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描述2例典型的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的OCT检查表现。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对2例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及OCT检查。结果: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中心凹存在高荧光,OCT显示局灶性分布的黄斑光感受器层囊样腔隙,无黄斑水肿及变厚的迹象。结论:在这2个病例中,O CT结果与以前经眼底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的描述不一致,后者存在黄斑水肿。此结果提示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可能存在黄斑囊样腔隙,这与黄斑水肿有所不同。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的OCT检查表现@Gualino V @Cohen S.Y$Centre d'Ima gerie …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浆液性黄斑视网膜脱离病例。观察性病例报道。一33岁男性患者,双眼行单纯LASIK术治疗右眼+5.00D,左眼+7.00D的球镜度数,术后第4d双眼视力突然下降。有详细病史并行眼科、全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O CT检查。术前眼底检查记录有双侧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现诊断为双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O CT上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发生多灶性改变及黄斑区有袋状浆液性视网膜积液。荧光血管造影的晚期静脉可见多个高荧光渗漏点,右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着色较多。术前已有如视网膜色素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对其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阻塞点多位于黄斑区上下血管弓的动静脉交叉处,且以靠近视乳头上的第一分支静脉好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早期黄斑分支静脉荧光素充盈迟缓,晚期血管壁着染和荧光素渗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视网膜受累范围及并发症的多少而各异,因其视网膜受累范围较小,产生的并发症较少,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对其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阻塞点多位于黄斑区上下血管弓的动静脉交叉处,且以靠近视乳头上的第一分支静脉好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早期黄斑分支静脉荧光素充盈迟缓,晚期血管壁着染和荧光素渗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视网膜受累范围及并发症的多少而各异,因其视网膜受累范围较小,产生的并发症较少,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CSC)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252例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发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结果 女性CSC发病率比男性低(1: 5.3);发病年龄、初诊视力、双眼发病率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男女患者基本一致(P>0.05).结论 女性CSC的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CSC)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分析252例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发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结果女性CSC发病率比男性低(1∶5.3);发病年龄、初诊视力、双眼发病率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男女患者基本一致(P>0.05)。结论女性CSC的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相似文献   

7.
黄斑变性也称为stargardt氏病 ,是一种双眼对称的进行性黄斑萎缩性遗传变性疾病。本病具有典型的眼底表现 :黄斑椭圆形萎缩区及周围网膜的黄色斑点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特异的暗脉络膜征。我院于 2 0 0 1年诊断 2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例 1 ,男 ,1 7岁 ,僧人。因双眼视力下降 2年 ,加重 4个月就诊。检查 :视力 :右眼 0 .0 4,左眼 0 .0 6 ,均不能矫正 ,双眼前节正常。眼底 :双眼视乳头及血管正常 ,双眼黄斑区见约 ( 2×2 .5)PD的横椭圆形萎缩灶 ,萎缩区色素紊乱 ,边界清晰 ,呈“锤击铜箔样外观” ,并透见脉络膜大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Zeiss FF450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对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进行FFA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SMD 41例(53眼)中,萎缩型39眼(73.58%),渗出型14眼(26.42%).萎缩型表现均为点状或斑驳样透见荧光,未见荧光素渗漏.渗出型早期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CNV),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周围有出血者则表现为荧光遮蔽.结论:对SMD患者早期应用FFA检查有助于发现CNV,并显示其范围和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所患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表现.方法:对37例确诊为AIDS患者进行临床视力、眼底及FFA检查.结果:10例(20眼,27.0%)未发现异常,27例(41眼,55.4%)合并CMV性视网膜炎,其中单眼发病13例,双眼发病14例.FFA发现最多为视网膜血管炎38眼(92.7%),其次视盘水肿18眼(43.9%)、黄斑水肿11眼(26.8%)、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8眼(19.5%),视网膜萎缩灶7眼(17.1%),视网膜增殖性改变5眼(12.2%)等.结论:FFA对于CMV性视网膜炎所表现的视网膜血管炎、视盘水肿、黄斑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在鉴别诊断中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糖尿病性黄斑囊样水肿(CM E)引起的浆液性黄斑脱离。方法:包括58例糖尿病性CM E患者78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眼科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和OCT检查。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黄斑牵拉患眼未被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三维O CT检查,对眼底进行水平位、垂直位及通过中心凹中央的四个斜面扫面。结果:所有病例的视网膜增厚程度主要与视网膜下腔的低反射有关。OCT检查发现78只眼中有24只眼(31%)存在浆液性黄斑脱离,表现为在无反射腔隙上的视网膜隆起,其下组织的声影极为微弱。荧光血管造影在所有病例中均未显示出浆液性黄斑脱离。结论:…  相似文献   

