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内蒙地区11个医院连续两年经手术取出的胆石标本共476例,全部胆石均用化学定量法测定了胆石中胆固醇、胆色素及钙的含量,现报告如下:结果分析一、概况:本地区胆石成分:476例胆石分析结果,胆固醇类结石439例,占92.2%胆色素类结石37例,占7.8%,本组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胆固醇类结石与胆色素类结石之比为11.86:1。胆石形成部位:胆囊结石占81.5%,肝外胆管结石占7.4%,胆囊与胆总管结石占10.7%,肝内胆管结石占0.08%,本组以胆囊结石占优势。年龄:本组以40—59岁病人最多,占57.6%,其次为31—39岁18.2%,60岁以上占15.1%,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胆石标本100份,用化学定量分析法测定胆石中胆固醇、胆红素、胆绿素和钙等化学成份。结果:27例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为主要成份的混合性结石占15例(63.0%);65例胆管结石中,胆色素性混合结石占53例(81.5%);胆囊及胆管结石3例中,胆固醇性混合结石占2例;胆色素性混合结石1例。其余记载不详的5例中,3例为胆固醇混石,2例为胆色素混石。并对两类结石主要成份的检出率和各层化学成份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本室自1980年2月—1983年6月采集胆石标本100例进行化学定量分析,为诊治胆石症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胆结石的病因和社区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胆结石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 ,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内近年来B型超声检查自然人群的胆结石发生率达 10 %左右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西方国家胆囊结石较多 ,国内以肝内外胆管结石为多 ,这与饮食习惯和胆系感染 (包括寄生虫 )有关。但近年来国人寿命延长 ,饮食结构改变 ,卫生条件改善等使胆囊结石增多 ,且肝、胆结石总的发病率亦在增加。胆石按其成分可分为以胆固醇为主要成份的胆固醇结石、以胆色素为主要成份的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胆色素二者比例相当的混合性结石。1 胆石成因1 1 胆固醇性结石的成因1 1 1 胆汁中胆…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按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内多生胆固醇结石,而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则多生胆色素结石。笔者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辨证论治胆石症,收到了较好效果,兹将病例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偏光显微镜与一般显微镜不同,它不但有放大作用,而且可以观察结晶的消光和干涉现象,是观察胆石形态和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我们对54份胆石样本作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其中胆囊结石12份,胆总管结石42份。经红外吸收光谱及X线衍射分析后确定54份胆石中胆固醇结石9份;胆固醇胆色素混合石10份,胆色素结石34份,特殊型结石1份。首先将胆石用蒸馏水冲洗,放在室内自然干燥,然后注入502胶使胆石固结,固结后在切片机上将胆石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薄板,再将薄板用树脂胶粘在玻璃片上,置于磨盘机上磨研成0.03mm厚的薄片,再盖玻片固定烘烤,最后在偏光显微镜下观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多发病.根据其化学成分组成不同,通常分为以下3类,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1],西方国家,大约80%~9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或混合性结石,只有10%~20%为胆色素结石.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超过30%的胆囊结石为胆色素结石.在亚洲,超过70%为胆色素结石,对胆色素结石的发病机制研究甚少.笔者查阅近些年文献,将胆囊结石成因及致石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胆石表面积、胆固醇、胆色素和钙含量对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的溶石影响。胆固醇结石的每日减重量与胆石表面积和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且与后两者复相关密切。而胆色素结石的每日减重量与上述4个因素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981年3月~1986年2月杭嘉湖地区的255例胆石症.结果表明杭州市区胆固醇结石占82.0%,胆囊结石占61.5 %,胆道初次手术年龄为54.8±11.1岁:而农村地区胆色素结石占55.6%,胆道结石占46.9%,手术年龄为46.2±12.9岁.这说明本地区胆石特点的城乡差异极为明显.提示虽然我国胆石性质较过去变化显著,但是胆石特点的城乡差异依然显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贵阳市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胆囊结石占77.56%,而从江县以胆色素结石为主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占66.89%。作者取贵阳市和从江县两地区胆石进行成份分析、水质分析、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并比较两地区地理、地貌、地层、岩性、气候和生活习性差异,以探索胆结石成因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初步发现胆固醇结石多发于碱性硬水地区,而胆色素结石多发于酸性软水地区。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病包括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胆石病的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胆管结实的发病率胆囊结石高,胆色素结石比胆固醇结石多,现在胆囊结石发生率已高于胆管结石,胆固醇结石已多于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女性胆囊结石和45例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血清 FSH、LH 和血浆 E_2、P 和 T 的含量,并与42例正常妇女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育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T 含量显著减少(P<0.05),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T 含量明显减少(P<0.01),P 含量显著升高 (p<0.01),育龄女性和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E_2/T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育龄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卵泡期 E_2、T 及 E_2/T 比值有显著改变,提示女性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垂体-性腺轴激素合成或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期阐明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探讨可能防治的新途径。  方法 :从 36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囊胆固醇结石中提取 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P- PCR)技术 ,从中特异性地扩增细菌 DNA片段。  结果 :发现 30例 ( 83.33% )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 DNA存在。其中胆固醇含量在 30 %~ 69%之间 6例 ( 6/ 6) ;70 %~ 90 %之间 14例 ( 14/ 17) ;>90 % 10例 ( 10 / 13) ,尚未发现结石中胆固醇和水分含量多少与细菌 DNA存在与否有关。采用 16S r RNA基因序列对照分析鉴定细菌种类 ,在 10例( 2 7.78% )胆石中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的 DNA片段 ;从 8例 ( 2 2 .2 2 % )胆石中得到痤疮丙酸杆菌型 DNA序列 ;2例 ( 5.56% )胆石中残留的细菌 DNA片段与化脓性链球菌相关 ;8例 ( 2 2 .2 2 % )胆石内细菌的 DNA片段具有多样性 ,类似于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或其它未鉴定细菌 ,可能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另有 2例胆石的细菌 DNA分子量较低 ,不同于大肠菌、痤疮丙酸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 ,归类于其它未鉴定细菌。  结论 :证实多数胆固醇结石内有细菌 DNA存在。至于这些微生物在胆固醇结石形  相似文献   

14.
