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层CT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5名患者共计46个直径5~20mm持续存在的GGN进行重复2次多层CT扫描,第二次扫描范围仅覆盖结节附近区域。利用商用软件自动计算GGN体积和密度,选择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Bland-Altman方法。结果两组数据GGN自动体积和密度测量均成功且结节分割比较完美的占78.3%(36/46),体积测量值95%一致性界限为0.984(0.802,1.167),密度测量值95%一致性界限为0.996(0.946,1.046)。结论对于大多数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很好,体积增加27%、密度增加7%可以确认GGN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3cm的孤立性结节,无肺不张、肺部炎症及其他疾病,临床上常见。随着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筛查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多的SPN被筛检出来,尤其那些直径小、良恶性影像征象模糊的结节,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CT在SPN的探查和良恶性鉴别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低剂量CT较常规CT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减低单次检查和多次随访检查的剂量,在辐射剂量与诊断图像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不同水平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HRCT中评估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28排螺旋CT在5种不同的剂量水平(管电压120 kV不变,管电流200 mAs、100 mAs、50 mAs、25 mAs、10 mAs)下对含有9个5~12 mm的pGGN的仿真胸部体模进行HRCT扫描,并分别采用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和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水平分别选4和7)进行数据重建.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对不同剂量水平、不同重建技术下显示的pGGN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测量并比较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噪声(MSD).结果 对不同剂量水平、不同重建技术下显示的pGGN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较好(K>0.4).SD值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管电流越小,SD值越大.在同一剂量水平下,SD值在不同重建算法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明显降低SD值,且iDose4所选的水平越高,SD值越小.在管电流低至10 mAs水平时,各组pGGN均能显示,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25 mAs采用iDose-4/7重建后图像的肺结节可见度评分优于50 mAs FBP重建后的图像(P<0.001).结论 与传统的FBP相比,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明显的改善噪声,且不同的iDose水平降低噪声的能力不一.128排螺旋CT实验条件下10 mAs可以检出≥5 mm的pGGN,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有利于结节边缘情况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直径≤3.0cm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肺内病灶,且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及难点,充分显示其特征是诊断的关键,选择正确的CT扫描技术及合适的重建方法是得到高质量的CT图像、显示SPN征象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总结分析40例孤立性肺结节靶扫描的影像资料,探讨其在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扫描骨、肺、标准和软组织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Ultra 8层螺旋CT对61例病人进行肺部扫描,将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120kV、200mA和120kV、30mA进行扫描.120kV、200mA图像采用标准算法、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获得A、B两组图像.120kV、30mA图像依次采用软组织算法、标准算法、肺算法、骨算法进行重建,分别获得C、D、E、F四组图像.A、B、C、D、E和F六组图像质量之间的比较运用单向方差分析.A、c、D、E和F组诊断符合率之间的比较,运用γ2检验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结果:A、B、c、D、E、F六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6±0.68)、(4.27 ±0.64)、(3.48 ±0.86)、(3.48±0.79)、(2.93±1.17)(3.54 ±0.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6,P<0.05),其中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0.05),但A、8组分别与C、D、E、F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并且图像质量高于后者.E组与A、B、c、D、F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图像质量较低.C、D、F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E、F组诊断率符合分别为98%、94%、96.6%、86.7%、98%.A组与E组诊断符合率存在差异(P<0.05),A组与C、D、F组之间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120kV、30mA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虽然有所降低,但运用骨、标准和软组织重建算法处理后,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CT(管电压为80和140kVp)对水模、体模、47例平扫CT无明显钙化的SPN(恶性31例,良性16例)进行扫描,测量其CT值变化,计算病灶内钙质含量,比较良恶性SPN的CT值变化及钙质含量.结果:良性SPN的CT值变化中位数为5HU,恶性SPN为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Lung VCAR和Volume Rendering软件测量低剂量CT模型肺小结节体积的价值.方法 用猪肺周围包绕模拟胸廓的水囊,人工注射脂肪、石蜡、碘化油混合物,制成肺小结节模型.将模型放入MSCT扫描仪用25mA管电流扫描,薄层重建后导入AW4.4工作站,分别用Lung VCAR和Volume Rendering软件测量体积,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体积测量方法的差异.结果 Lung VCAR和Volume Rendering软件测量低剂量(25mA)CT肺小结节体积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半自动测量软件Lung VCAR能够准确测量低剂量CT模型肺结节体积,自动化程度高,简便高效,可用于大规模低剂量CT肺癌筛查体积测量.