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陈兴菊 《健康大视野》2007,15(4):124-125
报告了27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重点为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术后鼻饲情况及各种原因引起胃肠道症状、代谢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结果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经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本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胃潴留3例,低血糖症3例,腹泻9例,便秘7例,误吸2例,脱管堵管2例,经治疗护理后均进入了康复训练期。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  言  我科近3年来在20例脑外科病人的救治中应用了营养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将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0~55岁。其中创伤性颅内血肿、脑挫伤13例,高血压病性颅内血肿7例,伴昏迷者共9例。20例病人无其他脏器合并症,在行开颅减压或微创穿刺血肿减压后进行营养支持。1.2 营养支持方法 分三阶段进行[1]:1在伤后的最初3天给予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3天后选用周围静脉的肠外营养支持;2伤后5~7天肠功能渐恢复,采…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的病人多数病势严重、变化快、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而护理工作又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我院自1994~1998年共收治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将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珍  李春梅 《工企医刊》2002,15(5):65-66
我科采用本院营养科按WHO/FAO推荐的供应标准配制的混合奶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大大降低了病人住院期间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相关病死率,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胃肠道内供给营养是人类固有的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素的最佳途经,尤其在疾病状态下,尽早采用胃肠内营养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的生理功能较静脉法有益[1].因此,应尽可能应用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2].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3].此类病人病情均很严重,因此,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应忽视.回顾我院2002~2003年共收治11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总结其鼻饲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护理,在于防止或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致脑损害加重的继发性损害因素。方法通过对颅内高压的预防及护理,以及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结果病人和家属能配合治疗与护理,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病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延迟肠内营养(DE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EEN组和DEN组,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部位等与结局有关的参数,并比较两者问的差异.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营...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该类病人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副交感中枢及其与延髓中迷走神经核间的连接通路遭到破坏,副交感神经无抑制地兴奋,而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EN不仅有供给机体营养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2].由于病人的病情严重,在EN支持过程中常发生腹泻、便秘、误吸和代谢紊乱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文艳梅 《现代医院》2007,7(10):76-77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2~3天内插胃管或鼻肠管采取正确方法实施胃肠内营养,配合静脉营养,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凶险,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如在院前争分夺秒采取急救措施,安全有效地进行途中转运监护,为手术创造良机,将会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2007年5月~2008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院前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冰毯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高热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重型颅脑损伤伴高热患者40例使用冰毯机降温,对降温速度、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使用冰毯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高热,降温迅速可靠,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随体温的降低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心率及呼吸的改善最为突出,是全身基础代谢率降低所致.并且患者均无惊厥、抽搐及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伴高热患者使用冰毯机降温,解决了传统物理降温效果不佳的难题,有利于对患者的保护,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5].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与总结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认为呼吸道不畅或阻塞,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肺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易引发低氧血症,从而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生命;护理上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状况,保证有效吸氧,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抢救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短时间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供血供氧,严密观察病情,确保转运安全.结果 72例患者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离院,其余病例均收入创伤外科作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进一步的专科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方法对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结果 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炎7例,全部治愈.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率和提高并发肺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实施规范化培训气管插管术,并开展气管插管术,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分夺秒,以减少死亡率.方法 选取56例重度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为观察组,并选取56例重度颅脑外伤危重患者按常规抢救程序处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 应用气管插管术在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对医护人员气管插管术规范化培训,大大提高了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同时保证医疗行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惠儿急性期程序化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集中在监护室由专人对惠儿进行程序化护理为程序化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组,观察两组恢复状况.结果 程序化护理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惠儿根据GOS标准判断:Ⅴ级(良好)45例,Ⅳ级(中残)8例,Ⅲ级(重残)3例,Ⅱ级(植物生存)0例,Ⅰ级(死亡)4例.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较好的配合治疗、给予正确及时程疗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将56例迁延性昏迷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采用PVS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价、对照。结果两组比较基本痊愈和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腹泻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0月期间本院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腹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广谱抗生素、输注肠内营养(EN)的量和速度及低蛋白血症是患者并发腹泻的主要相关因素。护理干预前腹泻发生率为56.1%,而护理干预后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2.6%,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腹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腹泻发生率,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