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5年8月,利用跟骨外侧小切口,用自行研制的跟骨解剖钢板及螺栓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4例(54侧)。术前根据跟骨X线片及CT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其中SandersⅡ型12侧,Ⅲ型32侧,Ⅳ型10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2个月(平均8.3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lhers角和Gissanes角均恢复,无一例切口感染。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26侧,良24侧,可4侧,优良率为92.6%。结论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3.3%。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术前B hler角0~20(10.0±4.5)°,术后B hler角恢复至25~40(35.0±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3/4左右,但其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我院1998—2002年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36例予以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2(21.1±3.5)个月。未发现关节面塌陷、复位丢失、螺钉固定不良现象。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25例,良2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3.9%。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对2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跟骨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按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侧,良5侧,可2侧,优良率90.9%。无一例发生切口缘浅表坏死及螺钉断裂。结论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避免切口缘浅表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102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粉碎严重伴骨缺损及跟距关节面塌陷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恢复后关节面复位,跟骨外侧放置解剖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9个月,骨折均愈合。有2例拔出橡皮片引流后皮下渗液,经换药3周后愈合;1例伤口皮缘浅层坏死,换药4周后愈合。Bhler角和Gissane角术前分别为-5°~25°和151°~182°,术后分别为25°~41°和97°~138°。根据Mary-land et al评分系统评定:优56足,良34足,可12足,优良率为88.24%。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距下关节面,4孔弧形重建钛板固定;加经皮撬拨复位跟骨体部骨折,并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7例31足。根据SanderCT分型:Ⅱ型17足、Ⅲ型10足、Ⅳ型4足。结果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1足、良15足、差3足,优良率89.6%。结论对SanderⅡ型、Ⅲ型和部分Ⅳ型骨折采用小切口有限固定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可避免切口感染坏死、创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3足)采用开放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21例获得8~25个月随防。B lher角由术前12.5°±0.6°矫正为术后的36°±0.4°,Gissane角由术前98.7°±0.5°矫正为术后的135.3°±0.7°。术后疗效评价:优14足,良7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2足)。术后3 d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根据M 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0足,良8足,差4足。并发症:跟部增宽1例,距下关节炎2例(1例行关节融合),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2例,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例。结论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合理的术后处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测量手术前后跟骨X线片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足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功能评价:优32例,良4例,可4例.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和AOFAS评分比较: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具有微创、易于取出、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已发表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现有数据资料总结植骨与不植骨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表的关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植骨组)或不植骨(不植骨组)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英文文献.经全文阅读决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或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结果和数据,通过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加权汇总分析2种治疗方案的功能预后和并发症.结果 共32篇文献包含128l例患者纳入研究.植骨组与不植骨组的术后感染率、骨关节炎发生率、距下关节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足完全负重时间(平均5.4周)显著低于不植骨组(平均10.5周).植骨组术后平均B(o)hler角显著大于不植骨组,且远期丢失较小.植骨组加权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低于不植骨组,分别为71.4分和80.5分;但加权Creighton评分高于不植骨组,分别为89.9、81.0分.植骨组加权优良率:优35%,良40%,中21%,差4%,不植骨组:优34%,良42%,中14%,差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会明显增加术后感染率,可较好地恢复B(o)hler角,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但植骨组的纳入患者中,塌陷型和粉碎性骨折的比例较高,仍需配对设计的前瞻性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证据.  相似文献   

12.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设计的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Ⅲ型12例(Ⅲ型2例,Ⅲac型6例,Ⅲbc型4例),Ⅳ型9例.术后随访包括临床检查、问卷式调查、摄x线片及应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压力分析.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分. 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6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测量结果提示无一例发生创伤件平足,患足躅趾、第1~5跖骨头平均峰值压力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部平均峰值压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肢早期负重锻炼,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26例33足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Essex—Lopresti分类:舌形骨折18足,关节压缩骨折15足;Sanders分类:Ⅱ型骨折21足,Ⅲ型骨折12足。13例合并身体其他部位骨折。骨折后平均8.3d(4~15d)接受手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44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局部感染,骨折复位满意。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足,良10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4.8%。结论经跟骨外侧“L”形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男61例,女11例;年龄19~54岁,平均39.7岁;病程1~17d,平均9.7d。术前术后行X线片和CT检查。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40例,Ⅳ型32例,均采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取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72例均获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38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14例,良38例,中9例,差11例。