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运用羟氯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参考抽签法将该院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7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n=35)使用常规治疗,试验组(n=35)使用羟氯喹治疗,比对试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LDL-C、TC、TG、DAS28评分、HbA1c、2 h PG、FPG、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指标之间表明统计学验证价值。结论将羟氯喹治疗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uthfactor,VEGF)是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滑膜血管翳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可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 ,促进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增强血管通透性 ,导致RA滑膜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近十几年 ,羟氯喹 (hydroxy chloroquine,HCQ)作为改变病情的抗风湿类药用于临床 ,疗效较好 ,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建立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模型 ,观察HCQ对AA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阐明HCQ治疗A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动物…  相似文献   

3.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氯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组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记录治疗前、用药12周及24周时患者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后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和患者评价,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半定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羟氯喹抗风湿疗效确切,且与甲氨蝶呤合用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缓解率,降低肝损伤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诊治现状.方法 本研究是从2007年3月15日至7月30日在全国16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进行的多中心调查.调查对象为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分类标准的694例患者.其中男性114例(16.43%),女性580例(83.57%),男女比例约为1:5.年龄11~85岁,平均(50±13)岁(681例),病程0~41年,平均(6±7)年.由患者本人完成"患者白评表",专业统计人员应用SPSS 13.0软件埘有效调杳表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94例患者中133例(19.16%)存在系统损害,2个系统以上同时累及者为44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平均44 mm/1 h,C反应蛋白(CRP)平均21 mg/L,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位数为69分.在治疗方面,持续应用缓解病情药物(DMARDs)3个月以上者占49.28%,非甾体抗炎药(NSAIDs)(22.86%)、糖皮质激素(11.63%)和植物制剂(9.84%)是被调查患者的主要选择用药,生物制剂用量仅占1.16%.药物疗效是患者治疗中最关注的问题(83.53%),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较为关注的问题及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前我国RA患者中重度较多,部分存在系统损害.在治疗方面,DMARDs、NSAIDs、类同醇激素和植物制剂依然是主要选择用药,患者最关注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159例RA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进行评分,得到本组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并对抑郁和非抑郁的RA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与抑郁发病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A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39.6%(63/159),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OR=3.276,95%CI 1.315~7.814,P=0.003)、关节压痛数(OR =2.252,95%CI 1.117~3.362,P=0.029)、低收入家庭(OR=1.629,95%CI 1.215~2.437,P=0.031)、C反应蛋白(CRP)(OR=1.528,95%CI 1.112~2.294,P=0.040).结论 抑郁状态在RA患者中常见,高HAQ-DI积分、CRP,低收入家庭和较多的关节压痛数的RA患者更容易合并抑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联合运用对早期严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特别是对关节损害的作用。方法108例早期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组及来氟米特+羟氯喹组,治疗前作相应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来氟米特30mg/d,连续2天后改为20mg/d,甲氨蝶呤10mg/w,羟氯喹400mg/d治疗12个月后,再评价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的改变。结果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组及来氟米特+羟氯喹组治疗12个月后,关节疼痛数明显减少,关节肿胀亦得到明显改善,晨僵时间显著缩短,其中尤以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效果明显。关节侵蚀及Larsen-Dale积分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组改善亦较其他两组显著。但血沉及C反应蛋白改变不显著。结论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联合运用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关节损害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医生在RA免疫干预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及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RA患者临床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改良ACR问卷对有RA诊治经验的150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生一般情况和10个多项选择题.逐步向前法多元回归分析用于筛选影响因素,再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及曲线下面积证实该影响因素的决定作用.结果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2份.RA免疫干预治疗前,门诊患者常规HBV筛查率显著低于住院患者(68.7%和94.6%,x2=31.5,P<0.01).仅23.7%(31/131)的医生认为所有HBsAg阳性的RA患者均需抗病毒治疗.113位医生有抗病毒治疗经验,仅30.1%(34/113)、23.9%(27/113)的医生分别选择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作为抗病毒药物;59.3%(67/113)的医生选择在RA治疗开始前或同时开始抗病毒,40.7%(46/113)选择在HBV再激活发生后;仅20.4%(23/113)的医生选择将抗病毒治疗持续至激素及DMARDs停药后.HBsAg阳性患者免疫干预治疗期间,11.4%(15/132)的医生未定期监测转氨酶,30.3%(40/132)未定期监测HBV DNA.结论 门诊RA患者免疫干预治疗前常规HBV筛查率低,对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证、药物选择、开始时机、疗程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认识不足,今后应加强相关知识在医生中的普及并加强与肝病专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联合治疗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Brooks等的研究显示,70%以上的RA患者存在关节侵蚀性改变,其中约90%发生在疾病的前2年;约14%的RA患者在发病的12个月以内就停止工作.另外36%的患者在疾病发生的41个月时停止工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医及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8月门诊就诊的181例RA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及确诊时间、科室,随诊时间间隔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11)岁,男女之比为1:4.2,病史为(10±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以骨科为最多(32.0%,58/181),其次为综合内科(24.9%,45/181),风湿免疫科(23.2%,42/181).而确诊科室则以风湿免疫科占大多数(62.4%,113/181),其次为综合内科(16.0%o,29/181),骨科(8.3%,15/181).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RA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四分位间距2~15.8个月).随诊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间隔在1年以上者达19.6%.间隔在0.5~1年者占24.4%.56.2%(45/80)的RA患者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甲氨蝶呤是患者应用最多的DMARDs,占67.3%,其次为来氟米特(46.4%)、柳氮磺吡啶(37.5%)及羟氯喹((19.6%).结论 患者在风湿免疫专科首次就诊比例低,就诊及确诊均存在时间延误,半数以上的患者未接受正规的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10.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L  Ma L  Lin B  Wu DH  Wang GC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18-921
目的 评价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4例妊娠期间使用羟氯喹治疗SLE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新生儿安全情况,并对其子代进行随访.结果 24例患者中22例在妊娠期间持续应用羟氯喹治疗,21例患者SLE病情平稳,无复发.2例患者妊娠后停用羟氯喹,在妊娠中期出现SLE活动,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并再度加用羟氯喹,SLE病情稳定至分娩和产后.3例患者诊断妊娠高血压,3例患者早产.副作用:2例患者在妊娠期加用羟氯喹后,分别出现一过性厌食和脱发,未予特殊治疗,症状大约持续3周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不适及视野缺损症状.至目前为止,患者在我院眼科门诊定期复查视野及眼底均无异常发现.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心肺异常及生长发育异常.结论 羟氯喹对SLE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在妊娠期间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11.
