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3D-STI)评价正常成人左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共10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18~44岁)、中年组(年龄45~59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采集心脏全容积图像并应用3D-STI软件脱机分析,获取左房容积曲线,得到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出左房总排空容积LAVt、总排空分数LATEF、扩张指数EI、被动排空容积LAVp、被动排空分数LAPEF、主动排空容积LAVa、主动排空分数LAAEF、被动排空容积占总排空容积比率PE、主动排空容积占总排空容积比率,以上数据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以上指标分别反映:(1)存储器功能: LAVmaxi、LAVmini、LAVprei 、LAVti、LATEF、EI;(2)管道功能:LAVpi、LAPEF 、PE(3)助力泵功能:LAVai、LAAEF 、AE。结果: 1、存储器功能指标:LAVmaxi、LAVprei、LAVmini、LAVti随年龄逐渐增大,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EF、EI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管道功能指标:与青、中年组相比,老年组LAVpi增大(P<0.05);中、老年组均较青年组LAPEF 、PE减低(P<0.05);4、助力泵功能指标:LAVai 、LAAEF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0.05);中、老年组均较青年组AE增大(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检测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的左房容积及功能的变化规律,可能为临床监测左房功能改变和发现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提供一种可靠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的能力,并对心肌总应变矢量的大小和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使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的纵向、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并通过纵向及圆周向应变计算心肌总应变矢量的大小及角度.结果 三维斑点追踪测得的纵向及圆周向应变在左室整体及各短轴水平均小于二维应变,而径向应变则相反.三维斑点追踪测得的心肌应变在左室不同水平间存在差异,左室中部水平的纵向、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均大于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而二维应变在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未显示出明显规律.通过测量的纵向及圆周向应变计算得到心肌总应变矢量大小和角度,应用三维应变计算出的心肌总应变矢量绝对值在左室中部水平最大,而总应变矢量角度在不同水平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可通过测量心肌应变对左室局部功能进行准确评价且重复性良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正常人左心房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2D-STI测量32例健康受试者左心房主动收缩时各房壁(前壁、下壁、后壁、侧壁、房间隔)三节段(基底段、中段、上段)的峰值速度、纵向收缩峰值幅度、径向收缩峰值幅度、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结果 ①左心房收缩时,各房壁间相同水平节段的收缩峰值速度、幅度(纵向和径向)和达峰时间(纵向和径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房各房壁自身各节段间收缩峰值速度、纵向和径向收缩峰值幅度从基底段到上段递减,除前壁、后壁和房间隔的径向收缩峰值幅度(P分别为0.218,0.258和0.238)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房壁自身各节段间比较,除后壁纵向应变达峰时间(P=0.002)和侧壁径向应变达峰时间(P=0.026)外,应变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纵向和径向收缩整体达峰时间的标准差分别为37.38 ms、48.25 ms,两个方向运动作为一个整体,其标准差约43.85 ms.各房壁同一节段的纵向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014,P=0.885).结论 左心房收缩时房壁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表现为各房壁收缩峰值速度和幅度从基底段到上段递减的特性,各房壁间相同节段运动达峰时间基本同步.2D-STI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正常人左心房收缩功能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特征,并探讨其左室应变能力与透析时间的关系.方法 将46例透析时间为0~5年的尿毒症患者,按不同透析时间段分为3组:A组17例,为透析时间≤1年的患者,平均年龄(53.00±12.63)岁;B组14例,为透析时间>1~≤3年的患者,平均年龄(53.78±14.32)岁;C组15例,为透析时间>3~≤5年的患者,平均年龄(52.16±10.43)岁;D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3.20±10.53)岁.在心尖四腔观,采用容积探头采集心脏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原始数据.运用TomTec 4D MV-Assessment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取左心室心肌整体及16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测值及其均值.结果 病例组组内各壁基底段至心尖段应变测值逐渐下降,而正常组各壁基底段至心尖段应变测值逐渐升高,但无论是正常组或病变组各组内这种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阶差式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A、B、C组各个节段应变值均较对照组减低.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各节段有明显差异,B组与C组间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有差异外,其余节段无明显差异.A组、B组及C组整体应变与16节段应变值均值均较对照组减低,B、C组均较A组减低;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STE能更好地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透析治疗可能对尿毒症患者远期左心室收缩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探讨3DT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经胸超声同时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后,获取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图像后运用3DT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经胸超声采集并存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和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运用2DT分析软件脱机分析。