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小结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大小、密度不同肺小结节的检测敏感性及最优扫描参数. 方法 制作3组不同密度(软组织密度、较低密度、磨玻璃密度)、直径13~2.5 mm的人工肺结节,置于组织等效胸部模型中,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以常规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和低剂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30 mAs和21 mAs)分别扫描.测量、记录剂量指标(CTDIw和DLP)、模型各部位CT值、CT值标准差,评估各组结节的可见度. 结果 64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21~50 mAs)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250 mAs)的8%~20%.不同扫描剂量条件下模型各部位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值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电流降低而增加.各组结节中仅2.5 mm和4 mm磨玻璃密度(-600 HU左右)结节在管电流21 mAs扫描时出现不可见情况. 结论 64层螺旋CT实验条件下30 mAs低剂量扫描最小直径2.5 mm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最优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9.
肺结节模型低剂量扫描及薄层重建对结节CT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及薄层重建对肺结节CT值的影响.方法 选用CT值为-900 HU的塑料模拟肺基底,用直径不同的球体模拟肺结节(直径分别为20.0、10.0、5.0 mm及2.5 mm);每种直径的结节分别由3种不同材料(其CT值分别为:100 HU、60 HU及-100 HU).肺基底中央固定由上述3种材料分别制成的3个圆柱体(半径为10.0 mm、长为50.0 mm),其CT值作为每种材料的准确CT值.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层厚5.0 mm、扫描间隔5.0 mm、螺距0.938:1、扫描时间0.8 s/r,改变管电流(20~120 mA,间隔10 mA)重复扫描肺结节模型.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 mm,标准重建算法.在工作站上测量重建层厚为5 mm及0.625 mm条件下肺结节的CT值及SD值(直径为2.5 mm结节未测量).统计分析不同扫描剂量、不同重建层厚对结节CT值及标准差(SD)值的影响. 结果 ①在层厚为0.625 mm时:直径为5.0 mm、密度为-100 HU的结节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测得CT值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0.05);其它结节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测得CT值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所有结节的SD值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且管电流越小,SD越大.②在层厚为5.0 mm时:相同密度结节(直径20.0 mm、10.0 mm、5.0 mm)CT值与标准CT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采用薄层重建(层厚0.625 mm)时:直径为20.0 mm结节的CT值与标准CT值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直径为10.0 mm及5.0 mm结节的CT值与标准CT值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CT值与标准CT值间的差值明显减小.结论 在低剂量条件下扫描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得肺结节的CT值(直径较小、密度较低的结节不能准确测得结节CT值),同时随着剂量的减低噪声明显增大;采用薄层重建能提高小结节CT值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血管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直径≤3 mm SPN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层厚为10mm轴扫及层厚为2.5mm螺旋靶扫描(标准算法)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方法,显示与SPN相关血管形态及其关系类型,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①SPN与相关血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能良好显示,CT显示SPN与血管有关系者恶性结节41例,良性结节15例;②SPN—血管关系分5型:Ⅰ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杵状增粗。Ⅱ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末端不呈杵状增粗。Ⅲ型显示为血管切迹征。Ⅳ型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SPN。Ⅴ型血管紧贴SPN边缘走行,或受压呈弧形改变;③SPN与血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也可表现为混合型。本组资料Ⅰ型19例,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5例,Ⅴ型7例。恶性结节多见于Ⅰ型、Ⅲ型。良性结节多见于Ⅴ型、次见于Ⅱ型。结论:采用MSCT薄层螺旋靶扫描,结合MPR、CPR、VR能准确显示SPN—血管关系及其类型,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64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 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肺癌低剂量筛查数据库共578例中运用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例.低剂量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及40 mA或管电流调制技术,层厚1.25或1.00 mm.由2名胸部影像医师首先阅读胸部CT图像,再应用CAD系统按结节所在位置分为肺外野、肺内野两部分,并将结节检出阈值分别设定为3.0、4.0、5.0 mm进行分析.所有结节以2人达成一致作为真结节.分别分析医师双阅片及CAD系统检出结节的能力,并进行McNemar-Bowker检验.结果 在100例胸部低剂量CT中,共检出真结节257枚,直径为1.7 ~18.5 mm;分布在双肺外野191枚,双肺内野66枚.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率为91.1%( 234/257),漏诊率为8.9%( 23/257),在漏诊的23枚结节中,10枚为实性结节,直径为2.4~6.0 mm;13枚为非实性结节,直径为2.1~8.6 mm;分布在肺外野17枚,肺内野6枚.放射科医师阅片结节检出率为59.1%(152/257),漏诊率为40.9%( 105/257),漏诊结节中94枚为实性结节,10枚为部分实性结节,1枚为非实性结节,结节大小2.4~11.8 mm;分布在肺外野69枚,肺内野36枚.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中CAD检出肺结节的能力明显高于医师双阅片,尤其是对肺内野病灶的检出.