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应变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排除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并且经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值>50%的糖尿病患者,另选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在静息状态、各级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存储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动态二维图像.用Sygno 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左室各节段的长轴最大收缩速度(Vs)、应变(ε)、应变率(SR).结果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组内比较,左室各壁Vs、e、SR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均呈递减趋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各相应节段(18节段)配对比较,静息状态下,糖尿病组7个节段的SR、4个节段的ε、3个节段的Vs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多巴酚丁胺最大负荷后,糖尿病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其中,静息状态下,糖尿病组心尖段67%的指标低于对照组,而中间段11%的指标低于对照组,基底段各参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室长轴的Vs、ε、SR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弱;糖尿病患者早期长轴心肌Vs、e、SR减退最早表现在心尖段的心肌组织;多巴酚丁胺负荷能提高VVI各参数检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下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 3 0例 (至少 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 0 % ) ,对照组 2 5例 ,均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分别于静息、峰值负荷下将PW DTI取样容积置于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采样 ,获取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PW DTI测量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 (Vs)、收缩期达峰时间 (timetopeakvelocity ,TPV)、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 (velocity timeintegral,VTI)。 结果 根据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与对照组相应节段 (正常组 )比较 ,静息状态下 ,冠心病缺血节段组与正常组节段间Vs、TPV、VTI并无统计学差异 ;峰值负荷下冠心病缺血节段组各节段Vs、VTI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TPV则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PW DTI能准确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从而准确无创检测冠心病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正常人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狭窄<50%的正常人,进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分别在静息状态、5、10、20、30和40 μg/ (kg·min)测定左室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及各级负荷状态下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在心尖段,后间隔和下壁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大于其他节段;在中间段,下壁和前间隔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大于其他节段;在基底段,前壁和后壁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大于其他节段.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心肌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多数节段在多巴酚丁胺剂量20 μg/ (kg·min)时达到峰值,个别节段多巴酚丁胺剂量30 μg/ (kg· min)时达到峰值,峰值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同组静息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酚丁胺剂量40 μg/ (kg·min)时,大多数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与静息状态比较轻度下降,个别节段稍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心肌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随着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剂量达到40 μg/ (kg·min)时,开始恢复到静息水平或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变(strain,ε)、应变率(strain rate,SR)显像是评价右心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影响ε和SR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右心容量负荷过重对右心室长轴收缩期峰值ε及SR的影响。 方法 2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获取心尖四腔右室游离壁长轴方向基底段、中间段的心肌ε、SR曲线,测定其收缩期峰值ε和SR。 结果 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心肌ε、SR高于基底段,ASD组右室游离壁长轴方向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ε、S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的测值(P〈0.01)。 结论 当右室容量负荷过重时,右室游离壁长轴方向心肌收缩期峰值ε、SR明显增高,提示ε和SR显像对局部心肌功能的评价受容量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结合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顿抑心肌力学状态,明确顿抑心肌与相邻正常心肌不同负荷状态力学参数差异及特征.方法 10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尖部和心尖部末梢对角支60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左室前壁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两级剂量(5、10μg·kg-1·min-1)持续静滴多巴酚丁胺;分别于基础状态、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和第二级时采集左室短轴观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3个心动周期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室各短轴水平18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和径向位移(RD)收缩期峰值变化.测量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和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结果 ①4种状态间比较,LVIDD、LVIDS、LVEF、心率及AV-VTI5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短轴观前壁心尖段和中间段心内外膜下CS、RD急性缺血再灌注后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减小,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与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相比明显增大(P<0.05),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和第二级与基础状态间比较,CS和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前壁基底段心内外膜下CS、RD在4种状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室乳头肌水平前侧壁心内膜下心肌RD和前间隔心外膜下心肌CS在4种状态间改变同相邻前壁一致,前侧壁心外膜下心肌RD和心内外膜下心肌CS及前间隔心内膜下心肌CS在4种状态间无改变.结论 ①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能准确检测出顿抑心肌异常力学状态.②心肌顿抑后,相邻正常心内膜下心肌RD收缩期峰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相邻正常心内膜下心肌CS和心外膜下心肌RD收缩期峰值正常、心外膜下心肌CS收缩期峰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各层及各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情况。