分析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结果 3DT测得的左心室16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均值明显低于2DT,圆周应变峰值均值明显高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径向应变峰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3DT时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左心室纵向、径向和圆周平均峰值应变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是一种方便、快速、具有可重复性的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的新方法,3DT与2DT测得左心室心肌纵向和圆周应变的不同可能由于2DT只能在平面内追踪心肌运动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种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 评价健康成人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2D-STI、3P-STI及4D-strain技术对141名健康成人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应变,比较3种方法所测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2D-STI和3P-STI的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同一水平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4D-strain(P<0.05)。2D-STI在同一水平前间隔及后间隔圆周峰值应变(CS)高于4D-strain,其余各节段均低于4D-strain,而在同一水平各节段径向峰值应变(RS)均低于4D-strain(P均<0.05)。不同水平及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面积应变(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D-strain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时间短于2D-STI(P<0.05)。2D-GLS与3P-GLS和4D-GLS有相关性(r=0.718,P<0.001;r=0.397,P=0.006)。三种方法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2D-STI和3P-STI技术获得L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D-strain是一种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圆周、径向和面积应变的新方法,具有快捷、全面、重复性好的优点,对定量评价室壁运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探讨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面积追踪特征,并探讨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将153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18~45岁,n=54)、中年组(年龄46~64岁,n=51)和老年组(年龄≥65岁,n=48),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一般资料,然后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动态二维图像,获得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存储图像并应用3DT分析软件在线分析。结果 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和整体面积追踪明显减低(P均<0.05);青年组与中年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年组整体面积追踪低于青年组(P<0.05)。左心室16节段分析示青年组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和峰值面积追踪从二尖瓣至心尖水平逐渐减低,圆周峰值应变逐渐增大;中年组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及峰值面积追踪均从二尖瓣至心尖水平逐渐减低;老年组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及峰值面积追踪在乳头肌水平最小,而在二尖瓣水平最大。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面积追踪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35例正常人取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6.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6段,共计18个节段,将左室壁等分为心内膜下感兴趣区及心外膜下感兴趣区,应用STI技术分析感兴趣区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心肌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尤以前间隔和后壁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应变率及左房容积的变化,评价其功能.方法 对37例高血压病患者[左窀正常构型(LVN)组17例和左室重构(LVR)组20例]与26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应用STI技术获取左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房间隔的的应变率曲线;应用RT-3DE计算左室质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LVN组左室收缩期的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_S)显著降低(P<0.05),LVR组的mSR_S及左室舒张早期的左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_E)亦显著降低(P<0.01,P<0.05),左室舒张晚期的左房平均峰值心变率(mSR_A)显著升高(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LVN组和LVR组的LAVmax、LAVmin、LAV_P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R组的LAPEF显著减低(P<0.05),LAAEF显著升高(P<0.05);③LVN组及LVR组的mSR_E与LAPEF、mSR_A与LAAEF相关性良好(分别r=0.788,P<0.01;r=0.804,P<0.001).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和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房功能;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发生前其左房壁形变能力已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寿房壁形变能力与左房射血功能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别从心肌应变和容积变化的角度对尿毒症患者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旨在探讨该群患者不同左房容积状态下左心房功能状况,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69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和22例正常人(对照组),RT-3DE时间-容积曲线获取左心房容积指标: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容积指标LAVI由体表面积标化LAVmax得到。其中尿毒症组根据LAVI大小分为LAVI增高组(ELA组,LAVI>34ml/m2)和 LAVI正常组(NLA组,LAVI≤34ml/m2 )。再应用2D-STI对上述受检者进行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曲线分析,获取参数包括:左心房壁平均应变(Sg、Se和Sa)及应变率(SRs、SRe和SRa)。结果①左心房壁平均Sg、SRs在对照组、NLA组、ELA组三组之间依次减低;与对照组相比较,NLA组、ELA组左心房壁平均Se、SRe均显著减低(P均<0.05);NLA组Sa高于对照组,ELA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NLA组LAEF、LAAEF高于对照组,ELA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LAPEF在对照组、NLA组、ELA组三组之间依次减低(P均<0.05);③LAPEF与SR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529,P=0.000);LAEF与Sa、SRa呈较好的正相关(r分别为0.501、0.498,P均=0.000)。