使用CAD作为辅助诊断时,对非实性结节漏诊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80s结束,测量结节中心增强前后的CT值,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AC),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炎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均显著强化,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恶性结节的TAC表现为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炎性结节的TAC表现为上升支平缓,部分见降支。结核球等其它良性SPN无明显强化。结论: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SPN的强化峰值及TA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中对比剂注射速率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注射速率分别为3ml/s(组1)及5ml/s(组2);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8~73岁,平均年龄56.02&#177;9.11岁。其中,43例通过手术证实;2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1例通过纤支镜活检证实;4例同时发现全身多处转移性肿瘤。结果:组1中,血流量值:49.006&#177;42.429ml&#183;100g^-1&#183;min^-1、血容量:3.358&#177;4.608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307&#177;3.772s,表面渗透性:9.378&#177;9.040ml&#183;100g^-1&#183;min^-1。组2:血流量:52.917&#177;61.206ml&#183;100g^-1&#183;min^-1,血容量:3.045&#177;4.671ml/100g,平均通过时间:6.079&#177;3.831s,表面渗透性:8.142&#177;7.082ml&#183;100g^-1&#183;min^-1。组1与组2结节血流量(P=0.249〉0.05);血容量(P=0.737〉0.05);平均通过时间(P=0.776〉0.05);表面渗透性(P=0.454〉0.05)。不同注射速率的两组孤立性肺结节灌注值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和5ml/s)对64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对128例SPN进行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重建方式有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投影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通过不同的窗宽、窗位对结节的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周围血管集聚以及胸膜受累情况等进行观察,判断结节良恶性。结果周围性肺癌11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炎性肉芽肿6例,隐球菌感染2例,结核瘤1例,球形肺炎4例,错构瘤1例。结论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对SPN的内部结构、边缘特征能显示更多可靠的CT征象,对结节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CT扫描结合迭代算法重建行颞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颞骨低剂量CT扫描结合迭代算法(iDose 3)行颞骨成像的可行性及其最佳参数。方法:以成年尸头为研究对象,应用飞利浦256层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在电压120 kV、100 kV和80 kV时用不同的管电流时间乘积进行颞骨扫描,从250 mAs 开始,间隔30 mAs 逐次降低,直至图像较差不能满足诊断时终止扫描,重建算法采用iDose level 3,滤过函数Y-sharp(C)。两位医生采用5分制评分标准对16个解剖结构进行评估。比较所有图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100 kV+70 mAs+iDose level 3+Y-sharp(C)”的成像组合是良好显示解剖结构的最低剂量组合,有效剂量约0.15 mSv。结论:颞骨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 kV+70 mAs+iDose level 3+ Y-sharp(C)”是最低剂量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CT征像对良恶性结节鉴别的意义.方法 选取41例术后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CT征像,依据病理结果把病例分成恶性结节组23例,良性结节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结节直径对比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磨玻璃结节及钙化等CT征像进行单一CT征像及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超高分辨力CT表现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超高分辨力CT(UHRCT)检出并有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fGGN)72例,72例病灶最大径均≤2cm,回顾性分析其UHR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2例fGGN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20例,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52例。20例pGGN中良性病变8例(40%,8/20),其中炎症3例,局灶纤维化3例,间质或肺泡上皮增生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6例(30%,6/20),细支气管肺泡癌(BAc)6例(30%,6/20)。52例mGGN中良性病变2例(3.85%,2/52),其中慢性炎症1例,肺泡内出血1例;恶性病变50例(96.15%,50/52),其中BACl0例,含BAc的腺癌35例,不舍BAC的腺癌5例。结论:超高分辨力CT影像上,pGGN的病理诊断以良性病变、AAH或BAC为主,而mGGN则大多为BAC及肺小腺癌。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SPN(直径<3cm)进行增强薄层扫描,利用三维成像软件用表面遮盖法(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分别观察结节的表面形态及与相邻胸膜、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分析三维形态学改变对鉴别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3D CT完整显示了37例SPN立体形态和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直观显示34例SPN相邻胸膜内外侧面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关系,3D CT形态分型,在良恶性SPN上有差异。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三维显示SPN的异常表现,而且能显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和胸壁是的解剖关系及形态学特征。3D CT结合2D CT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R)在改善胸部低剂量CT(LDCT)图像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胸部LDCT体检或因肺内结节定期复查的77例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不同算法重建,获得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