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是最大的连合纤维束。其纤维横过中线,联结左右半球之对应区域,血供丰富,功能精细而复杂。受损后症状多样并以部位不同而各异。本病罕见。现将我科接诊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将胼胝体梗塞并心电图心梗样改变1例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老年女性,70岁,主因“精神异常,右侧肢体无力及言语不利3d”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史,3d前短暂胸痛1次后自动缓解。查体:血压110/70mmHg.表情淡漠,言语含混不清,反应迟钝,计算不能,右侧鼻唇沟变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塞的高危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胼胝体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塞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潜在机制参与胼胝体梗塞的形式。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缺乏典型胼胝体离断综合征表现。胼胝体梗塞部位以体部和压部为主,合并出现的其他部位脑梗塞也集中在后循环供血区。结论:胼胝体梗塞因其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为胼胝体梗塞不容忽视的重要高危因素,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潜在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生,头颅MRI对胼胝体梗塞及累及部位的定位诊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李自如 《吉林医学》2007,28(17):1917-1918
胼胝体变性(MBD),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有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部CT可见双侧胼胝体对称低密度影,头部MRI见双侧胼胝体异常信号.目前国内均为个案报告,现报告我们诊断治疗的胼胝体变性2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44岁。因在上腹疼痛伴包块6月余入院。查体:上腹略隆起,未见膻壁静脉曲张。脾肋下约13cm,质韧,轻触痛。临床诊断:左上膻包块待查。B超扫查:脾脏明显增大,测脾厚8.8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实性低回声反射,边缘欠规整,部分结节融合成片状,脾静脉内径0.9cm,脾门处探及多个圆形实性低回声给节。B超诊断:①脾内及脾门区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②脾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钡透、心电图、胸透无异常。行剖腹探查、见脾脏明显增大.脾上极表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2例心房梗塞病例,重点探讨了有关心房梗塞的诊断问题,并简单地介绍了心房梗塞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是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负责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信息交换.胼胝体的血液供应丰富,该部位梗死少见,双侧梗死更为少见.现将笔者所在科室接诊的胼胝体梗死1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脂肪瘤较为少见,最近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1岁,因反复发作抽搐2年于1986年7月23日入院。该患者自1984年下半年起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间隔时间1月至数月不定,在“用脑过度”后易发作。发作前常伴有幻觉。1986年3月11日睡眠时突然癫痫大发作,6月30日凌晨又大发作1  相似文献   

10.
1一般病例病例1:患者男,65岁,2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智能下降、记忆力下降,并逐渐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近4天上诉症状明显加重,既往饮酒30年,每日250g。MRI示: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1、2),双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及桥臂亦可见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图1-3),另右侧外囊T2WI条状高信号(图1)。弥散加权(DWI)以上病灶均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11.
胼胝体出血4例报告二院神经科张丽苓姜永健吴江崔树楷辽宁营口市中心医院内科于晶脑出血是中老年临床常见病。出血多发生在壳核及丘脑部位,而胼胝体出血极为少见。作者就我院几年来收治的4例胼胝体出血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例胼胝体出血均经头部CT扫描证...  相似文献   

12.
13.
例1,女性,44岁,无诱因突然出现头部剧痛和舌颈部麻木感,约2-3分钟后意识恢复,出现明显精神症状,病后第2天意识模糊,病后一周来我院。查体所见及头部CT检查:意识清楚,表情淡漠,混合性失语,偶有亚木但状态,右锥体束征(+)。头部r扫描为肝脏体出血破人脑室。四周后失语基本恢复,当时发病及其后10余天无记忆,左手运用功能正常,无体像障碍,O示出血基本吸收。例2,男性,58岁,3天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流利,反应迟钝,来诊入烷。直体及头部CT检查:神志清,语言欠流利,反应迟钝,双手运用笨拙,双下…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男患,68岁。于1989年2月3日被摩托车撞伤头部,当即跌倒,不省人事,头皮出血。无呕吐及口、鼻、耳流血。伤后1小时入院。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查体:体温36.4℃、脉搏72次/分、血压22/16kPa。神志不清,双瞳孔3mm 等大,光反射正常。心肺无异常,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右顶部见3.5×4.5cm 皮下血肿,表面可见1cm 头皮裂伤,颅骨无凹陷。X 线示:颅骨未见骨折征象。患者伤后14小时昏迷加重,双瞳孔大小同前,光反射迟钝、左侧偏瘫、左侧膝反射消失,左侧 Babi-siki 征( )。腰穿脑脊液为血性,初压2.84kPa。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检查:右侧大脑镰征阳性。CT检查:胼胝体偏右3×4cm 不规则高密度灶,右侧  相似文献   

15.
右室梗塞(RVI)少见。心电图描记需要做V_3R~V_6R导联予以证实。我院于1987~198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78例,其中RVI 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8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学的典型改变诊断为AMI。凡心电图右胸导联的V_3R~V_6R导联中至少有一个导联ST段抬高≥0.1MV,QRS波波Qγ或QR型者为合并RVI。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0~70岁(平均67岁)。8例中累及下壁,后壁者5例(62.5%),其余为合并前间壁2例,并广泛前壁1例。5例并心源性休克(62.5%)。3例死亡(37.5%),分别为室颤1例,脑溢血1例,心源性休克1例。发生心律失常6例(75%),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带(Ⅲ°AVB)3例(37.5%);房早、房速3例;房颤1例;室速、室颤2例;窦缓,交界性逸搏,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1  相似文献   

16.
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一种罕见的胼胝体脱髓鞘性疾病~([1]),普遍认为是慢性乙醇中毒的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乙醇是一种亲神经物质,神经系统是主要靶器官之一,长期大量饮酒造成机体营养代谢紊乱,可导致胼胝体严重损害,引起较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癫痫、定向力障碍,严重者甚至昏迷等。现将我院2014年胼胝体变性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胼胝体中部动静脉畸形4例报告聂振明1朱广廷1段德义1张志强1程启龙1刘树山2张成3(1济宁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2北京医院3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胼胝体动静脉畸形(AVM)又称脑室旁AVM,是一种较少见的AVM类型〔1〕,而胼胝体中部AVM更为少见。我院...  相似文献   

18.
脾梗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 ,常由左上腹疼痛就诊 ,容易与脾脏其它疾病混淆 ,现将脾梗塞1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患者因左上腹疼痛2周就诊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 ,尿淀粉酶在正常范围 (430),B超诊断 :脾低回声区 ,性质待定。采用GEprospeed'sCT ,扫描条件为层距10mm ,层厚10mm。2结果先进行平扫 ,示脾内多发大小不等楔形低密度区 ,尖端指向脾门。之后 ,用60 %泛影葡胺静注行增强扫描 (扫描条件同平扫 )。脾脏低密度病灶无强化 ,边缘较平扫显示清晰 ,延时扫描无变化。CT诊断为脾梗塞。3讨论脾梗塞…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塞通常累及左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受累者直至近年才有少数临床病理报告。在穿壁性心肌梗塞中,左心室梗塞合并右心室梗塞的尸检发病率为13.8~14%,左心室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心室梗塞者占24%,而单独右心室梗塞的尸检发病率仅1.8%。由于右心室梗塞缺乏特异的心电图改变或被并存的左心室梗塞症状所掩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是一种罕见胼胝体脱髓鞘病,本病多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近年有报道与营养不良有关[1],胼胝体变性临床表现差别甚大,且缺乏特异性,以往报道病例多为尸体解剖发现,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CT和MRI的临床应用,使本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改善了预后.现将我科2004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