结论 尿毒症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早于左心房构型改变,应用2D-STI联合RT-3DE技术可简便、快捷、准确评价其左心房功能,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 方法 分别对30例PAF患者(PAF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E/A、肺静脉收缩峰值流速(PVs)、肺静脉舒张峰值流速(PVd)、肺静脉收缩峰值流速/舒张峰值流速(S/D)、心房收缩期流入肺静脉血流流速(PVa),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壁各节段的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LAVmax、LAVp、LAVmin增大(P<0.05),LAAEF、LAPEF减低(P<0.05);E升高、A减低、E/A升高(P<0.05),PVs、PVd减低,S/D减低(P<0.05);PAF组左心房各壁各节段SRs、SRe和SR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中,SRs与SRe及SRa之间无相关性(P>0.05),mSRa与LAAEF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对照组中,SRs分别与SRe及SRa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7、-0.384,P<0.05)。 结论 PAF患者左心房各壁应变率峰值减低,左心房辅泵功能、管道功能和储蓄功能相互代偿作用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20例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的心尖二腔和四腔观图像,应用STI技术获取左房前壁、下壁、侧壁、房间隔的应变率曲线。测定各房壁于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mSRs及mSRe显著降低,mSRa显著升高(P〈0.01);AMI组mSRe和mSRa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结论 AMI患者左房储蓄功能和管道功能减低,辅泵功能增加;AMI患者左房管道功能与辅泵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测定左心耳排空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对68例患者行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耳实时三维图像及二维长轴动态图像。使用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三维容积法、二维面积法测定左心耳排空功能。以三维容积法测定的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法测量左心耳功能的可行性。分析3种方法重复测量结果的差异。 结果 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法和三维容积法测定的左心耳排空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法和三维容积法测定的左心耳排空分数[(51.03±20.12)%和(49.86±20.98)%]小于二维面积法[(54.65±17.16)%,P<0.05]。3种方法间同一观察者及观察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可用于评价左心耳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4.
S显著降低,LVR组左房mSRS、mSRE亦显著降低;②SRI技术:与对照组比较,LVR组左房mSRS、mSRE均显著降低;③STI与SRI技术获得的mSRS、mSRE、mSRA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STI和SRI技术均可以准确评价左房功能,并且STI技术可以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发生前检测出左房壁形变能力降低,其敏感性高于S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应变特征,并对其同步性作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2D-STI对30例健康受试者和35例PAF患者(其中PAF发作间歇期19例为PAF1组,发作期16例为PAF2组)左房的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和房间隔5个房壁进行应变时间曲线分析,获取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各房壁平均峰值应变速度(Vs、Ve和Va)、峰值应变(Ss、Se和S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通过达峰值应变时间计算左房各时期的同步性参数(Ts-SD、Te-SD和Ta-SD).并分析同步性参数与应变率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PAF1组和PAF2组在年龄、心率、E/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AF1组和PAF2组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增大,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②PAF1组和PAF2组应变速度减慢,应变减少,应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s-SD和Te-SD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F2组更不同步;Ta-SD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SD与SRa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 PAF发作间歇期左房储血功能和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部分恢复,但存在运动不同步,PAF发作期辅泵功能消失,同步程度更差.2D-STI可以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正常儿童左心室斑点追踪成像纵向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正常儿童(0~18岁)左心室壁纵向应变特征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将130例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五组:幼儿组(A组,0~3岁),学龄前组(B组,3~5岁),学龄期组(C组,6~9岁),青春前期组(D组,10~12岁),青春期组(E组,13~18岁).获取左室心尖长轴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图像,应用GE EchoPAC软件分析,得到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测值.结果 ①各组内比较:心尖段SL测值大于中间段及基底段,其中A组心尖段与基底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后壁、侧壁、下壁、室间隔心尖段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后间隔心尖段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比较:五组SL测值随年龄增长大致呈递减趋势,五组SL测值除前间隔中间段、侧壁心尖段及后间隔心尖段以外,余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除前壁、B组除后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以外,余室壁对应节段SI,测值大于D组及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尖二腔观观察者内变异系数为2.0%.观察者间变异系数为2.5%;心尖三腔观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9%、2.3%;心尖四腔观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1%、2.8%.结论 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左室各对应节段长轴收缩期纵向应变分布不一,随年龄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