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SD)的发生率,分析PD睡眠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PD学组制订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选择连续就诊和住院治疗的131例PD患者,采用PD睡眠障碍量表(PDSS)评价睡眠障碍并分为睡眠障碍(SD)组和非睡眠障碍(NSD)组,两组均行统一PD量表UPDRS-Ⅲ、Hoehn-Yahr(H-Y)分期、改良Webster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不宁腿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定量表(RLSR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和分析。两组中男性患者均行前列腺彩超检查,以排除前列腺增生排尿障碍对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 131例PD患者中有96例存在睡眠障碍(PDSS-1<6)。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共有改良Webster评分、ADL评分、左旋多巴具体剂量、MMSE、吡贝地尔具体剂量、RLSRS、H-Y分期、ESS、PDSS-7、HAMD、UPDRS-Ⅲ及HAMA等12项因素引入回归方程,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程度均被回归分析逐步剔除。两组中男性患者前列腺彩超检查形态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3.3%。PD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抑郁、运动症状评分、病情分期、整体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认知水平、吡贝地尔具体剂量、左旋多巴具体剂量、焦虑、不宁腿综合征(RLS)、幻觉及日间思睡。与性别、年龄、病程和受教育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睡眠障碍与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我地区某营男性官兵共428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军人的睡眠质量总分为7.02±2.12,各成分评分高低不等.说明军人的睡眠质量较差,经过睡眠质量评分,发现所有的项目均与睡眠障碍相关,吸烟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其余项目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其多元回归结果可见: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差;在岗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工作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工作越不满意睡眠质量越差.结论 军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很多,只有努力克服这些影响,才能尽快的适应高原气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后伴发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CI后伴发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因CI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29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291例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SQI评分≥7分视为罹患睡眠障碍,纳入研究组;PSQI评分<7分视为睡眠正常,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暴露因素作为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SQI评分结果表明,291例CI患者中有143例罹患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9.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脑力劳动、经济收入2000元/月以下、CI分期为痉挛期及部位位于丘脑或脑干是CI后伴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I后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影响其发病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的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睡眠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并设为睡眠障碍组以及正常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抑郁、鼻黏膜症状等资料,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检测出睡眠障碍28例,发生率35.00%;睡眠障碍组以及正常组在焦虑、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鼻黏膜症状程度、年龄、学历、病程等差异明显(P<0.05);两组性别、居住地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合并OSA、严重鼻黏膜症状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受到负性情绪、病情严重程度、合并OSA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睡眠障碍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癫痫组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分析影响癫痫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孤独症儿童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6月-2018年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孤独症儿童为患者组,选取同期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儿童睡眠质量问卷评定所有被试的睡眠质量,采用影响因素调查表收集可能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患者组入睡困难、入睡前烦躁不安、入睡前需拍抱或摇晃、睡眠不安、间断睡眠、梦呓、夜惊、打鼾、夜间尿床、睡眠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夜间磨牙的儿童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或0. 01);母亲孕期患病服药史、新生儿窒息史、新生儿黄疸史及家族精神病史是孤独症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孤独症儿童存在较多睡眠问题,其睡眠问题与母亲孕期患病服药史、新生儿窒息史、新生儿黄疸史及家族精神病史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105例PD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亚型分为A组(震颤为主)51例和B组(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54例,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和临床特征,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素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A组PDSS-1(夜间睡眠情况)、PDSS-2(入睡情况)、PDSS-3(睡眠维持)、PDSS-8(夜尿情况)、PDSS-12评分(肢体疼痛)和总分(整体睡眠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因素有H-Y评分和MMSE评分,与B组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因素有左旋多巴日剂量、UPDRSⅢ总分和抑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的PD患者整体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差,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夜尿多且夜间肢体痉挛疼痛,不同亚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61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性别、平均年龄、卒中部位比较无差别;但各年龄段中,<50岁发生4例,50~60岁发生6例,61~70岁发生8例,>70岁发生8例(P<0.05)。