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期肛门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2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次肛门成形术及其临床资料,讨论了新生儿期行肛门成形的可行性,方法:本组28例新生儿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不做肠造口,入院一次行pena氏肛门成形术,结果: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治愈出院26例,术后随访了22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优良13例,占59%,中8例,占36%;差1例,占5%,结论: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在条件许可睛,由有一定经验的专科医师进行一期Pena氏肛门成形术,同样可获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是治疗新生儿中高位无肛的手术方法,对于中高位无肛的新生儿不做结肠造瘘,直接行腹骶会阴Ⅰ期手术。因新生儿组织娇嫩.皮肤角质层很薄等特点,手术配合及术中护理不同于一般小儿。本文探讨新生儿腹骶会阴Ⅰ期手术配合程序及术中护理难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诊治的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闭锁三类,其中行肛门成形术治愈25例,行结肠造瘘术或直肠瘘管扩张术解除梗阻出院13例,死亡7例,死亡率15.6%.结论 先天性闭肛无瘘者属低位完全性梗阻,死亡率与手术延误成正比,因此必须尽快利用简单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抢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一期耳廓成型和外耳道重建术中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开展一期耳廓成形和听力重建术患者62例(66耳),均为先天性耳廓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重度传导性耳聋。一期手术包括耳廓成形、外耳道重建、中耳重建手术。术中配合要点包括巡回护士术前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物品准备,熟悉手术步骤,为患者摆放舒适、恰当体位,密切监护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位置的正确及通畅;术中器械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积极、密切的配合等。结果:62例(66耳)小耳畸形患者手术顺利,耳廓成形、中耳重建术后耳廓埋置于皮下,外形良好,耳廓和外耳道口位置接近正常,未出现护理差错,大部分患者术后耳廓外形及听力获得改善。结论:先天性耳廓畸形并外耳道闭锁手术风险较大,难度较高,术中与手术医师熟练的手术配合,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的术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按国际标准分类:直肠末端在耻骨直肠肌以上的即为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常合并瘘管形成。传统术式需分3期进行,即:乙状结肠造瘘、肛门成形、关瘘。不但患儿需经历3次手术痛苦,而且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然而。随着小儿外科医生腔镜操作的经验积累,以及小儿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使得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某些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成为可能。我院自2002年5月-2005年7月,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一期肛门成形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居首位。根据武汉市儿童医院连续 7年的资料统计 ,其发病率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 37 5 % ,多数患儿出生后 ,有呕吐、腹胀、脱水等低位性肠梗阻表现 ,医生可根据畸形位置的高低、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中多以手术为主。现将围 相似文献
8.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共施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肛门根治手术20例,经密切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手术期间护理配合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全组25例,年龄3~28d,平均体重3.5kg,伴发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畸形)、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左室流出道梗阻等。结果:手术成功24例,手术死亡1例,死因为高乳酸血症、心功能不全、多脏器衰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辅助;5例延迟关胸。结论 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纠治术需要通过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组和护理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其中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手术成败。 相似文献
10.
11.
二尖瓣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风湿性二尖瓣膜病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和修复过程中,二尖瓣瓣叶纤维挛缩、增厚、硬化和钙化,腱索和乳头肌纤维硬化、融合,使瓣叶活动受限,瓣膜面积缩小及瓣环扩大而出现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术者运用成形刀,通过完成对...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阴道闭锁伴肛门畸形1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我院对1例女性会阴部多处畸形同时伴有肛门畸形的患者施行直肠代阴道+肛门再造术,手术切口1期愈合,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15岁,先天无肛门开口,大便由阴道前庭排出。近半年有周期性腹痛,无经血排出。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肛门开口此处,大便能控制,肛门与尿道口之间仅有0.5cm处女膜痕,无阴道。原始肛门处,可见皮肤凹陷,有轻微收缩功能,子宫正常大小,有轻微触痛。以先天性阴道闭锁伴低位肛门畸形住院。于1997年IO月28日在硬膜外麻醉十骰麻下行直肠代阴道十肛门再造术。患者术后3Oh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13.
总结138例新生儿直肠肛门畸形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术中及术后给予综合保温措施,避免术后低体温发生;加强肛门切口护理,妥善固定各类导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肛门局部形态及皮肤黏膜,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燥,预防直肠回缩、直肠黏膜外翻、肛周狭窄和大便失禁,促进切口愈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变化,重点关注腹部体征,合理选择抗生素,预防腹腔感染;同时嘱出院后规律护肛。经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生命体征正常,病情稳定,于术后7~12 d出院,1例大便失禁的患儿于术后1年恢复排便功能,并继续扩肛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晓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9):37-38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由胎儿在胚胎中各种原因所致发育缺陷而引起,包括先天性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肥厚性幽门获窄、肠闭锁和肠狭窄、肠旋转不良,巨结肠、直肠肛管畸形等疾病。该类疾病直接影响病儿生命或生长发育,必须在新生儿期内施行手术治疗。由于新生儿手术耐受力较低、抗感染能力差、循环和呼吸易受麻醉和手术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张晓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8)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由胎儿在胚胎中各种原因所致发育缺陷而引起,包括先天性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肥厚性幽门获窄、肠闭锁和肠狭窄、肠旋转不良,巨结肠、直肠肛管畸形等疾病.该类疾病直接影响病儿生命或生长发育,必须在新生儿期内施行手术治疗[1]. 相似文献
16.
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效果随显微外科发展而得到明显提高[1]。我院1979~1996年.共施行显微手术切除AVM77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9例,女38例,年龄在6~60岁之间.其中额叶9例.颞叶9例,颞顶区17例,额顶区12例.顶枕叶4例,小脑4例.侧室区5例,基底节2例.双颞顶2例.侧裂9例.胼胝体、鞍区、枕叶、三脑室各1例。其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颅内血肿16例.癫痫发作28例.偏瘫与不全偏瘫18例。本组77例全部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并根据AVM大小、形态、位置、引流静脉作出A… 相似文献
17.
18.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32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54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男性45例,女性9例,其中32例接受了手术治疗。除1例因入院时病情尤其严重术后死亡,其他新生儿手术效果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做好新生儿体温管理,提供新生儿喂养技术指导,防止肺部并发症,加强肛门及造瘘口护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保证新生儿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总结鼓室成形术手术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得到顺利配合,鼓室成形手术均获得成功。60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手术中途终止,手术时间为1.5-4.0h,平均(3.0±0.5)h。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且未见有明显的手术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平均7.5d。术后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其中45例患者听力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75.0%。结论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患者听力改善明显。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是鼓室成形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阴茎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56例阴茎型尿道下裂患儿行一期尿道成形术,同时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与评估、术中手术配合。[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加强小儿阴茎型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