方法选取60例血压和冠状动脉正常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测量两组左室心肌内层、中层、外层及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的纵向应变峰值(GLS)、圆周应变峰值(GCS)及径向应变峰值(GRS),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左室心肌GLS和GCS均由内至外逐层递减,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段增加(P0.01),对照组心尖段GRS较中间段和基底段明显减低(P0.05),病例组心尖段GRS较基底段明显减低(P0.05);病例组各层及各节段GLS均较对照组对应层次和对应节段明显减低(均P0.05),中间段GC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心尖段GR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射血分数降低前已存在左室心肌和收缩功能损伤,心脏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和中下份心肌受损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各层及各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60例血压和冠状动脉正常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内层、中层和外层及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心肌的纵向应变峰值(GLS)和圆周应变峰值(GCS),以及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峰值(GRS),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纵向、圆周和径向应变的差异。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左室心肌GLS和GCS均由内而外逐层递减、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段增加(P<0.01),GRS对照组心尖段较中间段及基底段明显减低(P<0.05),病例组GRS心尖段较基底段明显减低(P<0.05);病例组各层及各节段GLS均较对照组对应层次和对应节段明显减低(P<0.05),GCS中间段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GRS心尖段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射血分数降低前已存在左室心肌和收缩功能损伤,心脏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和中下份心肌受损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应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例SLE患者(SLE组)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3D-STI检查获取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LS)、环向应变(SCS)及径向应变(SR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SLE组左室壁各节段SLS均小于对照组,其中以前壁各节段减小最为显著(P0.01);2SLE组基底段前侧壁及心尖段的SC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前壁、前间隔、下间隔,中间段前壁、下间隔、前侧壁,以及心尖段下壁、侧壁的SC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3SLE组基底段前壁和前间隔、中间段前侧壁及心尖段室间隔的SR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间隔和前壁,以及心尖段前壁和侧壁的SR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结论 3D-STI能早期发现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是一种便捷、准确的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评价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段收缩功能.方法 对42例FH患者(FH组)及3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分析所有受检者共1368个节段,追踪成功率98.25%(1344/1368). FH组前壁基底段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 FH组三腔心、两腔心、四腔心S、SR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H组整体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FH组后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侧壁基底段至中间段、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至中间段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受损;通过STI技术纵向应变可早期发现其改变,其中SRs较S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和组织多普勒(TDI)技术评价正常人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探讨二维应变定量评价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PAH组),正常人31例(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与TDI于心尖四腔观分别测量并计录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V)、应变(ε)、应变率(SRS).并对两种测量方法 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AH组TDI检测显示右室游离壁中间段ε、SRS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段及心尖段ε、SRS值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二维应变显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测值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DI及二维应变右室游离壁各节段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DI测值比较,对照组内右室游离壁二维应变测值(V、ε、SRS)基底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段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内右室游离壁二维应变测值(V、ε、SRS)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段、中间段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AH组中两种测量方法 相关性良好(r=0.406~0.760,P均<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二维应变可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长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静息状态与大剂量多巴酚丁胺 (Dob)负荷状态下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 ,探讨大剂量 Dob负荷试验中 DTI检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DTI测量大剂量 Dob负荷试验中 32例冠心病患者 (至少 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 0 % )静息状态、峰值负荷下侧壁、后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运动频谱 ,对照组 2 5例相应节段作对照。 DTI分析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 (Vs)。结果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静息状态下 ,冠心病缺血节段(abnormal,A组 )与对照组相应正常节段 (normal,N组 )间 Vs无显著性差异 ;与 N组比较 ,峰值负荷下 A组各节段 Vs明显降低 (P<0 .0 5 )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将峰值负荷下基底段心肌 Vs≤ 11.5 cm/ s,中段心肌 Vs≤ 9.5 cm/s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截断值 ,DTI结合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 85 .7%、84 .0 %、 84 .8% ;与常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中室壁运动评分 (WMS)比较 ,DTI结合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与其并无显著差异 ;而敏感性、准确率显著增高 (P<0 .0 1)。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DSE)中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静息及5、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获取心尖两腔、四腔观清晰QTVI图像,测量等容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IVC)、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等容收缩时间(TIVC)。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4~6周复查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共研究200节段,正常组(72节段)、存活心肌组(77节段)和非存活心肌组(51节段)。静息下,与正常组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VIVC、VS均显著降低(P<0.05),TIVC显著延长(P<0.05),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两组间VIVC、VS与TIVC则无显著差异。与静息下比较,5、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存活心肌组VIVC、VS均显著增加(P<0.05),TIVC显著缩短(P<0.05);而非存活心肌组VIVC、VS、TIVC则无显著变化。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与VS比较,VIVC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增加(P<0.05);10μg.kg-1.min-1负荷下,与VS比较,VIVC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DSE中可运用QTVI技术无创检测存活心肌,QTVI指标VIVC、VS检测存活心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但在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VIV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三维应变(3DS)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收集T2DM患者53例,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30例与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采集常规图像及左室全容积图像,将全容积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计算出16节段3DS.