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大皮包的临床分型及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1月手术治疗肺大皮包 130例 ,效果满意。依据临床所见并结合临床的实用性 ,我们提出了肺大皮包的分型和相应的手术方法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30例中 ,男 116例 ,女 14例。年龄 15~ 76岁 ,平均 31 2岁 ,其中 15~ 2 9岁占 88例。 30~ 45岁 31例 ,45岁以上 11例。肺大皮包破裂致自发性气胸 12 4例 ,合并血胸 15例 ,巨大型肺大皮包 6例中大皮包未破裂者、均伴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 82例 ,电灼、缝扎肺大皮包。后外侧切口剖胸手术 2 8例 ,切除肺大皮包 ,褥式交…  相似文献   

2.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5月 ,我们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 16例 ,现报告如下。  本组男 14例 ,女 2例。年龄 16~ 6 3岁 ,平均 2 1 4岁。复发性气胸 10例 ,原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 1周以上 4例 ,血气胸 2例。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同开胸手术。全麻气管内置双腔插管 ,健侧单肺通气。侧卧位于腋中线第 6肋间做长1 5cm切口置入胸腔镜 ,在其监视下于第 3或第 4肋间腋前线 ,第 4肋间腋后线做操作孔。探明病变部位和范围。应用内镜切开缝合器切除肺大泡 3例 ,圈套器套扎肺大泡3例 ,其余均采用附加胸壁小切口 (8~ 10cm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腔镜同期治疗双侧肺大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手术治疗160例肺大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大泡部位及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108例):自发性气胸、单侧肺大泡,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大泡切除术,其中男88例、女20例,年龄(31.36±16.14)岁;B组(40例):自发性气胸、有双侧肺大泡,行胸腔镜下气胸侧肺大泡切除术,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37.63±18.84)岁;C组(12例):自发性气胸、双侧肺大泡,同期行胸腔镜下双侧肺大泡切除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58±16.06)岁。分析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侧气胸发生率。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0个月。A组术后发生急性肺水肿1例,胸腔粘连11例,呼吸衰竭2例,术后肺漏气5例;随访期间复发自发性气胸5例,其中同侧2例,对侧3例。B组术后发生胸腔粘连4例,呼吸衰竭1例,术后肺漏气3例;随访期间复发自发性气胸18例,其中同侧3例,对侧15例。C组术后发生胸腔粘连2例,术后肺漏气1例;随访期间同侧复发自发性气胸1例。A组及C组对侧气胸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0.000,PBC=0.031)。结论同期胸腔镜手术预防性治疗对侧肺大泡,疗效满意,安全可靠,能有效预防对侧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科医生自控膨肺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胸腔镜手术治疗25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过程中,手术医生使用膨肺机自控膨肺探查肺上病灶,确定切除范围及术侧胸腔排气。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4例完全胸腔镜下手术,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每例膨肺2~7次,平均3.6次。每次膨肺时间5—10s。胸腔排气所需时间30~45s。无术后肺部感染。随访6~21个月,平均14个月,术侧无气胸复发。结论自控膨肺是现代化的膨肺模式,具有手术医生膨肺自主、膨肺状态可控、操作快捷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994年9月~ 2011年3月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60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采用切除,缝扎或结扎方法处理肺大疱,对于中重度肺气肿者采用内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加奈维垫片切除肺大疱,对于肺气肿肺大疱具有区域无功能肺者行肺减容术.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 VATS 33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eotomy,VAMT) 37例.肺大疱切除43例,结扎或缝扎13例,切除加缝扎或结扎11例,肺减容术3例.VATS手术时间30 ~70 min,平均38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35 ml;术后带管时间3~78 d,平均12.9 d;术后住院时间3~81 d,平均13.7 d.VAMT手术时间40 ~85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 ~150 ml,平均40 ml;术后带管时间6~26 d,平均11.8d;术后住院时间7~28 d,平均12.9d.6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d,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4例,其中<1年5例,1~4年12例,>5年37例,复发2例(3.7%),术后11、17个月各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奈维垫片应用可避免术后肺漏气,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1月对100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进行两种胸腔引流方法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100例,均经胸部X线摄片或胸部CT示液气胸。气胸者肺压缩1/3以上85例,血胸者中量以上75例。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47例,女3例,平均年龄42.5(15~69)岁,平均病程1.6 d(2 h~6 d);对照组男46例,女4例,平均年龄39.6(17~68)岁,平均病程1.5 d(1.5 h~5.5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在腋中线第7肋间置管胸腔引流;对照组则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和腋中线第7肋间分别插管引流。局麻后,切开皮肤及…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8例,其中双侧同期手术3例。取腋中线第6肋间为电视胸腔镜观察孔,于腋前线第4肋间做2cm切口经肋间进入胸腔为操作孔,肺大疱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或结扎,纱布摩擦胸膜固定术。结果 98例无中转开胸,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1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病人因胸腔内粘连重,肺大疱多,延长第4肋间切口3~4cm,行胸腔镜辅助手术。95例单侧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50min;3例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20、150、180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3d,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4~14d,平均7d。术后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包裹性胸腔积液各1例,漏气时间延长2例。98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75例1年,无气胸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下二孔法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行,疗效确切,疼痛轻,简单,对切口美观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肺大皮包型肺气肿合并复发性气胸术后持续漏气是导致其疗效不佳甚或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尝试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应用自体胸膜覆盖修补肺组织治疗复发性气胸,效果满意。现总结1998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们的24例治疗经验。资料和方法24例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8~69岁,平均58岁。其中右侧15例,左侧11例(2例行双侧手术)。术前平均气胸发作2~3次,行胸腔闭式引流1~2次,均存在双侧弥漫性肺气肿及不均匀分布的肺大皮包,以双侧上叶为多。手术经腋下小切口进胸,剥离胸膜顶处壁层胸膜,以0·6%戊二醛处理后,裁剪成长条形,每片大小与相应直线切割缝…  相似文献   

9.
