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80例AMI患者及12例非急性心肌梗塞者作~(99m)TC-PYP心肌闪烁图,旨在分析其强度及形态与临床关系,结果如下: 1.AMI组~(99m)TC-PYP心肌闪砾图阳性者77/80例,即敏感性96.2%,其中急性透壁心肌梗塞66/67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11/13例。非急性心肌梗塞组12例,显示阳性者1例,即特异性92%。阳性组死亡6例,阴性组无死亡。 2.阳性组77例,局限型67例,其中2级者29例,3~4级者38例;环形10例,其中9例ECG均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例并有侧壁心肌梗塞,本组未发现弥漫型图形者。 3.~(99m)TC-PYP心肌闪烁图强度和形态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环形(炸面圈)者预后最差,局限型3~4级者预后次之,局限性2级者预后较好。心肌梗塞面积与预后的准确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25例临床确定为心肌梗塞(心梗)的病人~(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象表明急性心梗心肌放射性分布呈缺损改变,陈旧性心梗80%呈缺损改变,其余表现稀疏。心电图对心梗病灶的检出率仅为核素心肌断层的58.8%。心血池显象表明心梗病人的各项心功能参数、室壁运动、相位图和相位直方图,与正常人比较呈现明显异常。两项检测结果的结合可明确心梗的部位、程度、范围,病人的心脏功能状态,以及由此估计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报告25例正常人及25例DCM患者作~(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及门电路心血池显像检查结果。心肌断层显像发现DCM患者左心室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以斑块样改变为主(占75%)。其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及收缩协调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均普遍性降低功能(P<0.05)。认为~(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结合心血池显像对DCM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99锝m-甲氧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价值,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诊断心梗患者心肌梗死区的坏死心肌或存活心肌,从而判定此项技术对心梗患者血运重建术(冠脉搭桥及冠脉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经心脏冠脉造影证实的至少一支以上冠状动脉闭塞以及临床明确诊断为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在两日内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其图像分为显像剂分布减低、明显减低和缺损。其中,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肌代谢显像不匹配为心肌存活,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肌代谢显像匹配为心肌无存活。将纳入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心肌存活组、部分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3组冠心病心梗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前及术后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126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剔除6例死亡患者,其中3例无心肌存活患者,2例部分心肌存活患者,1例有心肌存活患者。其余120例心梗患者均在血运重建术前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7例心肌存活组患者LVEF值(40.81±8.91)%,经过血运重建术后,LVEF值提高至(52.71±9.23)%,t=-5.23,心功能改善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部分心肌存活组36例患者LVEF值(38.61±9.91)%经过血运重建术后提高至(44.71±9.73)%,t=-5.45,心功能改善尚可,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肌存活组患者27例,LVEF值(35.11±7.91)%,经过血运重建术后LVEF值提高至(39.71±9.23)%,t=-5.89,心功能改善不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可以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葡萄糖代谢两个方面同时观察心肌状态,判断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存在的坏死心肌或存活心肌,对冠心病心梗患者的血运重建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钟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8-79,F0003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99m)TC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闪烁显像效果,探讨~(99m)TC闪烁照相在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预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71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99m)TC扫描闪烁显像,对淋巴结显影情况进行记录,依据显像结果进行术中淋巴结清扫,对术中清扫淋巴结及~(99m)TC闪烁显像进行对比,分析~(99m)TC扫描闪烁显像对淋巴结转移预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71例乳腺癌患者~(99m)TC闪烁照相显影54例,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59例,~(99m)TC闪烁照相显影准确率91.5%,内乳组淋巴结准确率100%,腋下组淋巴结准确率91.1%。