11.
1例6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在证实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3周突然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右眼视力为20/400。眼底检查发现双眼表现为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同时右眼发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左眼出现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黄斑区出现深层、高密度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混浊和视网膜动脉血管鞘。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右眼黄斑区出现广泛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6月后,患者视力保持不变,在右眼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周围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1例西尼罗河病毒感染患者发生严重缺血性黄斑病变@Khairallah M.$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Fattouma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X连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XLR S)患者的OCT图像和其视力(VA)及黄斑损害进行评价和相关分析。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受试者:31例确诊为XLR S的患者。方法:使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图表进行最佳矫正VA的检查,所有患者接受散瞳后的眼底检查。每例患者的双眼均行O CT检查。确定VA、黄斑表现和O CT图像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对OCT图像的表现进行分析,包括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囊样病变的面积,及与VA之间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眼底镜下可见黄斑囊样病变,在OCT图像中有囊样区域。黄斑囊样区域的面积、中…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病例。观察性病例报道。对1例AZOOR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荧光素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及自体荧光摄影检查,发现在视网膜病变的中央部分有少许色素脱失,其外围可见玻璃膜疣样沉积物。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中央部分血管阻断,外围由于玻璃膜疣样沉积物聚集而出现血管阻断。自体荧光摄影术证实玻璃膜疣样物质为密集的自体荧光,与脂褐素的存在一致,中央部分的损害显示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血管层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萎缩。本例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视…  相似文献   

14.
周玉娟  黄均英  林雨 《广西医学》2009,31(5):676-677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308例(33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典型荧光素渗漏点164例,占53.2%;不典型渗漏点144例,占46.8%;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区44眼,位于中心凹外无血管拱环内103眼,超越无血管拱环外183眼。荧光渗漏点位置对患者视力影响有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荧光渗漏部位、渗漏点数,对了解该病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对患2A型特发性黄斑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同卵双生子的临床及眼底荧光造影特征。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在同一诊所对同卵双生子的双眼行临床检查。结果:检查了一对68岁的高加索女性同卵双生子。其中1例视力:右眼20/50,左眼20/40。眼底镜检查示双眼眼底小静脉呈直角但无水肿。眼底荧光造影显示:双眼黄斑颞侧渗漏,左眼黄斑鼻侧也有渗漏。其孪生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视力:右眼20/60,左眼20/25,双眼眼底小静脉呈直角,左眼眼底有具有折射性的沉着物沉着,双眼均无黄斑水肿。眼底荧光造影示:右眼黄斑旁鼻侧及颞侧有荧光素渗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光动力疗法(PD 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 R M D)前和后,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 CT)监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活性,并评价O CT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前瞻性观察病例系列研究。机构:公共机构研究。患者:53例AR M D患者(62只眼)。观察方法:前瞻性的病例观察研究。主要观察指标:荧光素血管造影中有无荧光素渗漏、O CT显示的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液及O CT显示的黄斑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合体的厚度。结果:PDT术后黄斑厚度明显下降(P=0.001)。然而,CN V厚度在PD T术后无明显变化(P=0.567)。治疗前,一旦AR M D被确诊,O C…  相似文献   

1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黄斑水肿为特征,多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目前我院眼科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眼底定位、眼底激光治疗及愈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病例报告]52例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水肿,其中糖尿病性重度弥漫性黄斑水肿者为29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囊样黄斑水肿者为15例,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者为8例,均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0.1 mL).随访1~10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底情况及炎症反应,并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52例中46例视力提高,效果最佳者视力由治疗前0.1提高至0.6,6例的视力无变化;眼压升高者为2例,其中1例眼压高达6.80 kPa;水肿复发者为4例.[讨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并可见发生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根据分期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共80只患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后,有38例患者(76只患眼)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38例确诊患者中,Ⅰ期患者10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6例,Ⅴ期患者4例,Ⅵ期患者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眼部毛细血管发生不同程度黄斑囊样水肿以及扩张、微动脉血管瘤.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价值高,可有效提高其早期检出率,并根据检出的分期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男性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部葡萄膜炎,并治疗观察1个月,近1周出现左眼视物变形。眼部检查显示眼前节无活动性病变,前房几乎没有细胞。眼后节检查显示黄斑囊样水肿、大量视网膜小片状出血。除了1个单倍体H LA-B27阳性以外,其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眼底荧光造影显示中期及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符合脉络膜视网膜炎的诊断。对患者进行球周皮质激素注射及口服强的松龙治疗。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2个月后脉络膜视网膜炎治愈。虽然此类病例少见,但脉络膜视网膜炎可以发生于H 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而且对激素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