体外胆石的CT分类和甲基叔丁醚溶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预测甲基叔丁醚溶石过程和结果的价值。方法:45例胆石患者行体外CT扫描,以红外光谱仪定量分析胆石的4种主要化学成分,各例取1枚行甲基叔丁醚溶石试验。结果:依CT特点胆石被分成5类;溶石的结果与胆固醇含量密切相关,含胆固醇超过40%者方被溶解;对于结构均匀的结石,CT值越小,溶石速度越快,残留结石越少,反之亦然;对于结构分层的结石,其周边部分的胆固醇含量将影响溶石过程,甲基叔丁醚可渗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患者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45例接受保胆取石术治疗且术后复发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复发组,另收集同期接受保胆取石术治疗且术后未复发的45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复发组。分析胆囊结石患者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合并多发结石、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结石残留占比高于未复发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胆囊壁厚度、酗酒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占比,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结石、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结石残留、TG高水平均为影响胆囊结石患者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多发结石、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结石残留、TG高水平均为影响胆囊结石患者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核素源激发X射线分析技术对56例胆石中的钙、铜、铁、锰、锌、铅、锶、钛铬和镍等10种金属元素作了定量分析。在这10种元素中,钙的含量远较其他元素高,平均含量在1000ppm以上。胆红素钙结石和“纯色素”结石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胆固醇类结石。除了钙以外,胆色素类结石中还含有较高的铜、铁、锰和锌,这些金属元素可能与胆色素类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2例女性胆囊结石和15例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血清 FSH、LH和血浆 E_2、P、T 的含量.并与42例正常妇女对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育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 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T 含量显著减少(P<0.05),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T 含量明显减少(P<0.01),P 含量显著升高(P<0.01),育龄女性和绝经后胆囊结石患者 E_2/T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育龄女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卵泡期 E_2、T 及 E_2/T 比值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女性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垂体一性腺轴激素合成或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间29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超声检查证实29例患者胆囊结石全部被清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至术后1个月复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超声见胆囊大小、形态正常.随访6~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技术难度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MRI检出的适宜序列,评价MRI推测胆系结石类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胆石症,且手术取出最大径>8 mm的胆囊或胆管结石的30例患者。术前行上腹部轴面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FS T1WI)、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FS T1WI)、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和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E-FS T2WI)序列扫描。30例患者中,胆色素石16例,胆固醇石14例。观察各序列结石的信号特点,测量信号强度,计算结石检出率。采用 McNemar′s检验对各序列胆系结石的检出率差异进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胆色素石与胆固醇石各序列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3D-FSPGR-FS T1WI和FIESTA序列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3.33%(28/30)和96.67%(29/30)。胆色素石在3D-FSPGR-FS T1WI上表现特征性高信号, 绝大部分胆固醇石在所有MRI序列中为均匀或混杂的低信号。3D-FSPGR-FS T1WI上,胆色素石的信号强度高于胆固醇石[146.3(42.12)vs.32.15(35.61),P<0.000 1]。结论:3D-FSPGR-FS T1WI和FIESTA序列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率高,3D-FSPGR-FS T1WI有助于结石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胆管胆色素结石及其难溶残渣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难溶残渣中氨基酸的种类与胆石相同,残渣中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胆石;其中丙、苏、亮、异、谷、酪、蛋、苯、脯、赖10种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胆石,有显著差异,残渣中氨基酸的残余量与残渣的百分含量具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大分子有机物在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