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组合对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含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后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培养液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单细胞克隆传代细胞分为5组培养:bFGF、LIF、BDNF、bFGF+LIF、bFGF+BDNF组,此5组细胞培养1周,进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Nestin;与bFGF组、LIF组、BDNF组相比,bFGF+BDNF组和bFGF+LIF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比例较高(P〈0.01),其中bFGF+BDNF组神经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在bFGF培养条件下,BDNF促进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高于LIF。  相似文献   

2.
董富兴  刘亚萍  徐铁军 《江苏医药》2012,38(6):648-650,745
目的探讨NR2B特异性拮抗剂Ro25-698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脑I-R组(C组)和Ro25-6981 0.6、1.2、2.4、4.8和9.6μg/kg组(分别为D1、D2、D3、D4和D5组)。术后7d取脑,各组大鼠处死前2h侧脑室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GZ中BrdU阳性细胞变化。结果与A、B组相比,C组SGZ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而D1、D2、D3、D4和D5组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C组减少(P<0.05或P<0.01)。结论Ro25-6981能抑制大鼠脑I-R后海马齿状回SGZ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可行性.方法 7d龄大鼠随机分成NSCs移植(A)组、HIBD模型对照(B)组和正常对照(C)组,每组40只.从人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UBC-MNCs),定向诱导分化出NSCs并行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经尾静脉移植到HIBD新生大鼠体内.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1、7、14、21 d各组动物脑组织易损区室管膜前下区(SVZa)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及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 UBC-MNCs可体外培养并定向诱导分化为NSCs,A组SVZa区NSE、BrdU阳性细胞表达量较B组均增高(P<0.01);移植早期Nestin增高,移植后14 d达峰,以后逐渐下降(P(0.01);A组GFAP表达较B组降低,大鼠损伤区面积显著减小(P<0.01).结论 移植的NSCs可在HIBD新生大鼠SVZa存活、增殖及分化,促进组织结构恢复和细胞功能重建,NSCs移植是治疗HIBD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5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7d、14d及28d,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应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采用无底物的悬浮培养法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传代后形成的细胞团。结果:EGF bFGF可能明显地促进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传代后形成的细胞团中的细胞均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结论: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6.
陈霞  尹晓娟 《中国药业》2010,19(21):8-9
目的分离胎盘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以期找到能成功标记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将胎盘组织剪碎后消化、培养,加入神经干细胞诱导因子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10ng/mL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DMEM/F12,并分别添加相应浓度的血清,预诱导3d后加入DMEM/F12+0.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RA),10ng/mL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10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进行正式诱导7d。结果诱导10d后用Feridex标记诱导后的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90%以上的干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Nestin染色显示阳性。结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诱导为神经干细胞,且Feridex可成功标记诱导后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杨小艳  余昌胤  范瑞明 《贵州医药》2008,32(2):99-101,F000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rived neurotropic factor,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NIR)和糖尿病性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和线栓法分别诱发大鼠糖尿病和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灌注6h和24h脑组织BDNF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DNF主要在梗死区表达,bFGF主要在梗死灶周边区表达,NIR组BDNF和bFGF的表达在再灌注6h组和24h组均较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DIR组BDNF和bFGF的表达在再灌注6h组和24h组较NIR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DNF和bFGF表达增加可能是内源性保护机制;糖尿病性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DNF和bFGF表达降低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探索新的成年神经干细胞种子来源。方法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嗅球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BrdU整合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分化的细胞标记物Tuj1、GFAP、NG2的表达。结果从成年大鼠嗅球能够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构成神经球的细胞呈Nestin和SOX2阳性,它们分化后产生Tuj1阳性的神经元、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NG2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成年大鼠嗅球存在神经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培养、增殖、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的新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多糖与电针对脑缺血大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DG)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以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周,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天麻多糖 10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周;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持续 30 min,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DG BDNF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DG BDNF和VEGF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缺血侧DG BDNF和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5) ;针药结合组阳性表达显著多于电针组或天麻多糖组(P〈0.01)。结论:天麻多糖与电针结合可显著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侧DG BDNF和VEGF的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且作用优于单用电针或天麻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创伤 (TBI) 后原位移植神经干细胞 (NSCs) 治疗的可能性, 探讨载有 NSCs 的纤维蛋白支架及与亚低温(MHT)联合对 TBI 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孕 14 d SD 大鼠皮质组织中分离 NSCs, 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及 NSCs 的形态, 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类型。将 48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 TBI 组 (A 组)、 TBI+NSC 组 (B 组)、 TBI+MHT 组 (C 组)、 TBI+NSC+MHT 组 (D 组), 每组 12 只。A 组通过液压损伤仪行 TBI 造模; B 组 TBI 后接受 NSCs 移植治疗; C 组 TBI 后接受 MHT 治疗; D 组 TBI 后接受 NSCs 与 MHT 联合治疗。分别在第 14、 28 天通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mNSS) 和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 28 d 后取脑组织切片, 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观察移植后的 NSCs 在体内分化情况。结果 电镜扫描显示, NSCs 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 3 d 后形态无明显改变; 免疫荧光提示 NSCs 特异性标志物 Nestin 阳性表达, 表明神经干细胞在纤维蛋白支架上存活; D 组大鼠的 mNSS 在第 14 天和第 28 天均低于 A、 B、 C 各组; 水迷宫结果显示, D 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 A、 B、 C 各组; D 组 28 d 后脑组织取材可追踪到 BrdU 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了神经元。结论 纤维蛋白支架与 NSCs 生物相容性良好, 具有可降解性。亚低温与载 NSCs 的纤维蛋白支架对大鼠 TBI 后的神经功能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新生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l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分钟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l区脑组织BDNF的动态变化及3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脑组织病理改变: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2)BDNF表达: 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BDNF表达在再灌注后3h开始增高,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天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早期可诱导海马CAl区BDNF表达和合成增加,对防止再次严重的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即刻腹腔注射30mg/kg神经节苷脂,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M1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24h较再灌注1h明显增多(P〈0.01)。结论GM1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咖啡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咖啡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咖啡酸低、中、高剂量组(咖啡酸溶液,10、30、50mg·kg-1),每组7只,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寻台潜伏期为指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固定视野内神经元细胞计数,并考察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咖啡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5d内的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降低、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或P<0.01),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加、MDA含量和NF-κB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咖啡酸可能通过降低NF-κBp65阳性细胞表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实现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WWZ)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WWZ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WWZ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Caspase-3的激活,提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区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伤中HSP72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热休克处理组、HSP72反义寡核苷酸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情况。结果热休克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HSP72反义寡核苷酸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组织AKT和Bad(Ser136)磷酸化升高(P〈0.05)。结论HSP72可能通过升高脑组织中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程度起到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9):3664-3666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P〈0.05),凋亡细胞表达增多(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凋亡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