年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来源,比较鼠伤寒沙门菌食源株与腹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对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耐药表型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经培养确认的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数,在2006—2007年本市非伤寒沙门菌型病例构成中仅次于肠炎沙门菌,食品菌株多源于禽(64.4%)和畜肉制品(17.8%),其多重耐药菌株显著高于腹泻株(P0.05)。PFGE将7株食品株和44株腹泻株分为23种带型,优势型为1型(8株)、2型(6株)、29型(4株)、49型(8株)和6型(4株),与食源菌株完全匹配的仅有49型、6型共7个病例(15.9%,7/44)。PFGE-1型腹泻株在2006和2007年分别为2例和6例,2型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存在高度散发和分散爆发的流行特征,没有与本地食品菌株相匹配的优势克隆型分别是PFGE 2型和1型,与市售生鲜类肉食品污染株之间的遗传同源性低。推测传染源可能由输入性传染源对食品等媒介形成二次污染所致。建议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潜在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余姚市食源性疾病中沙门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沙门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采集的腹泻患者样本进行增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4年-2015年共收集860份食源性疾病患者标本,检出沙门菌108株,检出率为12.56%。共分属5个血清群24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42.59%,是本地区近2年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4.44%,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39.81%。耐药株有68株,占62.96%,其中单一耐药2株,占1.85%,多重耐药有10株,占14.71%。结论余姚市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部分菌株耐药性较明显,提示加强沙门菌耐药性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原学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情况及伤寒菌株的噬菌体分型情况,掌握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2001~2003年收集的181株伤寒、副伤寒进行耐药性监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江苏省2001~2003年136株伤寒菌株可分为14个型,分型率73.21%,主要噬菌体菌型为J1、M1和D2,分别占可分型菌总数的14.29%、13.39%和10.71%。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伤寒菌株的分型率不同,2002和2003年以里下河地区的分型率相对较高。伤寒、副伤寒菌株均对磺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副伤寒菌株的耐药谱较伤寒菌株宽。结论 伤寒噬菌体分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菌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广西伤寒沙门菌16srRNA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1994-2001年广西不同地区伤寒流行与其病原分离株遗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16srRNA基因多态性图谱分析方法研究该期间广西不同地区和年代的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结果 广西68株伤寒沙门菌的分析中共有15个核糖体型(RTs),并以RT1,RT2、RT3、RT4等4种为主,其他的RT型也出现在一些年份或一些地区。结论 广西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型别十分复杂,存在多种强流行株,有传染源复杂,菌型复杂,药物敏感性降低之特征,提示广西伤寒流行出现新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的问题,急需调整广西伤寒的预防控制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沙门菌腹泻及优势菌型的耐药性和分子型特征。[方法]选择辖区内2家医院作为主动监测哨点,甄别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血清型鉴定和抗菌药物耐药性试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析优势菌型的遗传同源性。[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2579份标本,分离沙门菌185株(年度阳性率分别为9.1%、6.8%、5.1%,总阳性率为7.2%),涵盖23种不同血清型,最常见的为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所有沙门菌感染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0.9∶1;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均以21~60岁(68.9%)和60岁以上(21.4%)者居多。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磺胺异噁唑、链霉素、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四环素等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7.7%~96.9%和2.6%~63.2%,且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P值均<0.05)。22株肠炎和20株鼠伤寒沙门菌经PFGE各自分为11个和6个分子型。[结论]肠炎和鼠伤寒是区域内最常见的沙门菌腹泻菌型,分子分型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的聚集性爆发和分散爆发,应警惕多重耐药的肠炎沙门菌克隆株形成潜在爆发的风险。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对控制食源性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负担。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调查结果,综合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获得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发病率。结果全省累计采集2 328例食源性疑似病例粪便或者肛拭标本,检出非伤寒沙门菌阳性菌株22株;全省调查10 959人,急性胃肠炎的月患病率为4.7%,年发病率为0.63次/人年;推算出江苏省沙门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560/10万。结论非伤寒沙门菌食源性感染是江苏省重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应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徐勉华  刘周 《工企医刊》1996,9(1):149-150
沙门氏菌属(Salmonclla)是肠杆菌科中一个重要菌属。是一群形态、生化特性与血清学上相似或相关的细菌组成。沙门氏菌菌型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它除可引起伤寒、付伤寒疾病外,也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源,不仅危害人类健康,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广西食源性沙门菌优势血清型,建立广西食源性沙门菌优势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资料库。方法对2015年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用PFGE方法对优势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相关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从广西共收集到330株沙门菌,8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其中哨点医院病例中77株,食品中3株。80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 I酶切分为67种型别,其中24株菌11种型别同源性分别达到100%,优势型别为JEX001.CN0056(3株)和JEX001.CN0062(3株)。36株菌26种型别同源性达到96%以上,JEX001.CN0015为食品分离株与腹泻病例株完全匹配型别。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是2015年广西食源性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呈高度散发状态。食品分离株与临床株之间同源性不高,但大部分散发腹泻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890株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本省伤寒、甲型剐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各市(地)疾控中心提供的890株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药敏实验方法参照K-B琼脂扩散法。结果 我省近几年来流行优势菌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伤寒沙门菌,不同地区及不同年份其耐药性均有一定差异,爆发型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爆发型菌株。结论 应根据不同菌型、地区及不同流行强度的伤寒、副伤寒做出相府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伤寒噬菌体分型的建立,据今已有40余年,在实际工作中,伤寒杆菌噬菌体的型别不断得到充实,并已证明伤寒菌噬菌体型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源流行为同型菌,并利用这些特点作为追索传染源,观察伤寒流行动态的重要手段。1983年我们利用新引进的96型伤寒分型噬菌体,对我省1981年至1983年期间各地分离的伤寒杆菌334株,进行了分型,现将本次分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