Dixon  J. S.  Greenwood  M.  Bird  H. A. 《Clinical rheumatology》1988,7(2):262-266
Summary Forty-two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treat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sulphate (400 mg day–1) for six month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D-penicillamine (n=14), aurothiomalate (n=13), sulphasalazine (n=15) and chloroquine (n=17) to compare the changes in articular index, plasma viscosity and 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articular index and plasma viscosity show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or all treatments, the ESR fails to improve during hydroxychloroquine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影响其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控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因素后纳入观察组66例RA初治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54名。采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炎性指标,分析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血白细胞介素(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D141高于对照组(P〈0.05);仅舒张压、TNF-α和CD141水平与该组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结论R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TNF-α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关节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连续30例病史<1年的RA患者在入院当天行肘、腕、膝、踝、掌指、近端指间、跖趾关节的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记录有无关节肿胀和(或)压痛、超声显示的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血流、肌腱病变、骨侵蚀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 RA组1140个外周关节中471个有关节积液和(或)滑膜增生(阳性率41.3%).其中404个关节检测到关节积液(35.4%);359个关节滑膜增生(31.5%);128个关节增生的滑膜内可见血流信号(占病变关节的35.7%);腕、踝、第2~5掌指关节共360个关节中90个关节有周围肌腱病变(25%);27个关节检测到骨侵蚀(阳性率2.4%).在外周关节中最易受累的是腕关节,无论积液阳性率、滑膜增生率、骨侵蚀率及关节内血流阳性率均最高.其他易于出现滑膜炎的关节依次是膝、踝、肘、跖趾、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在除腕关节以外的小关节中,跖趾关节滑膜炎阳性率最高.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跖趾关节中最易出现滑膜炎的部位分别是第二掌指关节、第三近端指间关节和第二跖趾关节.体格检查肿/痛阳性关节总数为370个(32.5%).查体关节肿/痛阳性与超声检查所显示的关节积液/滑膜增生之间有显著相关性,Kappa一致性检验值0.21,提示二者一致性较低.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RA患者外周关节病变的一个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及全面评估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研究结构型热休克蛋白70(Hsc70)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和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对RA的病理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法分析Hsc70在RA滑膜中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人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Hsc70在RA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骨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比较,Hsc70在RA滑膜高表达,表达率为100%.Hsc70在RA血液中表达量(吸光度值0.32±0.09)也高于健康组(吸光度值0.16±0.03)的表达量(P<0.01).结论 Hsc70在RA滑膜组织中高表达,提示Hsc70在RA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46例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PN)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选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RA并发PN者46例,按1∶2匹配92例R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随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类风湿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软骨细胞诱导的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LA-DR抗原在7例RA患者软骨细胞和2例正常软骨细胞的表达,同时采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软骨细胞诱导的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LA-DR表达阳性率在7例RA患者软骨细胞为(29±15)%,而在2例正常软骨细胞分别为3.7%和8.4%。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LA-DR阳性软骨细胞主要位于软骨中上层。RA软骨细胞诱导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的刺激指数(SI)为5.8±2.9,高于2例正常软骨细胞的1.12和2.97。用抗HLA-DR单克隆抗体封闭软骨细胞表面的HLA-DR抗原后,SI下降为3.8±1.7。结论:RA软骨细胞有HLA-DR抗原的高表达,并能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提示RA软骨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进一步研究硫氧还蛋白5(TXNDC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和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该基因对RA的病理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免疫印迹定量分析TXNDC5在RA滑膜中的表达水平;以骨关节炎(OA)、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强直性脊柱炎(AS)及健康人为对照,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分析TXNDC5在RA患者血液和滑液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显示TXNDC5在RA滑膜组织中高表达(100%,40±9),在OA滑膜中无表达,在AS滑膜中表达量(200%.4±4)也较低.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均证实TXNDC5在RA滑膜中高表达(P均<0.01).SandwichELISA显示,TXNDC5在RA患者血液及滑液中高表达(A值=1.31±0.37),但在OA、SEE、AS以及健康人低表达或无表达(P均<0.05).RA血液中TXNDC5的水平(A值=0.8185±0.299)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r=0.350,P=0.027).结论 TXNDC5在RA滑膜和血液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可能通过刺激RA滑膜血管翳形成参与RA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的凋亡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81例RA患者(其中活动期51例,缓解期30例)及8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细胞表达比例.免疫磁珠法分选出10例活动期RA患者、10例缓解期RA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72、96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CD19、CD22为标记的B细胞在活动期、缓解期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比例分别为:(26±11)%、(12±8)%、(10±6),(26±10)%、(12±8)%、(11±5)%;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达比例与疾病活动指数(DAS)28、血清IgG含量呈正相关(r=0.380,P=0.006;r=0.320,P=0.023),与其他临床参数无相关性.体外培养的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B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缓解期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结论 活动期RA外周血中B细胞凋亡途径受到抑制,可能导致其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且B细胞增高比例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