切口不愈合5例,距下关节炎3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使距下后关节面得到良好复位,是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立槟  王德烈  林锦  王春 《中国骨伤》2007,20(2):111-112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41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其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6-57岁,平均33.1岁;左足18例,右足11例,双足6例。X线片示:Bhler角0°-15°者19足,<0°者22足。按Sanders分类:Ⅱ型14足,Ⅲ型23足,Ⅳ型4足。并行切开复位普通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及植骨术。结果:41足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90-100分)31足,良(75-89分)7足,可(50-74分)2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2.7%(38/41)。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植骨术有利于早期负重及避免距下关节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 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133例143足,男 125例,女8例;年龄 19~65岁,平均 43.2岁。左侧56例,右侧67例,双侧10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3例合并脊柱损伤。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107足、Ⅳ型21足。均采用外侧改良“L”型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后均未给予石膏外固定,早期行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6周部分负重,12周完全负重。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结果 125例135足获得随访(8例8足术后12周后失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 18.5 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3周。无神经损伤,骨髓炎。4足切口裂开,骨折愈合内固定钢板取出后皮肤愈合。17足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走时疼痛。5足负重后关节面出现塌陷。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优94例、良29例、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92.9%。 结论应用改良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掌握熟练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61岁,平均36.8岁;右侧8例,左侧4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1例。SandersⅡ型8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C型2例),Ⅲ型4例(ⅢAB型2例,ⅢAC型1例,ⅢBC型1例)。结果12例中11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SandersⅢAB型骨折由于中间的骨折块压缩过深而未能达到复位要求,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小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关节镜检查证实关节面骨折间隙和台阶均<1mm。术前B"hler角为18.4°±5.8°,Gissane角为109.1°±10.2°,跟骨宽度为(35.9±2.2)mm;术后B"hler角为25.4°±3.5°,Gissane角为118.1°±6.4°,跟骨宽度为(32.3±1.1)mm。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评分为82~100分,平均92.5分,优6例,良3例。所有获得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明显跛行。结论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和评价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微创治疗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0.3岁.术前常规摄片、CT扫描确定骨折类型和关节面受累情况.于伤后平均4 d(3~6 d)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结合锁定板及经皮螺钉固定.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获随访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平均术后10周(8~12周)骨折获愈合.末次随访时B(o)hler角从术前平均13.4°±3 4°改善至2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1,P<0.001);Gissane角从术前平均88.1°±7.6°善至11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4,P<0.001).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平均疼痛VAS评分为(1.5±1.7)分,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4.2±5.9)分,平均SF-36评分为(79.5±8.1)分.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相对简单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在获得关节面直接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可避免和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严盈奇  范顺武  黄悦 《中国骨伤》2010,23(11):810-813
目的:比较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两种不同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别采用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的36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其中外侧改良切口组(A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8.1±9.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5±1.7)d。传统"L"形延长切口组(B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8.4±7.3)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6±1.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②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③切口愈合情况;④Maryland足部评分;⑤术后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血量A组(94.0±9.5)ml、B组(109.9±13.7)ml,切口长度A组(6.8±1.1)cm、B组(15.7±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A组(1.95±0.71)分、B组(3.65±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A组1例乙级愈合,B组6例乙级愈合,均经延长换药时间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改良切口具有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柴雷子  薛锋  肖海军  丁亮  沈玉春  赵勇 《中国骨伤》2013,26(11):889-893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6.2±0.8)d。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6例(4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3例(3足)。患足术前均行跟骨轴、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s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52例(58足)中51例(57足)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2个月。跟骨Btihler角术前(12.65±5.32)。与术后(30.63±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issane角(129.87±6.25)。与术后(122.1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术前分别为(64.5±7.1)mm、(34.6±5.7)mm、(30.2±5.2)mm,术后分别为(71.3±5.7)mm、(28.2±6.1)mm、(39.3±6.4)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优20足,良31足.可4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