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评估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不同人格类型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3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为4种人格类型:内向一稳定型、内向一不稳定型、外向一稳定型、外向一不稳定型,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评价急诊护士总体心理状况并比较4种不同人格类型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内向一稳定型及外向一稳定型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两种人格类型。结论:应重视基层医院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同时选派稳定型性格护士担任急诊工作。  相似文献   

2.
急诊护士的社会支持与抑郁心理及从业感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的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心理及从业感.方法采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Beck抑郁量表(BDI),自行设计表对湖南省4家省级医院及3家市级医院的107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的社会支持率低,大部分呈抑郁状态;社会支持与抑郁心理状态呈中等负相关的关系;急诊护士家人对其在急诊科工作的支持率低.结论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社会支持不足,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急诊科护士在实施行为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探讨行为干预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心理行为干预前后对本院42名急诊护士进行测试,并对问卷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和焦虑.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结论对急诊科护士应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安排班次、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业务培训、增进相互理解、重视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商培养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甲医院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情商培养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和同级医院急诊护士做对比分析.结果:31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情商培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情商培养显著提高急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熊秀云 《当代护士》2016,(12):36-3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疲劳现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调查5所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80名,分别进行集中的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数据,疲劳程度评定采用FS-14疲劳量表。选取该5所医院非急诊科护士80名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护龄急诊护士的职业疲劳评分水平。结果急诊科护士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评分总分为(9.68±1.86)分,显著高于非急诊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5岁的急诊护士疲劳总分最高,护龄为5~10年的急诊护士职业疲劳评分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疲劳评分处于较高水平,应从以人为本,关注护理人员,扩大护士队伍,加强梯队建设等方面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疲劳状况,保障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认识和探讨10~14岁儿童少年人格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实验于2001-10/11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少年式)对北京市1551名10~14岁儿童少年进行测试。结果:10~14岁的儿童少年人格类型所占比例为外向稳定31.5%、外向不稳定25.8%、内向不稳定24.2%、内向稳定18.5%。在性别特点上,内向不稳定的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而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向稳定人格类型。在年级特点上,小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内向稳定的人格特点,而初中生则更多地表现出外向不稳定的人格倾向。在人格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少年在性格上表现出最多的外向稳定特点,内向不稳定的儿童少年成绩中等及以下的人数最多。生活在家庭收入较低环境中的儿童少年,性格最为内向稳定,而当家庭收入在3000元以上时,儿童少年表现出最多的外向稳定特点。父亲、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少年人格类型的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当父或母文化程度在初等及以下水平时,他们的孩子性格最为内向稳定,而当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最多的外向稳定型人格特点。结论:10~14岁儿童少年外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内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最低。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收入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少年的人格类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院急诊科45名护士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急诊护士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需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以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护士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利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12名急诊护士进行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现状的测评。结果:轻度、中度、高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34.8%、30.4%、4.5%。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急诊护士SCL-90评分中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均高于常模(P<0.01)。急诊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基层医院急诊护士工作倦怠发生率较高,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均可缓解护士的不良情绪、降低工作倦怠发生率,也可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社会支持量表对22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40.1%,其中焦虑、精神紧张及抑郁方面的异常率较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其GHQ得分越低,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 必须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加强对护士的社会支持,以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方法 对惠州市区4所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1年以上的78名护士,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成人;护士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显著多于健康成人;急诊科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差,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不同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描述不同应对方式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康奈尔健康问卷对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12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急诊护士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适应。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应对方式为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诊护士灾害救援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护士应对灾害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心理干预。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ail-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a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应对灾害急救技术相关知识表对北京市6所综合医院19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中SDS、SAS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则表明,学历、技术职称是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作时间、心理救援、灾难技术培训、成批抢救流程等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因素。结论应重视急诊护士应对灾害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加强灾害时急救技术培训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护士应对灾害救援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正确认识并减少工作压力,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应急水平及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P<0.05),表明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相对不健康状态.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主要压力源来自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不同学历与压力源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存在着多种压力源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子,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医院急诊科急救应急水平及临床护理质量,为急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10-14岁儿童少年的人格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认识和探讨10-14岁儿童少年人格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实验于2001—10/11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少年式)对北京市1551名10~14岁儿童少年进行测试。结果:10~14岁的儿童少年人格类型所占比例为外向稳定31.5%、外向不稳定25.8%、内向不稳定24.2%、内向稳定18.5%。在性别特点上,内向不稳定的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而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向稳定人格类型。在年级特点上,小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内向稳定的人格特点,而初中生则更多地表现出外向不稳定的人格倾向。在人格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少年在性格上表现出最多的外向稳定特点,内向不稳定的儿童少年成绩中等及以下的人数最多。生活在家庭收入较低环境中的儿童少年,性格最为内向稳定,而当家庭收入在3000元以上时,儿童少年表现出最多的外向稳定特点。父亲、母亲化程度与儿童少年人格类型的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当父或母化程度在初等及以下水平时,他们的孩子性格最为内向稳定,而当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孩子表现出最多的外向稳定型人格特点。结论:10~14岁儿童少年外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内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最低。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收入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少年的人格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运用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对急诊科护士开展5个单元为期12周的训练。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经过团体心理训练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维度及总均分均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惠州市4所综合性医院78名急诊科护士、84名普通病房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抑郁发生率为32.1%(25/78),普通病房护士为21.4%(18/84);急诊科护士焦虑发生率为32.1%(25/78),普通病房护士为17.9%(15/84);急诊科护士SDS评分和SAS评分均高于普通病房护士;SCL-90各因子评分显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结论]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采取措施缓解急诊护士的疲劳感,维持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用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77名急诊科护士,通过发放工作心理控制源量表、疲劳量表及一般健康状况问卷(GHQ-12)收集资料。结果急诊科护士疲劳的发生率为92.1%,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40.1%,在精神紧张、抑郁和焦虑失眠方面异常率较高,分别为62.1%、50.3%和48.6%。工作心理控制源得分与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体水平及心理健康呈正相关;随着个体心理控制源得分的增加,其疲劳得分及心理健康的得分也增加。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是疲劳的高发群体。工作心理控制源对个体疲劳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起调节作用,个体越倾向于外控性,其疲劳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采取改善: 工作环境、规范抢救流程、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学习法律法规、成立心理支持小组、运用激励机制等措施进行干预,在实施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3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突出表现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强迫;经综合干预后,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飞  吕烁 《当代护士》2021,(6):20-22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护士心理焦虑状况,为改善急诊护士心理焦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4月上海市某区域医疗中心急诊科护士6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其发放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护士焦虑标准评分为(43.74±1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为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8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名急诊科护士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急诊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和大专护士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段的急诊科护士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护龄的急诊科护士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诊科护士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以提高护士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