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肝动脉并发症患者再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肝移植的无肝期、手术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P=0.312),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首次移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L比(1.5±0.9)L(P=0.005),(4.3±1.8)d比(3.2±2.5)d(P=0.01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5%(5/13),其中移植间隔1个月内死亡1例(1/4),超过1个月死亡4例(4/9).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感染2例、心肌梗死1例.8例存活,随访6~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比率、原因及术后存活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7年间2833例次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资料.比较1998至2003年(手术技术初期)和2004至2007年(手术技术相对成熟期)两个阶段中,再次肝移植的比率、原因及术后患者的存活时间.结果 共对132例患者进行了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为4.66%(132/2833).1998至2003年行首次肝移植的患者中有67例进行了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为10.84%(67/618),2004至2007年行首次肝移植的患者中有65例进行了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为3.12%(65/2083),两者再次肝移植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2例患者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包括:胆道并发症6H4例、原发病复发24例、排斥反应14例、移植肝功能不良1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2例、腹腔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及其他原因1例.手术技术初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胆道并发症、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不良及乙型肝炎复发;手术技术相对成熟期则以胆道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功能不良为主.首次肝移植术后6个月之内和之后行再次肝移植的患者分别为42和90例,其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570和1202 d(P<0.05).结论 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进步,再次肝移植率下降.再次肝移植成为治疗首次肝移植术后朋道并发症、原发病复发、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不良等的有效方法 .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时机最好在首次肝移植术后6个月之后.  相似文献   

3.
Fu BS  Zhang T  Li H  Yi SH  Wang GS  Zhang J  Xu C  Yang Y  Cai CJ  Lu MQ  Chen G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1007-1010
目的 比较首次肝移植术后因移植肝失功实施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接受再次肝移植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早期再次肝移植17例和晚期再次肝移植19例.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5±13)岁和(48±10)岁,与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9±54)d和(514±342)d.结果 胆道并发症是早期再次肝移植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其他常见的适应证包括早期再次肝移植的血管并发症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原发病复发.除了MELD评分外,两组再次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再次肝移植中有8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脓毒症相关性疾病,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晚期再次肝移植中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脓毒症相关性疾病,3例死于肝癌的复发.早期和晚期再次肝移植的l、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2.9%、41.2%和63.2%、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再次肝移植和晚期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疗效相当.手术适应证及时机的正确把握、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总体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再次肝移植28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1996年5月至2009年8月实施的28次再次肝移植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在连续880例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中,有24例病人共接受28次再次肝移植术,再次移植率为3.18%.再次移植的指征分别为胆道并发症16例次(57.1%),原发病(肿瘤)复发6例次(21.4%),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次(14.3%),慢性排斥反应(3.6%)和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各1例次(3.6%).再次肝移植13例(17次手术)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经存活51 d至67个月;11例于1~489 d病死.病死原因是:3例术后失血性休克,2例肝癌复发,2例心血管并发症,2例感染性休克,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病死率为39.3%.结论 再次肝移植能有效挽救移植肝失功病人的生命,再移植指征的掌握、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院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指征和移植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2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再次肝移植.原因分别为:胆道并发症10例,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其中1例合并胆漏,慢性排斥反应4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并对再次肝移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在22例再次移植患者中,存活12例,死亡10例,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10/22).死亡病例术后生存时间3~35 d,平均12.6 d.死于脓毒败血症7例;手术出血性休克2例;脑血管意外1例.在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3/12),其中胆道并发症2例,伤口裂开1例,院内感染11例,感染率为92%(11/12).随访2~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存活3~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主要指征为胆道并发症、肝动脉栓塞、慢性及急性排斥反应,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导致再次肝移植死亡原因主要为脓毒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再次肝移植8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1月至2005年7月实施的80例再次肝脏移植的原因、与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选择的术式、1年存活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死亡的主要病因。结果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是胆道并发症,占45.0%;距首次移植术后超过1个月再次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19.6%)明显低于首次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移植患者(70.0%);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54.5%)和多脏衰(18.2%)。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间,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术式,制定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移植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肝癌的病理特点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的意义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21例肝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接受再次肝移植治疗,12例行姑息治疗.所有患者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均为肝内复发,无法局部切除.结果 9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移植时肿瘤病理分析,肿瘤均为肝细胞肝癌,最大肿瘤直径分别平均为6.2 cm和4.8 cm,多发肿瘤者分别占67%和89%,有微血管侵犯者分别占100%和56%,肿瘤分化为Ⅱ级、Ⅲ级和Ⅳ级者分别为33%、67%、0和22%、22%、56%,复发肝脏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和分化程度与原发肝脏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肝移植术后再次移植组患者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5.0个月,再次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再次移植术后存活时间中位数为5.8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1.8个月;姑息治疗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3.0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6个月;再次移植组和姑息治疗组术后1、2、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9%、44%、33%和91%、45%、9%,两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侵犯为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肿瘤分化程度更低;首次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可能是术前和术中肿瘤全身播散的早期临床特点和局部表现,不建议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9.
再次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病因、预后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的101例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MELD评分、与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手术术式选择、1年生存率、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再次肝移植1年的生存率为71.6%;再次移植的主要原因是胆道并发症(45、5%);MELD值≤20的病例1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MELD值为20—30和〉30的病例(57.1%和66.7%);首次移植术后超过1个月再次移植围手术期生存率(83.8%)明显高于首次移植术后8—30d接受再次移植患者(41.7%);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54.2%)。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术式,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肾联合移植36例的治疗效果及存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单中心施行的36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的年龄为(47.4±13.1)岁,术前4例曾接受过肝移植,7例曾接受肾移植.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存活受者随访47.9个月(29.1~115.7个月).术后1、3和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8.7%、85.4%和81.4%;1、3和5年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79.8%、76.3%和72.3%;1、3和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5.7%、82.4%和78.2%.3例受者因严重胆道并发症进行了再次肝移植,1例受者因移植肾功能丧失进行了再次肾移植.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伴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受者和移植物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