1995年6月至2005年5月,我们采用经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4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5~47岁,30岁以下33例,占78.6%;>30岁9例,占21.4%。左侧32例,右侧10例。单纯气胸31例,血气胸11例;肺压缩60%~90%;胸腔内出血200~1 500 ml。发病诱因:用力咳嗽引起症状11例,抬重物或参加剧烈活动出现症状13例,无诱发因素引起症状18例。首次发病手术11例,复发2~5次者31例,病变均为肺大疱破裂,伴血胸者为胸顶粘连索带断裂出血;30例病变局限于肺尖部,6例病变位于下肺背段,6例上、下肺均有肺大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至2011年6月为113例患者行VATS的临床资料,其中自发性气胸21例,胸外伤38例,肺良性疾病11例,周围性肺癌35例,胸膜疾病4例,纵隔肿瘤4例。结果:1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例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经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痊愈;余均无并发症发生。2~5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平均3.4 d。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1)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美观等优点;(2)诊断性电视胸腔镜技术可在微小创伤下全面探查胸腔,周围型肺结节、胸膜、纵隔、胸外伤等疾病可得到早期准确诊断;(3)自发性气胸、肺大泡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4)胸腔镜手术是早期周围型肺原发肿瘤及肺部良性病变的重要术式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1994年9月~2011年12月,胸腔镜手术治疗43例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单发或成簇大疱者行完全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 opiesurgery,VATS),多发肺大疱和经济较困难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中重度肺气肿肺大疱切除或肺减容者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管状奈维垫片手术(VAMT+Neoveil)。结果VATS组16例,VAMT组15例,VAMT+Neoveil组12例。术后持续漏气超过15天8例,无其他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无死亡。随访1年5例,2~4年38例,复发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有效的治疗方法,直线切割缝合器加管状奈维垫片切除肺气肿肺大疱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确切,扩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1997年 8月~ 1 999年 1 2月作者应用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 32例单纯性气胸。1 临床资料32例中左侧 2 1例 ,右侧 8例 ,两侧 3例 ;肺压缩 90 %以上7例 ,5 0 %~ 90 % 2 0例 ,30 %~ 5 0 % 5例 ;术后完全排气第 1天1 8例 (占 5 6 3% ) ,第 2天 7例 (占 2 1 9% ) ,第 3天 5例 (占1 5 6 % ) ;另 2例 (占 6 2 % )系两侧肺大泡破裂气胸 ,肺压缩90 %以上 ,术后第 1天因呼吸困难 ,严重低氧血症 ,家属要求改行粗皮管胸腔引流。2 引流方法取二支静脉穿刺留置针 ,长约 2 0cm ,输血皮条 1条 ,5 0 0ml带橡皮塞输液瓶一只 ,1 6号针头一只 ,将 …  相似文献   

13.