采集T2DM患者HbAlc测值.结果 与NC组3DS相比,A、B组前间隔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中间段和心尖段、后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侧壁基底段较对照组减低,B组前壁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和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DS与HbAlc呈负相关,r值为-0.43、P<0.01.结论 3DT在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参考HbAlc水平,可了解T2D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不同术式二尖瓣置换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分为保留组(A组)和切除组(B组),于手术前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对各切面追踪分析,得出左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Sp)和整体应变(GS).结果 ①A组术后后间隔和下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Sp增高(P<0.01或P<0.05);B组术后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Sp明显增高(P<0.01),而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前壁中间段、心尖段Sp减低(P<0.01或P<0.05).②B组前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和下壁中间段手术前后Sp差值较A组减低(P<0.01或P<0.05).③A组术后GS增高(P<0.05);B组术后GS有减低趋势(P>0.05);B组手术前后GS差值较A组减低(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尽量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的恢复;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超声造影同步检测兔顿抑心肌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5只家兔按阻断冠状动脉左室支和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三组,Ⅰ组阻断15 min再灌注30 min,Ⅱ组阻断30 min再灌注60 min,Ⅳ组阻断45 min再灌注120 min.分别在基础状态、阻断、再灌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5、10、15、20 μg·kg-1·min-1)各阶段团注心肌造影剂.测量危险心肌的收缩期室壁增厚率(WT)和标化的造影剂密度(CI),最后行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确定梗死面积.结果 ①阻断时,危险心肌的WT降到零点或呈负值,标化CI明显低于对应区域;②再灌注和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后,各组危险心肌的WT和标化CI仍减低;③多巴酚丁胺10和15μg·kg-1·min-1时,Ⅰ组和Ⅱ组的WT和标化CI恢复至基础状态,但Ⅲ组仍保持较低水平;④多巴酚丁胺20 μg·kg-1·min-1时,Ⅲ组仍存在灌注-收缩不匹配,即标化CI已恢复接近基础状态,但WT仍较低.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超声造影是识别顿抑和梗死心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57-2159
目的探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40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技术对两组受检者左室侧壁、前壁、室间隔和下壁基底、中间段、心间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应变(ε)和应变率(εR)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心肌侧壁、前壁、室间隔、下壁等由基底至心尖,Vs及Ve均逐渐减小(P0.05);而心肌侧壁、前壁、室间隔、下壁各节段Vs及Ve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各节段Vs均明显降低(P0.05),尤其在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及下壁基底段两组Vs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 VVI技术可反映CHD患者心肌各节段Ve、ε和εR变化情况,可对缺血心肌运动水平变化进行评价,便于心肌缺血诊断,在CHD检查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舒张起始时间(TR)对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所诱发心肌缺血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5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检测静息状态下心肌各节段TR值,冠心病组另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并检测最大负荷状态的TR值。结果对照组中间段TR短于心尖段(P〈0.05)及基底段TR(P〉0.05)。冠心病组静息状态运动异常的心肌与对照组比较TR值明显延长(P〈0.01);DSE过程中各节段心肌TR普遍有所缩短,但非缺血心肌与缺血心肌相比,TR缩短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对18%,P〈0.05),如果将DSE过程中TR变化率≤20%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志,其敏感性90%,特异性78%。结论作为评价局部心肌舒缩功能的指标,TR的检测方便、快捷;DSE过程中TR变化率可以作为判断心肌缺血与否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超声应变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局部心肌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应变显像(SI)技术评估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患者30例,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标准的心尖四腔切面,在心动周期中分别测量室间隔与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沿心脏长轴方向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εet),观察HCM组出现的收缩期反向应变节段;统计两组室间隔中段和后壁中段的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并计算其幅度值;将室间隔中段的应变值与室壁厚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组各节段εet从心底至心尖呈逐渐减低趋势,但节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εet比较,HCM组各节段应变均显著降低(P<0.05);③HCM组内室间隔中段应变最低,与基底段、心尖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病例大约40%的肥厚节段收缩期可见反向应变;④病变组和正常组均存在PSS,然而与病变组比较正常组PSS节段少、幅度低(P<0.05);⑤HCM组和正常组室间隔中段的εet与室壁厚度密切相关(r=0.83).结论 HCM患者无论肥厚节段或非肥厚节段均存在收缩舒张功能减低,且以肥厚节段病损更重,应变显像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与负荷MRI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静息和负荷(5μg·kg-1·min-1、10μg·kg-1·min-1)超声心动图及负荷MRI检查,记录检查时间,并于静息及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水平下记录比较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在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负荷MRI检查过程中,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为5μg·kg-1·min-1时,患者血压及心率与静息状态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为10μg·kg-1·min-1时,患者血压及心率较静息状态下均明显增加(P<0.01)。30例患者中108个心肌节段静息期运动异常,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75,符合率为88%。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负荷MRI均可较为准确地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但负荷超声心动图更为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将其分为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三组.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整体及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ε).对三组应变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指标.结果 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ε及游离壁各节段ε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整体ε及游离壁各节段ε较轻度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决定因素(γ1=-0.491~-0.641,γ2=-0.403~-0.489,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右室整体ε及游离壁各节段ε有良好的相关性(γ=0.463~0.587,P<0.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功能减低,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长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