睡眠障碍组在既往病史、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其与性别、卒中部位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积极预防、治疗,有利于加快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康复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01-2013-05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95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判定患者是否睡眠障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睡眠障碍有无患者身心健康状况,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睡眠障碍有无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睡眠障碍55例,发生率为58.00%.男女比1∶1.29,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0岁睡眠障碍患者32例(68.05%),50~69岁睡眠障碍20例(50.00%),〈50岁睡眠障碍3例(37.50%).帕金森病Ⅳ~Ⅴ期患者睡眠障碍39例(39/52,75.00%),其次发生在Ⅱ~Ⅲ期13例(13/33,39.39%),发生在Ⅰ期3例(3/10,30.00%).晚期(Ⅳ~Ⅴ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5.00%,明显高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后睡眠障碍患者SCL-90 指标、ADL指标明显差于帕金森病后无睡眠障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其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疾病进展程度有关,睡眠障碍可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治疗应做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06~2007-12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86例,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为58.74%,不同性别、不同类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初发和复发组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卒中类型无关,与患者的年龄、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26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调查。结果在526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341例(64.8%)。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年龄、SCL-90、NDS和ADL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要改善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除了防止脑卒中外,还需要患者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arkinson’sdiseasesleepscale,PDSS)、改良Weber、Hoehn-Yahr(H-Y)分期、UPDRSⅢ和Hamilton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以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对PD患者的睡眠、病情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和抑郁程度、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计算每日服用左旋多巴及吡贝地尔的剂量。结果:50例PD患者中48例(96%)发生睡眠障碍,其中白天过度困倦72·9%,失眠62·5%,多恶梦58·3%,睡眠破碎58·3%,早醒50·0%,幻觉18·8%。经分析PD患者睡眠总质量与UPDRSⅢ“关”期评分、H-Y分期、改良Weber、ADL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MMSE评分以及患者年龄、左旋多巴和吡贝地尔每日剂量相关,与病程长短无关。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失眠、多恶梦、睡眠破碎和早醒等;其程度与年龄、抑郁、病情严重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剂量有关,与病程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3.
睡眠及睡眠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睡眠及睡眠障碍的有关知识,并对睡眠障碍的处理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老年人的睡眠变化、睡眠障碍及治疗的近期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睡眠及睡眠障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睡眠的生理睡眠是个复杂的节律性生理过程。正常人每 2 4小时 / 2 5小时有一自然的睡眠觉醒周期 (sleep -waverhythmscycle)。目前认为自然的睡眠周期为 2 5小时 ,并不与 1天 2 4小时相吻合。正常人每天睡眠少则 4小时 ,多则 11小时。一般非热带地区的人每天睡眠为 6 .5~ 8小时。儿童和青少年睡眠长于成人 ,年轻人长于老年。正常人按脑电图、眼球活动、肌电图等变化 ,将睡眠分为无眼球快速运动睡眠 (nonrapideyemovemontssleep ,NREM) ,又叫慢波睡眠 (slowwavesleep ,SWS)及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 ,REM)。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运动迟缓等为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相关文献报道,帕金森病患者常存在多种睡眠结构紊乱,发生率可高达98%[2]。我院于2012-01-2014-01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睡眠障碍与睡眠医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睡眠约占一生的1/3时间,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睡眠障碍也很普遍,据美国调查,在7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睡眠障碍。应该说,人们对睡眠十分熟悉,但是实际上对于睡眠以及睡眠障碍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医生,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和处理也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住院有睡眠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为病例组,病程在2周以内,且均为首发脑梗死.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调查.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无睡眠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病变部位有关,以皮质下组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性高.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病情也有关,睡眠障碍随病情加重而加重(中、重度与轻度比较,OR值分别为2.22、7.25,χ~2=21.35,P=0.0000);日常生活能力越差,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性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性越高(小学、中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与文盲比较,OR值分别为1.08、1.98、6.50,χ~2=19.61,P=0.0002);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睡眠障碍逐渐加重;体力劳动者睡眠障碍发病风险低于脑力劳动者(OR 0.31,χ~2=17.83,P=0.0000).结论 高文化程度、发生在皮质下部位的脑梗死、病情重、抑郁是急性腩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体力劳动者睡眠障碍的发病危险性低.  相似文献   

19.
<正>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S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SSD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1],主要包括失眠障碍、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breathing,SDB)、昼夜节律相关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rhythmsleepwakedisorders,CRSWDs)、中枢性过度睡眠、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睡眠障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就国外有关抑郁症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动态,从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可能的病理机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