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至 1999年 ,我们共收治复张性肺水肿病人 17例 ,现将诊疗经验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9~ 6 2岁。自发性气胸 10例中 6例单侧和 2例双侧自发性气胸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2例单侧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下滑石粉喷洒术治疗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胸腔积液 6例 ,其中 1例为右侧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左侧复张性肺水肿。1例纵隔巨大畸胎瘤切除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本组 17例病例均系经治疗使萎陷的肺复张后 ,15min~6h内病人出现不同程度气短、呼吸浅快、咳嗽频繁、咳大量白色或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中肺尖部发现肺大疱15例,未发现肺大疱6例。肺尖部肺组织局部切除17例,结扎法处理肺大疱4例;20例行胸顶壁层胸膜切除,1例继发性气胸除胸顶胸膜切除外同时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留置多侧孔胸顶引流管,引流量少于100ml/d后拔除。结果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平均87(60~19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7(20~100)ml。手术后拔管时间平均4(3~7)d。无切口感染,无术后胸腔活动性出血。术后胸部X线发现胸顶胸膜增厚8例。术后平均随访12(6~30)月,无复发。结论胸顶壁层胸膜切除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中可以作为有效的胸膜固定方法,对于术中未发现明显肺大疱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肺大皮包临床分型及外科治疗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在 2 0 0 0年第 4期刊登“肺大皮包的临床分型及外科治疗”一文〔1〕(以下简称“肺文”) ,读后颇有感想。肺大皮包致自发性气胸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 ,良好的临床分型对于正确地选择外科手术方法是至关重要的。1987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们共为 182例肺大皮包致自发性气胸病人施行了外科手术 ,总结临床经验在主要观点上与“肺文”作者的观点不相一致 ,为此特提出对肺大皮包的临床分型及外科治疗再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170例 ,女 12例。年龄 1 2 5~ 6 8岁 ,平均 2 8 8岁。病变位于右侧 83例 ,左侧 87例 ,双侧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采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1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全身静脉麻醉,非气管插管下使用喉罩或口咽通气道,适当镇静及镇痛,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术中不留置尿管。健侧卧位,采用单孔入路,取术侧腋前线第4肋间3. 0~3. 5 cm切口为操纵孔。切割缝合器完整切除较大肺大疱,较小者采用电灼处理。严密止血后,膨肺以判定有无漏气,吸引器吸净残余气体和积液,待肺膨胀完全后关胸。结果 18例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插管、中转开胸及二次手术。手术时间40~75 min,(56. 8±4. 5) min;术中出血量25~45 ml,(31. 5±5. 6) ml;术后麻醉复苏时间9~15 min,(12. 2±2. 3) min。术后4、8、24、48 h疼痛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住院时间3~6 d,(4. 5±1. 2) d。术后1例出现轻微呛咳及咽部不适,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手术当天行床旁胸片提示肺压缩约40%,遂行胸腔闭式引流。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恶心、呕吐、咳嗽、声嘶及尿潴留等并发症。18例切口均甲级愈合。出院前及出院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肺复张良好,无气胸复发。结论无管化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器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小儿肺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们对5例小儿肺疾病采用三臂四孔法,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解剖并处理肺段级动脉、静脉及支气管,精准切除病变。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连机时间平均17.8 min(12~23 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平均134.0 min(60~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 ml(5~50 ml),胸管保留时间平均2.0 d(1~3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8 d(5~9 d)。1例无症状性气胸,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5例随访时间9~19个月,平均13个月,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病灶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机器人应用于10 kg以上体重的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小切口诊治胸膜、肺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对30例胸膜、肺疾病患者施行局部麻醉下开胸手术。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切口开胸组:16例,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部小切口在开放性气胸状态下对增厚的胸膜和弥漫性肺疾病进行活组织检查;电视胸腔镜组:14例,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在闭合性气胸状态下诊治恶性胸水、复发性气胸等。结果小切口开胸组中行胸膜活检13例,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胸膜淀粉样变1例、胸膜纤维增生样改变2例;弥漫性肺疾病活检3例,3例中肺间质性纤维化2例、型肺结核1例。电视胸腔镜组14例中,除1例因发现胸腔内有致密粘连而转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外,其余13例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胸膜活检,复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顽固性胸水的胸膜固定术;电视胸腔镜组中用胸腔镜辅助诊断为恶性胸水4例,肝性胸水1例;胸腔镜辅助治疗10例,其中顽固性(含肝性胸水)胸水行胸膜固定术8例,复发性气胸行肺大泡切除和胸膜固定术2例。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及胸部小切口能够完成胸膜、肺疾病活检术及简单的手术。该方法经济、微创、对麻醉要求低,有利于临床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9.
非胸腔镜下Nuss矫正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胸腔镜下微创Nuss术矫正漏斗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8例漏斗胸病儿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13岁,平均(6.5± 2.1)岁.术前CT示胸廓指数3.76±0.54;其中26例行非胸腔镜下微创Nuss术(非胸腔镜组),22例行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胸腔镜组).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非胸腔镜下Nuss组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无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手术时间、术后入院时间与胸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胸腔镜下Nuss组手术时间24~38 min,平均(25.4±2.6)min;住院3~6天,平均(4.5±1.1)天;术中出血量5~10 ml.胸腔镜组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53.5±3.4)min,住院5~8天,平均(7.0±2.2)天;出血量10~15 ml.两组病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平均10.4个月,均无漏斗胸复发.非胸腔镜手术组1例术后2月出现肋骨矫形板移位,再次手术重新放置肋骨矫形板.结论 非胸腔镜下Nuss术矫正漏斗胸是安全有效的,与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相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行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的33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 女性20例;年龄(47.5±16.2)岁(范围:19~68岁)。所有病例均有胸膜粘连, 其中30例全胸膜腔粘连闭锁, 21例有胸腔淋巴结钙化。17例合并曲霉菌感染, 4例为耐药结核病。手术切口位于第5肋间腋中线处, 长度4~5 cm。术中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松解胸膜粘连, 根据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流程解剖和处理病肺。行上叶切除术12例, 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术11例, 下叶切除术3例, 全肺切除术3例, 中叶+下叶切除术2例, 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基底段楔形切除2例。总结分析手术操作技巧、围手术期评估和治疗、并发症处理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6例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开胸手术, 其中3例因肺门致密炎性粘连及钙化淋巴结嵌顿, 术中损伤肺动脉导致出血而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例因胸腔炎症重, 粘连松解后胸壁广泛渗血, 中转开胸手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因纵隔移位、牵拉暴露困难而中转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