结论放射性核素~(99m)TC闪烁照相能够准确预判断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Tc-MIBI脑显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脑胶质瘤患者、9例正常人、6例脑脓肿患者进行~(99m)Tc-MIBI脑SPECT显像。判断病灶有无异常摄取并根据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非肿瘤比值(T/NT),计算~(99m)Tc-MIBI脑显像对脑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T/NT比值在胶质瘤、脑脓肿及正常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51例显像为阳性,诊断灵敏度86.4%、特异性66.7%、准确率82.4%。15例非胶质瘤受检者有5例阳性。脑胶质瘤组T/NT比值为2.6±1.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1±0.2(t=3.6199,P<0.001)和脑脓肿组的1.5±0.5(t=2.1327,P<0.05)。结论用~(99m)Tc-MIBI脑SPECT诊断脑胶质瘤灵敏度高,可以有效地鉴别良恶性病变。99m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99m 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VMC的 5 5例患者及正常人 14例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5 5例患者中 39例心肌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区 ,11例出现单节段放射性减低 ,17例多节段放射性分布异常 ,11例呈花斑样改变 ;总阳性率为 71.0 % ,急性期阳性率为 71.4 % ,恢复期阳性率为 5 0 .0 % ,慢性迁延期阳性率为 81.8%。结论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能够直观的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是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骨闪烁摄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使用99m碍一焦磷酸盐进行骨闪烁摄影研究常见病——跟痛症。自1981年以来,作者对47、例跟痛症患者和5例正常人作了跟骨闪烁摄影检查。发现具有静止痛的跟骨摄取放射性核素明显增多,患健侧跟骨摄取计数比率的均值和标准差为1.70±0.51(范围1.26±9.04~2.56±0.08);正常人双侧跟骨摄取计数的均值和标准差为1.08±0.05(范围1.03±0.03~1.16±0.04)。  相似文献   

9.
24例拟诊冠心病,但经常规检查仍不能肯定诊断者进行了~(99m)TC—MIBI(~99锝—异腈类)心肌显像,结果20例阳性,结合临床诊断成立,4例阴性排除诊断。对照组20例正常人,16例阴性,特异性80%,4例阳性,假阳性率20%。24例中心电图(ECG)异常率37.5%,心肌显像阳性率83.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但ECG异常中无1例心肌缺血,说明对非典型冠心病选择心肌显像能灵敏的诊断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脉再通前2 h给予不同剂量通心络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结构完整和无再流变化的疗效.方法 中华小型猪40只,分成假手术组、AMI对照组、通心络治疗组:小剂量(0.1 g/kg)、中剂量(0.2 g/kg)和大剂量(0.4 g/kg),每组8只.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1.5 h,再灌注3 h建立AMI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各通心络治疗组于AMI缺血再灌注前2 h行灌胃给药.测定并比较各组再灌注后3 h正常区、再灌注区、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钙黏连蛋白、β连环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水平变化.于AMI 1.5 h和再灌注3 h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测定并比较心肌无再流面积变化.结果 (1)与正常区相比,对照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钙黏连蛋白和β连环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而MMP -2、9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无再流区变化更显著(P均<0.05);(2)大剂量通心络能够显著升高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血管内皮钙黏连蛋白,分别为(22.2±3.2)%比(32.0±3.9)%和(14.5±2.8)%比(28.3±2.2)%,β连环蛋白,分别为(20.5±3.5)%比(27.3±2.9)%和(13.3±2.1)%比(20.6±2.4)%,同时显著降低以上区域MMP -2,分别为(48.3±4.1)%比(29.4±3.5)%和(57.3±4.3)%比(38.2±4.0)%,MMP -9,分别为(55.6±4.0)%比(34.3±3.5)%和(62.4±4.8)%比(44.4±4.1)%,以上P均<0.05;(3)大剂量通心络能够显著缩小再灌注后3 h心肌无再流区面积,(6.6±1.7)cm2比(4.8±1.5)cm2,P<0.05;和心肌无再流范围,(90.8±3.8)%比(71.4±4.1)%,P<0.05.结论 AMI缺血再灌注前2 h预给予大剂量通心络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结构完整和心肌无再流有明确保护作用,为通心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