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徐庆  花荣  曹晖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4):286-288,291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联合手术组20例,断流组18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及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于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于断流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直径、流量及自由门静脉压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均有显著差异(P<0.05),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加非常显著(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手术皆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而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明显优于断流手术,两组间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不破坏肝门部解剖,理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DDS-GSR)后肝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41例行SDDS-GSR术治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按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年分为3期,并以21例正常体检患者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 (1)脾脏厚度在术后2周(47±8)mm及术后1年(46±8)mm较术前(60±9)mm显著减小(P<0.01).(2)术后2周门静脉直径(1.13±0.19)cm较术前显著变窄(P<0.01),脾动脉直径(0.49±0.08)cm较术前显著变窄(P<0.05),肝动脉直径(0.40±0.07)cm较术前显著增宽(P<0.05).术后1年门静脉直径(0.89±0.17)cm均较术前显著变窄(P<0.01).(3)术后2周门静脉血流量(649±294)ml/min和脾动脉血流量(446±254)ml/min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肝动脉血流量(612±295)ml/min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1年肝动脉血流量(401±152)ml/min与术前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异常变化;SDDS-GSR有助于纠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脾血流动力学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入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术中分别应用8mm直径裸支架和8 mm直径ePTFE覆膜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应用门静脉造影直接测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IPS术,术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术后随访裸支架组平均(8±4)个月,覆膜支架组为(6±4)个月.TIPS术后两组门体压力梯度分别下降约60%及58%(t=0.79,P>0.05),术后裸支架组门体压力梯度逐渐上升[(13.2±1.2)mm Hg],而覆膜支架组保持在术后水平[(9.5±2.9)mm Hg],二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多普勒显示TIPS术后覆膜支架组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和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裸支架组,肝内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高于裸支架组[(125±20)cm/s比(88±13)cm/s、(1816±380)ml/min比(1074±239)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TFE覆膜支架维持了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及分流道内的高速、高流量血流,维持了较低的门体压力梯度,提高了TIPS术后分流道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行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的临床解剖学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手术组(实验组)40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TPV临床读片与影像学测量,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侧支血管.对胃左静脉的注入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应用直线拟合数学模型处理测量数据.结果 60例均成功进行CTPV摄片.实验组和对照组门静脉主干直径分别为(16.62±4.80) mm、(10.84±2.14) mm,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分别为(12.36±2.67) mm、(8.79±1.44) mm,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4.29±4.24) mm、(8.32±1.78) mm.实验组胃左静脉大部分注入脾-门交角和脾静脉.直线拟合11/18=X/30数学公式计算显示,阈值压力下门静脉主干X值=18.33 mm.胃左静脉食管支的显影率为52.38%、胃左静脉胃支显影率66.67%、胃左静脉食管支及胃支同时显影率23.81%,仍有相当一部分门脉高压患者胃左静脉的胃支和食管支显影不良甚至不显影.腹膜后静脉的显影率为25%.结论 应用CTPV在术前对食管胃底周围曲张的门静脉进行形态和功能的详尽评估,指导术者进行区域性断流(regional devascularization,RDV)具有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CTPV显示胃左静脉注入脾-门交角和脾静脉的患者临床上出血的风险大.门静脉主干直径≥18 mm时可能出血,初步定义为CTPV阈值压力.CTPV在胃左静脉胃支/食管支的精细结构显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PV中提高腹膜后静脉显影率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脾肺固定术 断流术 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1993年3月~1998年11月对7例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儿行三联手术治疗.测定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脾动脉结扎前后游离门静脉压.术后随访2~8年,平均5.6年.记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采用钡餐评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B超测定脾脏和门静脉直径,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定门肺分流及门静脉血流,粘度计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的出血被完全控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脾脏直径进行性缩小.静脉曲张趋于缓解,游离门静脉压由术前(42.62±6.72) cm H2O降至术后(34.48±5.71)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亦降低,其血流方向至肝;脾静脉血流方向至脾.术前全血粘滞度降低,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三联手术可有效地控制肝外门脉高压由于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  相似文献   

7.
门腔及脾肾静脉吻合术已经成为典型的分流手术。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利用门静脉分支与腔静脉作非典型的吻合。例如,由于肝前阻塞而切除了脾后仍有出血,或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吻合口有血栓形成,或门静脉及脾静脉内有伸延的血栓,以及12岁至14岁以内的儿童由于血管口经过小易于形成血栓等原因不可能施行典型的分流术时,则可采用非典型的吻合,例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多普勒超声对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1 d和术后第7 d时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内径、峰速、谷速、均速和流量进行检测,采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读取开腹后、脾动脉结扎后、切脾后及断流后的自由门静脉压,与另选取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24例作为对照。结果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自由门静脉压由开腹后的(29.12±1.40)mm Hg降至脾动脉结扎后的(22.71±1.21)mm Hg(P0.01);切脾后进一步降至(21.32±1.12)mm Hg,明显低于脾动脉结扎后(P0.01);而断流后却升高至(22.42±1.15)mm Hg,明显高于切脾后(P0.01)。②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术前1 d时的门静脉内径、峰速、谷速、均速及流量均明显增大(均P0.01),而肝动脉内径、峰速、谷速及流量均明显减小(P均0.01);在术后第7 d时,门静脉内径明显减小(P0.01),峰速、均速和谷速均明显增大(均P0.01),肝动脉内径也明显减小(P0.01),峰速、谷速、均速及流量均明显增大(均P0.01)。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第7 d时较术前1 d时门静脉内径及流量均明显减小(均P0.01),而肝动脉内径、峰速、谷速、均速及流量均明显增大(均P0.01)。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0,P0.05)。④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无肝性脑病发生,术后第7 d时复查未见脾静脉或门静脉血栓。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血流,且可以增加肝动脉血流,对肝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结扎吻合口治疗分流术后门体脑病4例,3例痊愈,1例死亡,报告于下。临床资料例1.男性,41岁。晚期血吸虫巨脾食道静脉重度曲张,1983年4月8日行脾切除肠系膜下静脉左肾静脉侧侧吻合术。吻合口长径1.5cm,门脉压由分流前(?)kPa(41cmH_2O)降至分流后3.8kPa(39cmH_2O),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肝活检报告:慢活肝HBsAg 阳性。术后28天出现严重门体脑病,内科疗法效果不佳,6月7日再手术,探查吻合日通畅,肠系膜下静脉较第一次手术时明显增粗,近端由分流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