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研究统计《金匮要略》方每日的服药次数 ,共分6种情况 :顿服、日服 1次、日服 2次、日服 3次、日夜服、随病证变化定服。 1顿服 :主要为汤剂 ,攻邪而用 ,共有 9方 ,可视为日服 1次 ,占汤方 8% ;2日服 1次 :为明言只能日服 1次者 ,为药物有毒性烈性之方 ,仅有 2方 ;3日服 2次 :主要为汤剂 ,有 2 2方 ,占 2 0 % ,多为相对集中药力之方 ,少数为相对方便之散剂 ,仅 2方 ;4日服 3次 :汤剂 5 2方 ,加之虽未指明但意为日服 3次的汤方 1 9方 ,占汤方 71 % ,散剂 2 3方 (内服 ) ,1 2方日服 3次 ,占散方 5 2 % ,丸剂 1 6方 ,1 2方日服 3次 ,占丸剂80 % ,提示日服 3次为张仲景的常用服法 ;5日夜服 :主要为日 3夜 1或夜 2服 ,汤剂有 4方 ,丸剂有 2方 ,另有日夜服分 1 0次者 1方 ,主要用于病证夜间加重 ,或症状频发 ,或正虚邪实不能胜药者 ;6随病证变化决定服药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分析中医古代疫病鼻疗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鼻疗方(简称"新冠方")的用药特点,评估新冠方与古代疫病鼻疗方的传承关系,进而探索中医疫病鼻疗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获取5个历史时期48部古籍210条文献条目,筛选古代疫病鼻疗方132种(含燃熏方62种、挥发方63种、煎煮方7种);检索全国各地市及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和研究性文献,收集到新冠方处方20种(含挥发方12种、煎煮方8种);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各类处方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古代疫病鼻疗方共涉及178味药材,单味频次≥10次的25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雄黄。其中燃熏方涉及103种,频次≥5次的28种,频次最高者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雄黄、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挥发方涉及142种药材,频次≥5次的30种,频次最高者亦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朱砂、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鬼箭羽"。7种煎煮方涉及17种药材,频次最高者为桃枝。②20种新冠方涉及22种药材,频次≥2次的18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艾叶。其中挥发方涉及药材18种,频次≥2次的13种,频次最高者为藿香。煎煮方涉及药材13种,频次≥2次的7种,频次最高者为艾叶。结论古代疫病鼻疗方以燃熏法和挥发法为重点,擅用矿物药,用药品种多;新冠方以挥发法和煎煮法为重点,全部采用植物药,用药品种少,对燃熏法未能有效利用。认为新冠方体现了对古代鼻疗防疫经验的传承应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研究短板,建议推进中医鼻疗防疫经验研究,为中医药参与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的五个泻心汤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的用药较为近似.半夏泻心汤为三方中心,生姜、甘草二方可视为半夏方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4.
白刚氏等取大承气汤原方和变化方共四组处方并与对照组比较,就其泻下作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1号方:为大承气汤原方;2号方:大黄20克、芒硝10克;3号方:厚朴40克、枳实25克;4号方:为大承气汤原方将行气类药量酌减,大黄20克、  相似文献   

5.
玉屏风散是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关于此方的来源,有注为《世医得效方》,也有注为《丹溪心法》。现经作者查阅中医文献,肯定本方出自宋·张松《究原方》,以供研究本方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功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为临床常用方,为《伤寒论》之群方之首。因首现于太阳病篇,历来都将该方之功用解释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归属于解表剂、汗剂之列,是为祛邪方。根据该方之组成及在此方基础上的演化,笔者认为该方当为第一补方、和方,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复方为七方之一,张从正日:“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有本方之外别加余药,……有分两均齐之复方。”本文所谈的主要为“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这种复方不但在古代方书中每有记  相似文献   

9.
论《伤寒论》脾胃病的类方运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脾胃病的类方可归类为桂枝汤类方、泻心汤类方、大承气汤类方、栀子豉汤类方、小柴胡汤类方、茯桂术甘汤类方、四逆汤类方、白虎汤类方,并对类方的方证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诚如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  相似文献   

11.
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编号为ИHB.No.911医书中的二首西夏文药方进行了翻译、释读与考校。这二则药方均为治疗齿疼、牙齿松动出血之方,一为含漱方、一为擦牙方。二方底本来源于某种已亡佚的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12.
小儿常见病耳穴基础方是国内外知名的耳针专家管遵信教授用于治疗儿科常见病的基础方 ,文中所总结的六个基础方均为儿科常见病的有效耳穴方 ,在每一基础方之后均列有治法、适应证、典型病例 ,使读者阅后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痤方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对45例痤疮患者以自拟痤疮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以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7.8%。结论:以自拟消痤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183;艺文志》。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相似文献   

15.
王学兰  欧阳建东 《河南中医》2012,32(9):1165-1166
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故调理脾胃在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升清降浊为治疗脾胃病的关键,健脾养胃为遣方的固本之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为遣方的通用之法,活血祛瘀、清解郁热为遣方的变通之法。  相似文献   

16.
查阅近年来有关益气养阴方的研究文献,总结益气养阴方的抗肿瘤机制与临床应用,为益气养阴方在以后的抗肿瘤研究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好经方的切入点是基础方,示人以规矩方圆;用活经方的切入点是衍生方,示人以触类旁通;病是变化的,方是固定的,用固定的方辨治变化的病不能取得最佳疗效,所以学用经方必须重视研究基础方向衍生方演变,引导学用经方的灵魂在于变化中适应千变万化的病证。苓桂术甘汤是辨治气虚痰湿证的重要基础方,本文以此为例探讨苓桂术甘汤基础方向衍生方的演变思路与方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元方胃炎Ⅲ号方"对缓解临床症状和修复胃黏膜组织有良好疗效。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0.7%,胃黏膜组织修复总有效率为64.6%。结论:"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理想的缓解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方按主药分类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方古今分类方法颇众,按主药分类为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为清代吴槐绶的《南阳药证汇解》,近医恽铁樵在《论药集》中亦取以主药统方之法。该法从主药的一致性方面反映了同类方在理、法、方、药方面的一致性,为我们“即药而究方,即方而究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探讨和总结我院审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4月开具的中药饮片的调剂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审方改进前17000张处方,审方改进后21000张处方,对比分析审方改进前后调剂的差错率及出错项目。结果:审方改进前出现205次调剂错误,差错率为12.1‰,出错项目主要为配伍禁忌、剂量错误、溶媒选择不当等,而审方改进后仅出现12次调剂错误,差错率为0.56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饮片调剂中的审方是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及疗效,正确规范的审方机制能有效减少中药饮片调剂的差错,提高中药调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